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徕渠——银川的千年古渠

唐徕渠——银川的千年古渠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徕二章艾 琳小桥、流水;楼阁、亭台;绿柳、红花……唐徕渠,是宁夏境内的第一大渠,在银川市境内长约84公里。据史书记载,银川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引黄灌区之一。这些千年古渠是银川平原2000多年来农耕历史的遗迹,也是银川平原古代富饶殷实的历史见证。唐徕渠据说建于汉代。唐徕公园便是沿古渠唐徕修建而成的一座天然公园。每年“五一”节左右,唐徕渠放水。
唐徕二章_雄浑贺兰 多彩银川

唐徕二章

艾 琳

小桥、流水;楼阁、亭台;绿柳、红花……说到这,也许人们以为在我笔下所描写的一定是闻名天下的苏州园林或是秀丽多姿的江南水乡吧!哦!不,不是,都不是,这里是我的家乡一景——唐徕公园。

唐徕渠,是宁夏境内的第一大渠,在银川市境内长约84公里。据史书记载,银川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引黄灌区之一。在银川平原上至今仍流淌着许多古老的渠道,唐徕渠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千年古渠是银川平原2000多年来农耕历史的遗迹,也是银川平原古代富饶殷实的历史见证。唐徕渠据说建于汉代。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大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在包括银川平原在内的黄河河套平原屯垦戍边开挖了不少渠道,今天的唐徕渠,与秦朝有什么关系,不得而知。唐朝时期,曾对唐徕渠进行过修复,所以这是一条“汉开唐修”的古渠。

千百年来,这条千年古渠仍焕发着不老的青春。同时以它沧桑而古朴的风采吸引着中外游人的目光。

唐徕公园便是沿古渠唐徕修建而成的一座天然公园。公园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西端,若乘车前往,从解放西大街向西行去,过了高耸的凤凰碑,步上西门桥,桥的南北两侧便是唐徕公园了。这里一到春夏两季便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游人如织,向西远眺,还可以看到一脉巍然屹立在天际的青山——被称为宁夏的宝山、名山的贺兰山。

几年前,唐徕渠的西侧,西门桥下,还是一块块绿色的农田和炊烟袅袅的村庄。近年来,随着宁夏经济的突飞猛进,银川市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一块块农田变为了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一片片村庄变为了一座座工业园区。

每年“五一”节左右,唐徕渠放水。这时,由黄河而来的浪花使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千年古渠仿佛突地腾起一条金龙,它上下翻腾着,左右盘旋着,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朝气,日夜不息地向前流去,为渠的两岸带来了新的生命。于是,古渠两岸的每一滴露珠,每一缕阳光,每一线雨丝,每一朵红花,每一棵绿草,每一只小鸟,都变得格外动人,格外靓丽。

起先,人们只是喜欢在这里走走,散散心。后来,这里就变成了一个晨练的好天地。几乎每一个清晨,当太阳升起或即将升起之时,来锻炼的男男女女们便像棋子一样密密布满了渠的两岸。他们或者年轻、或者不年轻,但他们都是那样朝气蓬勃:有打太极拳的,有练太极剑的,有练气功的,有的干脆只是随意地到处走走,欣赏着古渠两岸的景色。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而一到傍晚,这里仿佛又变成了一个充满了爱、充满了温馨的世界。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缓缓行走在绿荫丛中,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寻找着幽静的小路,也有一家老少同时出动,悠闲自得地享受着傍晚的甜蜜。而这时,唐徕渠这条千年古渠便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慈祥地笑着,笑呵呵地向前流着、淌着,载着古渠两岸人们的笑声、歌声。

在这儿,我看到了一个兰花儿般的小姑娘在对她的妈妈说:“妈妈,你听我说,只要是花,我都会喜欢。”

