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死凤鸣街

生死凤鸣街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死凤鸣街生死凤鸣街文 / 王 晨凤鸣街的“和式洋风”建筑群是百年大连的一个符号,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段见证。2010年12月15日清晨,凤鸣街在薄雾中迎来了它临近生命尽头的又一轮暖阳。凤鸣街是大连唯一的,也是最后一条保存比较完整的老街。凤鸣街就位于高尔基路身后,大连人习惯把整个区域称作高尔基路。

生死凤鸣街

生死凤鸣街

文 / 王 晨

凤鸣街的“和式洋风”建筑群是百年大连的一个符号,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段见证。

2010年12月15日清晨,凤鸣街在薄雾中迎来了它临近生命尽头的又一轮暖阳。街上,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随处可见,雕花门窗散落在倒塌的断壁与碎砖间,梁木四处横陈,“拆”字烙印在百年老屋的躯干上,这些被称为“凝固的记忆”的历史街区正在被吞噬和蚕食。

大连,历史上是一座殖民城市,在110年的城市历史中,日本和俄国都曾留下脚印。凤鸣街是大连唯一的,也是最后一条保存比较完整的老街。然而最近大连市政府对凤鸣街、高尔基路进行整体改造,这些见证了大连城市化进程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建筑可能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永远消失。(www.guayunfan.com)建筑是看得见的历史

高尔基路、凤鸣街、新华街、水仙街这一区域原有二百余栋老建筑,它们是上世纪20至40年代日本侵占大连时期,依照当时二战前欧美最先进的规划理念兴建的住宅区。这些“和式洋风”建筑,大多是二三层。小楼造型别致,每栋楼都不一样,极少重复,并都配有独立的院落,各种树木、假山点缀其中。这些融合了欧式和日式建筑特点的民居,不但在大连已不多见,就是在日本现在也很难找到,所以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和史料价值。

在高尔基路的西边,一个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居,一个是郭沫若的日本妻子郭安娜的故居。这两座并排的房子就在街角,是那种极简主义的国际风格建筑,与凤鸣街上的小楼相比过于平淡了,但因为是名人故居才侥幸躲过这一劫。

对于大连人来说,凤鸣街“和式洋风”建筑群是大连的一个独特符号,也是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和式洋风”,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批留学欧美的建筑师在国内不受认可,便来到大连实现他们的建筑理想,在日式传统建筑里糅合了欧式建筑的元素,保持了东方的含蓄和素雅。

据日本一位建筑师的回忆录记载,1905年,日俄战争后,失败的俄国人在大连留下了161栋房屋后全部撤离,他们的城市规划被日本人重新捡了起来。“对于多数的日本人,接触真正的欧式建筑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建筑师廖原说,大连成了日本一些建筑师“实现梦想”的地方,他们把这里当成现代城市建设的实验地,并且在改造俄国建筑的过程中,把欧式的风格技术融合在新建的房子上。

日本建筑师古市彻雄评价大连这一时期的建筑,认为大连是当时现代化建筑的试验场,其建筑艺术成就超过日本。这批“既不西方,也不东方,在日本当地也见不到”的建筑,在上世纪90年代时,曾经被日本北九州市精选了10座,整体搬迁到该市。这些都反映出大连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城市的历史需要积累,也需要表达,不仅要写在地方志和史书上,更需要写在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廖原认为,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而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就是其鲜明的载体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并不是以其高楼大厦、摩登街道而闻名,如德国的柏林、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筑毁坏得十分严重,战后德国人对几乎所有的历史建筑都进行了重建或精修,使柏林至今还沐浴在“十九世纪的阳光”里;蒙特利尔建城的历史与那些欧洲老城相比也不算长,但是他们依然精心保护自己的“老城”。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他们在“老城”之外,又辟新区,新区内如有散落的古迹,规划时再单独加以保护。

去过欧洲的文物保护志愿者何东对于平衡老房子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深有体会。欧洲一些城市建筑虽很古老,但这并不妨碍内部设施的现代化。蒙特利尔“老城”每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给该城市民带来了滚滚的财源,仅每年拍电影就有一亿加元的收入。意大利是一个旅游大国,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都是旅游名城。为了保护自己的历史,当地人在城市建设中很“小气”,小气到“连古代炉膛里的一粒灰尘也舍不得扔掉。”

历史建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历史,它会让一座城市更具风韵,更富有内涵。

对于城市开发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胡文荟表示,如果大连在保护历史建筑时能有选择地对历史建筑进行成片的保护,完整地保留若干有历史、有特点的街道、建筑群,使之成为集观赏、研究、商用、办公、居住为一体的历史性街区就更好了。

日本建筑师的现代化建筑试验场

与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城市相比,大连的历史只有110年。但期间大连经历了日俄战争、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等大事件,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

凤鸣街就位于高尔基路身后,大连人习惯把整个区域称作高尔基路。高尔基路记录了大连的历史和大连城市化的进程。1903年,大连建设成为一个4.2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那时的大连地图上还没有今天的高尔基路。上世纪20年代初,大连中山广场的建设大致完成,从此大连开始了由东向西的发展。高尔基路就是在这个时候逐渐建设起来的。

