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地域差异中寻找突破口

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地域差异中寻找突破口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融入困难往往是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社会融入的主要难点,及时展开各种社会融入性活动,帮助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尽快融入上海社会,可能是做好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关键。
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地域差异中寻找突破口_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社区青少年群体构性风险研究结构及其结

一、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地域差异中寻找突破口

就沪籍社区青少年而言,非户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为我们有效开展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提供了地域性依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户籍地涉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大多来自中西部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欠发达省。其中,安徽省最多(占29.6%),河南省次之(占12.7%),四川省排列第三(占9.3%)。[7]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这种来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既是我们工作的难点,也是我们工作的突破点。另外,我们在本次基础调研数据中发现,虽然大部分非沪籍社区青少年有意留在上海长期发展(占58.7%),感觉自己被上海社会排斥的比例也不是很高(仅占2.6%)。但是,有近六成的人对上海人的感觉是“说不清”(占59.1%);有超过一成的人认为上海人“难以接近”(占13.3%);有近六成的人以外地人为“主要交友对象”(占56.3%);有七成的人“不关心社区事务”(占70.0%);有超过三成的人认为自己难以融入上海社会的主要原因是“听不懂上海话”(占31.4%),然后是“没有户口”、“无法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没有住房”。[8]这些数据无疑是我们寻找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突破的重要依据(见表11‐1)。

表11‐1 2013年非沪籍社区青少年部分调研数据

img113

首先,不同地区的社区青少年群体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秉性和人际交往方式。这种地域性差异,一定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难度,但同时也为我们依据不同地域文化对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展开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创造了条件;其次,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由于在上海市没有户籍和固定居所而人户分离、居无定所、学无定校。这种情况当然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但同时也为我们根据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流动性大等特征来加强对其流动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依据;再次,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由于来自不同地区而一时难以融入上海社会。社会融入困难往往是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社会融入的主要难点,及时展开各种社会融入性活动,帮助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尽快融入上海社会,可能是做好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