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多元背景下社会形态的矛盾

文化多元背景下社会形态的矛盾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其中观念上层建筑中落后意识形态文化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其主要矛盾。4.文化多元背景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实践,博采众长,综合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文化多元背景下社会形态的矛盾_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作用与当代表现

1.民族国家内部落后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现时代,就某一民族国家特定形态的社会系统来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首先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制度中存在着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弊端和环节,以及观念上层建筑中存在着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落后意识。而其中观念上层建筑中落后意识形态文化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其主要矛盾。因为这种落后的意识形态文化潜藏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具有巨大的惰性和惯性,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头脑,限制着人们的手脚,影响着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例如,就当代中国社会而言,由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发达,落后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文化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并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妨碍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完善。例如,小农意识、官本位意识、个人崇拜、人治思想、宗法意识、家长制观念等等都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求。所以,反对封建意识,革除落后意识形态文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而繁重。

2.资本主义强势意识形态与欠发达国家经济基础的矛盾

在文化传播的媒介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多种文化相互激荡与交融的世界舞台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还表现为资本主义强势文化意识形态与其他民族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基础的矛盾。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使意识形态的传播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和文化传播的一个新阵地。网络社会的出现,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形式扩展自身的空间和影响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垄断并主宰着世界话语权,他们动用各种力量向其他国家渗透、传播,推行其国家意识、价值观及其意识形态。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科技、文化、信息资源手段上的劣势,难以抵挡这些“进攻”与渗透。这就造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从当前国际局势看,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作为强势话语伴随着西方的文化产业和市场的扩张正在大量输出到全世界各个角落,并且将这些带有文化内容的东西商业化,企图垄断全球“文化市场”。例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外交与文化贸易,正在帮助它们向全世界展现西方的意识形态及政治制度。中国、印度、阿拉伯世界的各个民族,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多元的人类文明正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临着文化侵略、意识形态颠覆的严峻挑战。对于我国来说,这些矛盾还威胁着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面临着“文化安全”的问题。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以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来整合世界的又一次努力。这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确立自己对当今世界的绝对统治地位,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对其他民族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全方位渗透,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模式来“规范”其他民族国家。例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贸易优势,先行制定了各种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如WTO规则等),并利用全球化机会迫使其他民族国家就范。在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层面的全球化要求参与者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机制看齐。所以,在全球化交往中,彼此完全不同的地区、民族国家能够走到一起来,其前提是它们的经济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机制必须整齐划一。因此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普遍地要向工业发达国家已确立好的现代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看齐。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经济活动方面与国际市场的“接轨”。[2]不仅如此,这种经济活动的接轨,势必进一步要求在法制、公共管理、伦理精神等上层建筑层面的全面“接轨”。这就必然引起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矛盾与不适应。

4.文化多元背景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实践,博采众长,综合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胎而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文化与先进经济基础的矛盾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落后文化不适应甚至侵害、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文化多元化时代,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沟通、融合与互补,构成了世界文化生态共同体。在各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文化生态体中,我们要紧紧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弘扬光大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分,综合创新,保持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创造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促进、带动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还必须反对落后文化,这种落后文化既包括封建主义文化,也包括资本主义文化。自觉抵制腐朽、没落文化,因为落后、腐朽的意识形态文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起着腐蚀、阻碍和破坏作用。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化时代,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文化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对经济基础的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保持文化自觉,积极地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中去,瞄准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世界多元文化竞相发展的百花园中博采众长,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民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引导、促进并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人类实践活动变得空前复杂起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超出了一国的界限而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展开。任何国家、任何层面上的社会发展的可能性空间都是由相互渗透、相互缠绕的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因素组成的多维立体网络系统。[3]因此,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越来越需要“世界历史眼光”,需要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在全球范围内各民族国家普遍相互制约、共生共荣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任何民族、国家的发展都被整合到全球化整体实践中,从而使得世界文明和文化的互动日益密切。所以,必须自觉意识到整体性的国际环境和全球化交往方式对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放宽视野,立足于新的实践,敞开胸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参与到世界文明的创造实践中去,加强与世界各民族国家在平等基础上对话、沟通、协作与交流互动,在相互借鉴与吸收融合的基础上,自觉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意识形态、文化模式与价值观念,以便在多种文明、多元文化和平共存、共同发展的实践平台上,紧紧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确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动态平衡与适应关系,推动民族国家的社会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上册)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王锐生:《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载《新视野》2000年第5期。

[3]孙德忠、王峰:《论全球化实践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载《中州学刊》2002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