根据一张1938年的大连地图,在上世纪30年代,大连基本完成了由东向西的发展。高尔基路一带包括体育场周围,街名都与花草有关,以花园町开始往东数起,有水仙町、菫町(菫是指紫丁花)、山吹町、菖蒲町、桔梗町、白菊町、千草町、早苗町、若菜町、芝生町(芝生是绿草坪的意思)、芙蓉町、茑町(茑是指爬山虎的红叶)、薄荷町、上藤町、下藤町、上苇町和下苇町、上萩町和下萩町(萩是胡枝子,秋季七草之一)、上葵町和下葵町。1945年大连光复后,很多带有日本殖民烙印的地名被更改,这条路在中苏友好时代被叫做高尔基路,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据大连一位作家介绍,自1905年至1945年,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日本人曾先后4次修改俄国人留下来的城市规划,把城市版图放大了十多倍。上个世纪初,不论走到哪里,日式房、日式庭院随处可见。由于日本历史上就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所以日式住宅体量较小,大多是一二层高,用砖和木建构。这些简朴而普通的建筑,大多沿路而建。今天的中山路、高尔基路、五四路、凤鸣街、民运街、同泰街、正仁街、不老街、长生街以及体育场一带,当年就是“和式洋风”建筑集聚之地。住在这些地界的日本人,都是一般的侨民或小商小贩。可是,正是他们平常而底层的身份,与日式房的普通和简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映照。

走在日式房聚集的街巷里,可以看见每个院门口都有一对石砌的门垛,在右手的门垛上,每家都嵌有一块户主的名牌。这似乎是这个民族固有的居住习俗,大概是要表明自己作为一户之主的尊严。除了名牌,还有树木。日本房的院子里,几乎都要栽种松柏,或各种花树。日本人喜欢栽树,这是他们生活里的一件大事。据说,每搬一次新家,他们都要在新家的门前栽一棵树,女人每生下一个小孩子,也要在院子里栽一棵树。因为院子太小,树其实就栽在了窗前,于是整个窗户甚至整个房子都被树掩映着,“和式洋风”建筑那含蓄的美感,那不为人知的神秘,有一半是树给营造出来的。

曾经住在高尔基路附近的居民们还保留着对于老街的回忆,到夏天的晚上,人们喜欢去高尔基路散步。路是东西走向,路两侧原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日式房,房前面则是一棵挨一棵的梧桐树。房和树相映成趣,成了一道非常特别的风景。由于梧桐树高而繁密,枝叶把天空全遮严了,像一道绿色的长廊,在梧桐树下走,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淋湿。后来,路南侧的日式房大多被拆了,建起了一排排新楼。只剩下路北侧这一排日式房,与新华街、凤鸣街、民运街的日式房连成了一片。

凤鸣街近代建筑群在2009年7月就已经被确定为大连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其中高尔基路、凤鸣街、新华街、水仙街都在保护范围之内,这意味着凤鸣街应依法实行原状保护。然而,2010年年初,辽宁省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发布通告:因城市建设需要,……东至纪念街、西至北京街、北至水仙街、南至高尔基路地块——由大连市土地储备中心、大连市西岗区旧城区改造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拆迁。拆除的理由很充分,它们都是日本经济困难时期的产物,建筑质量普遍不高,不在保护之列。这个城市只能保留那些质地坚固、外形美观、具有建筑学意义的官邸和别墅。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一智一直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她曾在去年为调查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来到大连,将凤鸣街每一座建筑都摄入镜头。今年11月末再次来到这里,她用“震惊”来形容自己看到凤鸣街被摧毁时的感受,“抡起的大锤仿佛砸在了我的心上,凤鸣街近代建筑群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还是大连现存极少的保留完整历史风貌的街区。他们怎么下得去手呢!”

无法“重现”的历史建筑?

历经时光涤荡,长期缺乏管理和维护的老街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死角。由于居住环境恶劣,本地人逐渐搬离,将这里出租给拾荒者和外来务工人员,人员复杂、治安混乱;曾在凤鸣街居住的李鑫告诉我,印象里,每到傍晚,浩浩荡荡的“板车大军”就会出现在西岗区凤鸣街的路口,散发出一股腐烂的气息。

但在保护凤鸣街志愿者看来,这些并不是摧毁凤鸣街的理由。“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改善居住环境,为什么偏偏选择拆掉后重建别墅用于商业用途?可以将拥挤的住户分流,再将这些老建筑‘修旧如故’”,一名政协委员说。

据市文广局、现代博物馆等单位表述,目前高尔基路、凤鸣街一带的保护性建设方案初步确定,未来的高尔基路、凤鸣街一带将保持原有的风格不变,这里的建筑也会控制在两到三层。现有的凤鸣街“和式洋风”元素会基本保留下来,老建筑中的德式屋顶、欧式肌理、法式细节等都会“重现”。

而曾一智认为,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一旦毁掉其损失亦无法弥补。大连的许多建筑虽经过历史变迁却依旧保存原貌,甚至建筑的细节、建筑构件都是原汁原味的,不像很多城市都是被篡改过的。在凤鸣街可以随处看到精致的老门把手、彩玻璃、老窗格、英日文投信口等等,还有室内装饰、外立面线角,处处可以看到建筑细节的原貌,十分珍贵。一旦拆除,其历史信息就丧失了。“重现”是不可能的,只可能是新建的赝品。

穿过一片梧桐树,何东走向老街的深处,他看到拆迁工人们正在从一片废墟里“淘金”。他们将一块块“百年老砖”装运上车,据说这些砖头被统一收购后将会以高价出口到日本、韩国

何东问:“这些砖运哪去了?”工人:“老板拿回国了。”

何东:“国外为什么认这些砖呢?”“往外卖多少钱一块?”

工人:“国内没人要,外国人却抢着买,卖到国外一般五毛多,我这每天能回收四五百块,拆一栋房子,需要十多个货车车来装运。”

何东:“你老板是要把这片建筑的砖整个都收起来吗?”

工人:“是啊,砖全部收起来。”

一名拆迁工人猫着腰拾起一块砖头,双手捧起,铲下水泥,一个没拿稳,砖块滑落,跌破了一角。“小心点,别搞断了,这可都是宝贝。这些老房子的老东西确实是“宝藏”,另一名工人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