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颇族文物研究

景颇族文物研究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 邡景颇族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提供景颇族是云南特有民族。景颇族居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区。景颇族自称“景颇文蚌”或者“文蚌景颇”,此为“景颇共同体”的意思。现在统称景颇族[2]。明朝设置的茶山长官司曾任命景颇族山官为长官,并为其颁发铜印和金字红牌。清代,景颇族地区属清朝所设置的府州县管辖。景颇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之外,同时也使用汉文。
景颇族文物研究_中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文物补充研究

张 邡

景颇族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提供

景颇族是云南特有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景颇族共有147828人,其中居于云南省的有142957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陇川、盈江、芒市、瑞丽、梁河等5个县(市),与德昂、傈僳、阿昌、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于山区;部分散居于耿马、腾冲、泸水、孟连、昌宁、勐海、隆阳等县(区)[1]。景颇族居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物产丰富。

景颇族自称“景颇文蚌”或者“文蚌景颇”,此为“景颇共同体”的意思。关于“景颇”一词,有几种说法。其中之一为“景颇”是从景颇语的“董颇”一词演化而来,“董颇”在景颇语中是“文明”的意思。“景颇”既是景颇支的自称,又是该民族的总称。其他支系还有“载瓦”、“浪峨”、“勒期”等。过去汉族又分别称其为“大山”、“小山”、“浪速”、“茶山”等。对居住在较高山区的人又统称“山头”等。现在统称景颇族[2]

根据历史传说和汉文史籍记载,景颇族来源于古代的氐羌族群,其先民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南部名为“木札省腊崩”(意思是“天然平顶山”)的山区,后来南迁到云南西北部,怒江以西的地区。南迁后,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景颇族分布于澜沧江金沙江以西的泸水地区,西部景颇族则分布于今片马、古浪、岗房一带。到了明朝,景颇族内部逐渐形成茶山、里麻两个大的部落联盟,产生了山官。明朝设置的茶山长官司曾任命景颇族山官为长官,并为其颁发铜印和金字红牌。茶山长官司先属金齿军民指挥司,后属永昌卫,又改属腾冲府管辖,里麻司则直属于云南都司。清代,景颇族地区属清朝所设置的府州县管辖。20世纪以后,大量景颇族移居到德宏地区。1953年7月24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成立,1956年改称为自治州[3]

景颇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有鬼魂,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在这些鬼魂中,有的造福于人,有的专门降灾祸于人,因此,对鬼魂既崇敬又畏惧。遇到不祥之事就要祭鬼。另外,20世纪初,有几个英、美籍传教士先后进入景颇族地区传播基督教,发展了一些景颇族教徒,并培养了几个牧师,因此也有部分景颇族人信仰基督教。

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有景颇、载瓦、浪峨、勒期、布拉五个支系,而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独特的支系方言,虽然各具特色,但语法结构以及词汇方面基本相同。19世纪末创制了以拉丁字母拼写的景颇文字。1957年在其基础上做了改革,经过改进推广使用。景颇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之外,同时也使用汉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