首页 理论教育 共生关系的生物有哪些

共生关系的生物有哪些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7-1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重要问题。社会共生论认为,个人与社会在共生中,永续不断地互相构建。社会共生论认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共生系统。27-3个人之间互动形成共生关系,每个人通过社会共生关系的网络影响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自我实现”必以社会关系为载体。社会关系,究其本质而言是共生关系,显然,一个人的社会性就是各种社会共生关系的总和。
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构建_社会共生论(第二版)

27-1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重要问题。个人创造社会,还是社会塑造个人?众说纷纭。社会共生论认为,个人与社会在共生中,永续不断地互相构建。

27-2

观察社会从社会结构出发,还是从个人出发?从社会结构出发者,大多看到社会的整体性;反之,从个人出发者,大多看到社会的个体性。社会共生论认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共生系统。个人是社会共生系统的基本主体,没有个人就没有共生关系,观察社会当然要研究个人。但是,个人存在于共生关系之中,社会结构是一种较稳定的共生关系,因此,观察社会也要研究社会结构。从个人出发,可以透视个人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从社会结构出发,可以透视社会结构对个人的影响。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永续不断地互相构建。

27-3

个人之间互动形成共生关系,每个人通过社会共生关系的网络影响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图示如下:

例如,(1)比尔·盖茨在经济领域对社会的影响;(2)爱因斯坦、爱迪生在科学技术领域对社会的影响;(3)孔子在文化领域对社会的影响;(4)华盛顿在政治领域对社会的影响。

27-4

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互动,形成共生关系,每个组织通过社会共生关系的网络影响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图示如下:

例如,(1)宝钢集团在经济领域对社会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在政治领域对社会的影响;(3)商务印书馆在文化领域对社会的影响;(4)环保组织在生态领域对社会的影响;(5)红十字组织在卫生领域对社会的影响。

27-5

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建构社会。例如,(1)一批人买了一片新住宅,形成新社区;(2)新公司;(3)新社会组织;(4)新学校;(5)新传媒机构。

27-6

人的社会根性是“自我实现”,由于“自我实现”不同,所以每个人不同。“自我实现”必以社会关系为载体。社会关系,究其本质而言是共生关系,显然,一个人的社会性就是各种社会共生关系的总和。因此,当个人进入一个现存的社会共生系统时,就开始接受这个社会共生系统对他的构建:(1)他必须与这个系统建立共生关系,接受或部分接受该系统的规则(至于完全不接受该系统的规则者,无法与其生,另作别论);(2)他必须与这个系统中的个人、组织建立共生关系。社会通过共生关系的网络(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方面),影响个人。图示如下:

例如,(1)计划社会对人的影响;(2)上海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影响;(3)改革开放对人的影响。

27-7

当然,个人不是完全被动而是有选择地接受。因此,在同样社会背景下,人也是不一样的。例如,(1)纳粹时代,有的科学家变为纳粹分子,有的坚持反对纳粹(如爱因斯坦)。(2)“文革”期间,有人变为“四人帮”的打手,有人反对“四人帮”(如张志新)。(3)改革开放以来,有的农民进城打工,成了企业家,有的农民还在家里种地。

27-8

人与社会互相构建,谁为决定因素?说到起源,那就是先有个人,还是先有社会?诚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尚无定论。而说到现实社会,则答案明确。有时候个人为决定因素,例如,一批志同道合者创造一个慈善组织。个人(多个人)是创造这个慈善组织,即构建一个社会细胞的决定因素。有时候社会为决定因素,例如,一个大学生融入一个公司。这个公司——社会细胞,是影响(构建一个新的他)该大学生的决定因素。“当个人之间相互作用时,便产生了社会;社会以整体的形式出现,并强加于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就解体了,整体就可以在个体之外以超验的方式存在了。社会当然会超越自己,但如果没有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社会就什么也不是。有了个人才有社会,有了社会才有个人。有的人只看得见社会,有的人只看得见个人,他们掩盖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产生的这种循环特点。”[82]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社会,或者说个人的社会行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结构?各人不同。社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个人,或者说社会结构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的社会行动?各人也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