在这儿,我还看到一位很老很老的母亲心满意足地踱着方步,而她那年轻的儿子则孝顺地跟在一边,非常认真地在母亲头顶上用一把大扇子使劲地驱逐着蚊子。

渠边的栏杆旁,倚立着一对可爱的年轻人,一抹夕阳的晕红正涂抹在姑娘的脸颊上。姑娘娇嗔地仰起如花的脸蛋,小伙子轻轻一个吻便落在了上面。

随着夜色的降临,满天的繁星撒落了一渠,人们渐渐地散去了,只留下了风的轻吟,水的曼舞。而我,却依然不舍离去。我眺望着远处那星星般的灯光,静听着渠水涓涓流淌的声音,身心仿佛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青年。这条古渠曾陪伴着我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而今,在它古老苍劲的影子里,我似乎又找回了我的青春、我的爱情、我的人生。生命是如此可贵,如此如歌如泣。而此时此刻,我却愿倾注我全部的生命,追逐着这条古老的渠,永远、永远……

晨 雾

起先,阳光是很好的,薄金儿似的,金灿灿的,却一点也不晃眼,仿佛是刚刚由水中浸过似的,还散发着一些潮湿的气味儿。在渠边的树梢儿上、小草的叶片儿上,也都镀着一层几乎透明的薄金。仔细去看,那薄金里面,却又有着五彩缤纷的,紫红、浅黄、碧蓝、翠绿,全都透着些朝气,不似落日前的熔金,那般成熟和老道。

渠畔每日里都有许多晨练的人们,打太极拳的、练长跑的、练气功的,更多的人却是在悠闲地散步、闲逛。人们身着各色运动衣在流云般的树丛中时隐时现,也为这古老的唐渠增添了许多活力。

渠畔有着一片面积不大的湖水,先前是天然的,后又经人工雕琢,给湖面上添了小亭、添了绿荷,添了曲曲弯弯的拱桥和小径,在湖畔栽种了许多花草和树木,居然使一个原本十分朴素的农家女子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浓妆淡抹都适宜的西子姑娘了。

我是在唐徕渠畔长大的,在我的记忆里,封存着关于唐徕渠的种种故事和种种季节的景象变化。由扎着两条小辫的小姑娘起我就在唐徕渠畔玩耍,在唐徕渠的渠畔上曾印下了多少我由小到大一年年变大的足迹。也许是某种缘分吧!家曾搬了几次,但搬来搬去,却总是在唐徕渠畔打游击。客观上说是这样,但主观上说,实在是我有一种唐徕情结。我是打心眼里喜欢这条早已沧桑得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的古渠。每日清晨和傍晚,我心中都会有一种冲动,去渠边享受我人生的闲暇时光。

就在我沉浸在内心深深地遐思冥想时,湖面上起雾了。这是一层很薄很淡的雾,几乎是透明着,所以粗心一点的行人几乎不曾注意得到。而这雾,实在是太俏丽了,像一层薄薄的白纱,一缕缕轻轻地缠上了湖面,缠上了湖中央的小桥,缠上了湖边的小树,缠到了湖边的小草叶上,她是那么轻盈、那么活泼、那么缠绵地、轻轻地、缠绕在行人们的脚下。

不一会儿,起风了,仍是俏丽着的风儿。这风儿是很轻很轻地拂在人面上,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被一片丝绸拂过似的。它拂在树梢上,拂在小草上,有如一片轻舞飞扬着的羽毛般可爱,尽善尽美地为一切生机着上了淡妆。

风把一缕缕薄雾吹得荡来荡去。雾似乎比先前浓了些,空气有些朦胧了,树影也有些婆裟。白纱继续轻舞飞扬着。忽然她似乎是高高地飞扬起来了,先是飞离了湖面,飞上了湖岸,落在了湖边的小树上,又落在湖边的小草上,顿时,湖边是白的一片了。当我几乎认定这已是最后的定局时,可谁料想,那白纱忽地又飘了起来。对这时的景色我的笔也感到有些无能为力,我不知该怎样来描述我所看到的一切。这时,湖面上的小桥、亭阁、曲径全部都漂浮在半空中,犹如空中楼阁,又犹如海市蜃楼,极为神秘莫测,并随着那继续调皮的白纱的舞动,在空中时隐时现,变幻多姿。

过了一会,雾似乎又比先前浓了些,白纱消失了,空气如椰奶般甜美醉人。

艾琳,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共产党人》杂志社高级编辑。著有散文、小说多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