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山四皓,千古名篇

商山四皓,千古名篇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末名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四人,因避秦乱世而隐居商山,采芝充饥,四人年皆八十多岁,须眉皓白,世称“商山四皓”。张良献计太后,眼下能救太子者唯有商山四皓。况且太子刘盈为人宽厚仁慈,为避免悲剧重演,四皓决定出山辅佐太子。晋代陶渊明取材商山四皓的故事写成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
商山四皓_初见商南∶秦岭中的桃花源

秦末名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四人,因避秦乱世而隐居商山,采芝充饥,四人年皆八十多岁,须眉皓白,世称“商山四皓”。

东园公,姓庾名秉,字宣明;

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

绮里季,姓吴名实,字子景;

甪里先生,姓周名术,字符道。

汉朝初年,朝廷广纳贤才。刘邦多次请四皓出山辅佐汉室天下。但是四皓不满刘邦的为人和品行,但又不好违抗旨意,无奈写下《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以谢绝刘邦的多次邀请。

汉初期,刘邦独宠戚姬,欲废刘盈的太子位,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储君,遭群臣反对,但刘邦圣意已决,顿时宫中大乱。吕后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请张良助太子一臂之力。张良献计太后,眼下能救太子者唯有商山四皓。公元前196年,太子刘盈派人卑辞厚礼赴商山恭迎四皓。

鉴于前朝秦始皇废长立幼导致二世亡秦的教训,刘邦废长此举必使政权动荡,战火重燃,生灵涂炭。况且太子刘盈为人宽厚仁慈,为避免悲剧重演,四皓决定出山辅佐太子。

汉十一年,刘邦旧部黥布造反,刘邦欲派太子刘盈统兵平叛,太子和吕后都认为这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四皓听闻,力劝吕后恭请刘邦御驾亲征,并说明军中兵将皆为刘邦旧部,恃功骄横,不会听命于太子,军令不通,出战必败;若讨伐胜利功在皇帝,败则太子不保。假若皇帝亲征,将士岂敢怠慢,即使战败也不关乎太子的安危

公元前195年,刘邦凯旋,于宫中设宴犒劳百官,见太子身后站立四个白发老翁,得知是商山四皓,惊诧道:“我建立大汉王朝,礼贤下士,天下归心。多次邀请四位出山,你们却避而不见,现在为何辅佐我的儿子呢?”

四皓回答:“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臣等不甘受您的辱骂,只好避隐山林。今太子宽厚仁慈,谦恭下士,是有德之主,故臣等投奔太子,确保汉室江山。”

闻听此言,刘邦无奈地告诉宠妃戚姬,太子羽翼已丰,不可废。不久刘邦驾崩,刘盈继承皇位,史称汉惠帝。

汉惠帝为报四皓之恩,封侯赐爵,重赏四皓。四皓却坚辞不受,毅然告别长安,重回商山隐居直至寿终。

汉惠帝闻奏四皓仙逝,特命三千御林军每人携土十斤自长安赴商山为四皓墓(商南至商镇四皓墓66公里)培土,同时下旨,凡过四皓墓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敬四皓避秦安汉之功。正是因四皓居功不傲,自汉代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给予了四皓巨大的尊重,当地民风也质朴而谦逊。

史学巨匠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记载了商山四皓翔实的故事。晋代陶渊明取材商山四皓的故事写成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其“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的文句被近代大家陈寅恪引用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

宋朝的王禹偁在《四皓庙碑》中写道:“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刘,知存也;应孝惠王之聘,知进也;拒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俱备,而正在其中矣。先生危则助之,安则去之,其来也,致公于万民;其往也,无私乎一身。此所谓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千古四贤而已!”

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有《商山四皓图》;北京皇家园林长廊绘画《四皓图》以及在近代朝鲜半岛、东南亚一带相继发现的关于“商山四皓”的历史文物,可见“商山四皓”在民间、官方和汉文化区的深远影响。

当代著名商洛籍作家贾平凹以“自省此身非达者,今朝羞拜四先生”来赞美四皓的高风亮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