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原因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原因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湘江成为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全省已累计淘汰关闭涉重企业1018家,涉重企业减少了42%,其中湘江流域淘汰关闭878家,减少了45%。据统计,湘江治理的投资总额达3700多亿元,仅重金属污染治理所需投资就高达595亿元。目前,纳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各项重点项目共927个,其中2015年前计划完成项目856个,目前已启动711个,已完成571个。
湘江何时能变“东方莱茵河”_守望家园:前行中的环保非政府组织

2014年12月3日,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谢立介绍说:为圆梦“东方莱茵河”,近年来,湖南省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前所未有的措施,对湘江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如今,湘江流域1300余条支流,860余公里干流,两岸的烟囱轰然倒下,排污的工厂悄然关闭,沿线的小采选矿全面退出,一批批环保企业应运而生……继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化工企业搬迁工作已全面启动。

瞄准靶心铁腕治污

湘江流域最大的问题就是重金属污染,以2007年为例,流域内工业废水中汞、镉、铅、砷的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4.5%、37.1%、6.0%和14.1%。2009年,全国9起因重金属污染引发的环境事件中,湖南就占了5起。湘江成为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治理湘江,首治产业,必治企业。湖南冶金、化工、建材、轻工、食品加工、机械等行业大多分布在湘江流域,而这些行业大多是传统产业,产业结构偏重与布局不合理问题突出,对环境的污染大。

治理重金属污染,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2010年以来,湖南以“控制增量、消化存量”为总原则,重点展开对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浏阳七宝山、岳阳原桃林铅锌矿、娄底锡矿山7大工矿区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整治。全省已累计淘汰关闭涉重企业1018家,涉重企业减少了42%,其中湘江流域淘汰关闭878家,减少了45%。对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传统产业基地,实行产业整合和入园发展,娄底锡矿山关闭了83家锑冶炼企业,通过改造升级保留了12家;郴州永兴拟将130家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整合升级为30家,全部入园发展。

在上游,郴州是矿产原料的主要供应地;在中下游,株洲、衡阳和岳阳集中了大部分重化工业企业。近年来,长沙市先后对长沙蜂巢颜料化工有限公司等92家重点涉水污染企业、长沙胜溪锰业有限公司等66个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14家“五小”非都市型小企业和124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实施关停并转。

通过近年来的治理,湘江水质已有明显好转。2013年湘江干流中汞、镉、铅、砷、铬的污染浓度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33.3%、22.2%、42.9%、58.3%和28.6%。自2013年来,湖南无一起因重金属污染引发的重大事故。

化工企业率先垂范

化工企业虽然不是污染湘江的罪魁祸首,但被各级政府列入了“取缔关停、淘汰退出、停产治理、整体搬迁”的计划。对历史遗留问题多、环境安全隐患大的老工业基地,实行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或退出。目前,株洲清水塘已制定整体搬迁改造方案,决定将所有冶炼、化工企业全部外迁或关闭;湘潭市竹埠港28家化工企业已全部关停退出。

位于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株洲邦化化工有限公司,主动将企业迁往沅江市,与湖南赤蜂农化有限公司、自然投资人合作,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草甘膦原药项目,仅用于草甘膦母液处理装置、废水处理系统的投资就达近2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以上。

位于湘潭市竹埠港化工园区的湖南比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于2009年就启动了搬迁工作,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在岳阳绿色化工园的滨江产业园建成绿色化工生产基地。公司总经理彭小思说:“企业搬迁不能搞成污染转移,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搬迁必须治污。只有实现绿色化生产,企业才能长治久安。”

湖南昊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不能新上项目、不能扩大产能、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环保设施更新和环保技术进步,新上在线环保监测系统,实现了废水治理达标排放。公司总经理袁亮表示,即使企业要搬迁,环保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

通过化工企业的不懈努力,湘江长沙段水环境整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目前长沙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市级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湘江及其主要支流流域均未发生水污染重大安全事故。长沙在完成“十一五”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2013年较2010年分别下降11.76%和10.02%。

备足钱袋加快治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湘江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治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修复补偿、温室气体减排、PM2.5减排、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等方方面面,而且与莱茵河一样,先污染、后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统计,湘江治理的投资总额达3700多亿元,仅重金属污染治理所需投资就高达595亿元。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湘江治理方案就会落空。

3年来,国家先后支持湖南55亿多元,实施了500多个项目,其中湘江流域项目数占全省的77%、安排资金占全省的81%;省本级已安排14亿元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湘江流域的市、州政府通过发行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的方式,已投入67亿元,若再加上企业的投入,湖南省在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已达170亿元左右。目前,纳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各项重点项目共927个,其中2015年前计划完成项目856个,目前已启动711个,已完成571个。

在整个湘江沿岸,化工企业有大量传统工艺技术需要替代,而这些企业大多是老企业,有些即使能从技术上解决,成本往往也是企业难以负担的,各级政府必须全盘考虑。

湘江治理任重道远

治理湘江难,难就难在重金属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环保专家认为,湘江重金属污染历史长、地域广,面临着污染集中、资金需求大、技术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其次,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难度大。重金属污染特性是排入环境后降解周期长,容易形成污染积累,湘江重金属底泥和土壤污染尤为突出,需要不断探索,找到经济实用的技术。

除技术问题外,资金问题也是制约湘江治理的一大瓶颈。中盐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面临的搬迁资金不到位就足够说明这一点。经济学家建议,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创新BOT、PPP、TOT等项目融资方式,有效激发市场潜力,撬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湘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以保证湘江治理不断“粮”,资金保障不断“链”。

按照“保民生、控源头、还旧账、强监管”的思路,“十二五”期间,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前3年以取缔关闭、淘汰退出、整治整合、污染源治理和堆存的重金属固废治理为主;后2年在巩固和深化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历史遗留污染治理。治理任务计划按年度落实到单位,分解到人头。特别是化工企业的搬迁,必须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即杜绝“边搬迁、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出现。

按照国家部署,湘江流域将完成927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突出完成民生应急保障、工业污染源控制、历史遗留污染治理3大重点任务。

新闻链接

莱茵河流经欧洲6个国家,是欧洲最主要河流之一,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因为沿岸工业污染严重,沦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70年代开始,沿岸国家通力合作恢复莱茵河生态。通过近30年综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水质明显改善,航运、发电、工业和生活用水、旅游等综合效益充分显现。可以一言概之,莱茵河的治理代表着目前国际治理河流的最高水平。

湘江位于长江中游,系长江的第二大支流,是湖南省内最大河流,起源白石河源,流经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至岳阳市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湘江干流全长860余公里,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过程中,湘江也在重走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莱茵河的经历,再加上湖南是有色金属资源大省,自清末洋务运动以来,各种压根无环保要求管制的有色金属资源开采,让湘江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集中了全省60%的人口、70%的GDP,也承载了全省60%以上的污染。

2009年7月31日,国家正式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规划编制。2010年,中央投入5.2亿元资金用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2011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正式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2011年8月5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启动。2012年,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湘江保护条例》,将重金属防治的有关市场准入、污染防治责任从法规层面作出了明确规定。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以重金属污染治理为重点的湘江保护和治理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决定从2013年到2021年,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湘江流域大大小小几百家化工企业面临巨大的搬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