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人口结构变化及其风险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人口结构变化及其风险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然,这与近年来上海市升学机会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不无关系。因此,上海市的大学教育和职校教育为义务教育之后的沪籍青少年准备了升学平台,只要家长和学生本人愿意,绝大多数16—21周岁的沪籍青少年都能够获得升学机会。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人口结构变化及其风险_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社区青少年群体构性风险研究结构及其结

一、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人口结构变化及其风险

相对10年前,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总人数急剧减少,各年龄段人口占比出现变化,升学率上升,但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总数在过去10年中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从2002年的约6.3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约3.1万人,下降超过一半;在性别方面,10年来沪籍社区青少年男女性别比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男性大约占6成,女性约占4成;从年龄上看,14—16(不含)周岁的沪籍社区青少年,2002年的调查未作统计,而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中这个年龄段未就学的人约占沪籍社区青少年总数的0.3%。

在16—25周岁沪籍社区青少年各年龄段中,10年来其人数占比发生了较大变化:10年前,18—21周岁和22—25周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沪籍社区青少年人数占比比较平均,都接近50%,但10年之后,其人数占比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2—25周岁的沪籍社区青少年占77.6%,比10年前高出约30%,18—21周岁这一年龄段的沪籍社区青少年只占20.5%,比10年前下降近30%。16—17周岁这一年龄段的沪籍社区青少年人数也明显减少。也就是说,目前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主要成分是22—25周岁的人群。这种现象表明,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中“没有进一步就学”的比例在下降,而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中“没有稳定工作”的比例却在提高(见表7‐1)。当然,这与近年来上海市升学机会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不无关系。

表7‐1 2002年与2013年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人口结构对比

img73

从绝对数量来看,22—25周岁沪籍社区青少年10年前和10年后基本持平,10年来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人数下降超过一半,主要发生在16—17周岁和18—21周岁两个年龄段。从16—21周岁年龄段沪籍社区青少年人数显著下降,似可推论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绝大多数沪籍青少年能够继续其学业,或升入大学,或进入职校。从就业的年龄特征来看,这个年龄段不是就业的高峰期,如果失学,将极有可能进入失业人群的行列,从而进入社区青少年群体之中。因此,上海市的大学教育和职校教育为义务教育之后的沪籍青少年准备了升学平台,只要家长和学生本人愿意,绝大多数16—21周岁的沪籍青少年都能够获得升学机会。

22—25周岁是青年人群就业的积压池,沪籍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继续研究生学业的愿望并不是很强烈,绝大多数人都进入了职场,或进入找工作大军的行列,从而出现其就业不畅而积压社区的情况。从绝对人数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来看,10年前和10年后,沪籍社区青少年面临的就业压力是大致相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