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忘情鸣翠湖

忘情鸣翠湖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忘情鸣翠湖莫小雨古城银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千年沧桑的历史积淀,凝结了千年文明的文化底蕴。鸣翠湖生态旅游区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东侧,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规划面积6.67平方公里,是银川市东部面积最大的自然湿地保护区。鸣翠湖为明代长湖之中段。鸣翠湖是银川市东部面积最大的自然湿地保护区,有鸟类97种,其中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忘情鸣翠湖_雄浑贺兰 多彩银川

忘情鸣翠湖

莫小雨

古城银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千年沧桑的历史积淀,凝结了千年文明的文化底蕴。而这里的青山绿水,又让人倍感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偏爱,赋予了“塞上江南”十足的秀气和灵气。

认识银川的美,当从它别具特色的湖泊开始,从“世界上最大芦苇迷宫,塞上江南最美湖光秀色”的鸣翠湖开始。鸣翠湖生态旅游区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东侧,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规划面积6.67平方公里,是银川市东部面积最大的自然湿地保护区。

今天的鸣翠湖湖光戏柳、草树烟绵、百鸟翔集,塞上雄浑、江南秀色,豁豁然集于苇浪水波之间。欣赏美景之余,探究它的前世今生,了解它的一波三折,也是令人津津乐道而别有意趣呢!鸣翠湖为明代长湖之中段。据史料记载,昔日长湖南北延袤十余里,至明末清初,长湖淤竭为三,自南至北取名杨家湖、岛嘴湖、清水湖,长湖之名遂失。三湖形成之初,中段湖泊原无实名。清雍正年间,一游方道士云游至此,建道祖庙一座,庙侧湖泊即称“道祖湖”。清乾隆三年(1738年),道祖庙毁于地震,渐为荒草掩伏,道祖湖遂讹传为岛嘴湖。2000年,政府保护湖泊湿地,开发岛嘴湖,因其苇丛摇绿、鸟啼其间,故易名为鸣翠湖。

鸣翠湖是银川市东部面积最大的自然湿地保护区,有鸟类97种,其中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逢春夏两季,都有成千上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游人至此,芦丛荡舟、迷宫观鸟,静闻百鸟齐鸣的天籁之音,可以说是人生一大乐事。

看到这些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鸟那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无论是谁,想必都会开怀一笑,感动着这些小生命带来的喜悦和美好。的确,关注自然、关注生命,不就是在关注我们人类自己的明天吗?

大自然造化之神妙实在令人惊叹,鸣翠湖秀丽天成,一处一景,景景皆奇。来此游玩的人们几乎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闯入了一个“神话世界”?“千步廊桥”杨柳色的绿意盎然,“车水排云”吐氤氲的缥缈雅致,“碧水浮莲”戏虹鳟的闲情逸致,等等,这集文化性、趣味性和浓郁生态特色于一体的十大景点俘获了每个游人的心。

鸣翠湖里碧水与芦苇相随,又成一景:那便是“芦花追日”飞白絮。一簇簇风姿绰约的芦苇是鸣翠湖蕴涵的绿色希望,每一丛芦苇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每一丛芦苇都能讲述一段动人的故事。迎风摇曳的芦苇宛若翩跹起舞的仙子,洁白飘逸的芦花,以其婆娑身姿向我们诠释着这样一个真理:花开花落、春去春回,不仅只是一个季节的陨落,它更是生命永恒的主旋律。

鸣翠湖里每一处景色都美得摄人心魄,是一种美水、美树、美景已浑然一体的极致景色。就像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偶尔微风吹过,还能隐约闻见淡淡的清香”。鸣翠湖美丽的荷花苑里处处散发着别样的情致,这些清涟的荷花在太阳的映照下生长着,孕育着,开放着,无论是含苞时的娇羞,初绽时的稚嫩,还是怒放时的舒展,都竞相展示着它们的娇容姿态,而它的出污泥而不染,则又透露出荷花不同俗流的高洁品质。再看那池塘内外,白荷绿柳,相映成趣;池塘周围,莺歌燕舞,又充溢着一种美妙和谐的奇异韵致。

鸣翠湖有一份属于绿色的美,属于生命的美,但是它的黄昏则另有一番久违了的情怀。当夕阳西下,落日熔金,鸣翠湖笼罩在斜晖的余晕中,那是怎样一种无法形容的美丽啊!而那伴在落日中展翅齐飞的百鸟奇景又不由让人联想到“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名句。

欣赏鸣翠湖的美丽,更多的不是靠我们的眼睛,而是要用心灵去体会。在这份心灵的律动中,鸣翠湖无疑是一首诗,它用隽永秀美的身影阐述着对美的理解;鸣翠湖也是音乐,是由飞翔的鸟、自由的鱼、飘香的荷、婀娜的柳汇成的一首抒情小夜曲;鸣翠湖更是画,是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一幅天然画卷。

莫小雨,原名汪建民,1968年生于银川,青年诗人。当过工人、杂志编辑、电台记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本章编辑:葛 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