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研究

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研究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研究闫 杰安康位于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区,地处汉水上游,古称金州。这一现象也深刻地影响着安康民居建筑的风格,使之呈现出显著的荆楚风韵。当然,在安康的民居中,也存在一正两厢形、曲尺形以及一字形建筑。目前,三义庙已毁,其原状已无法考证。
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研究_汉水文化研究集刊4

安康民居建筑文化及形态特征研究

闫 杰

安康位于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区,地处汉水上游,古称金州。历史上凭借着良好的水运条件和特殊的地理区位,曾经是南北东西商贸交流和中转的重要的集散地。明清以来大量移民的涌入,促使山区经济的开发与繁荣,沿江城镇也随之兴旺和昌盛,同时,也为这一地区会馆建筑,以及民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而形成了安康民居成熟和显著的地域特色。

一、安康的地理区位及建筑文化特征

安康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北有秦岭,南为巴山,东有荆楚,汉水横贯东西。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如图1-1所示,在地缘上,安康基于水运的发展,和荆楚一带有着广泛的经济交往,东南的货物可经水运到达安康,并由安康经陆路北上,反之亦然。同时,秦巴山区大量的经济作物也要从这里经水路运到东南。因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安康和荆楚一带有了广泛和深入的接触;同时,明清以来大量湖北籍移民的涌入,也促使这一地区对于荆楚文化的认同和吸收。这一现象也深刻地影响着安康民居建筑的风格,使之呈现出显著的荆楚风韵。

图1-1 安康区位图

二、安康城镇聚落及街巷空间形态

安康地区多山,聚落选址多靠近江河沿岸,建筑群沿江河布局,因此,聚落形态多呈线性。从而构建了安康地区典型的“两山夹一川,线性布局”的聚落空间形态,如图2-1所示。

图2-1 安康蜀河古镇地形图

城镇聚落主要街道靠近江河,这里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便于进行商业活动,同时,排水和取水方便,适合大量人群居住。在城镇,建筑常常沿山势层层叠置,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利用地形条件,解决排水问题,同时还可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因地制宜,有机融合,是安康城镇街巷建筑空间的主要特征。由于地势逼仄,用地十分紧张,靠近河道的山脚下一般为商业街道,而居民住宅一般位于街道之后,依山而建。建筑顺着河岸逐层向山上推进,一般用片石垒起一块平地或是架空,其上建房,建筑在有限的空间内鳞次栉比,山下错落,建筑形态多变,主街顺着山体的等高线布局,沿山地而上,在不同的标高上形成城镇中主要的横向联系道路,在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上也有拾级而上的台阶,联系这些横向的道路,街巷狭窄而曲折。各类建筑的入口和朝向,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南北方向,更多的是基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和方便程度来进行建筑布局,由此形成了有机的街巷空间形态,如图2-2所示。

三、民居建筑类型及形态特征

(一)民居建筑类型

安康民居建筑代表性按照类型主要可分为会馆建筑、合院建筑以及乡间农舍。城镇中的会馆建筑大都始建于清代,它们的广泛存在,也反映了当时安康地区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的社会状况。同时,独立的乡间院落,也是安康民居建筑的重要类型。它们往往为当地的大户人家所修建,建筑考究,做工精细,反映了当时的营造水平和成熟的建筑风格。建筑主要以合院为主,一进和两进最为普遍。当然,在安康的民居中,也存在一正两厢形、曲尺形以及一字形建筑。这些建筑形式主要应用于乡间的农舍建筑中,基于现实条件和实际需求,建筑形态简洁而开敞。

图2-2 街巷空间

1.会馆建筑

会馆建筑是安康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主要由门楼、正殿和配殿组成院落。门楼兼对外入口和内部戏台,建筑体量较大,做工十分精美。例如,紫阳瓦房店的三陕会馆、江西会馆;蜀河的黄州会馆、杨泗庙(船帮会馆)以及三义庙(由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商人共同建造)等。目前,三义庙已毁,其原状已无法考证。

图3-1 黄州会馆立面

黄州会馆位于蜀河古镇下街后坡,为清代“黄帮”(湖北黄州客商)所建,原名为黄州帝王宫,黄州馆是其俗称。从史料看,其始建不晚于清代乾隆年间,据碑记载,“在蜀贸易之诸君倡举”,“历经数十年”,“几费经营”,“罄数千金”而成。该建筑刻角丹楹,雕凿精巧,超凡脱俗,是陕南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会馆建筑。该建筑原状从外到里为门楼、乐楼、拜殿和正殿,但目前拜殿与正殿仅大样还在,只有门楼和乐楼保持相对比较完整。门楼实为乐楼的随墙门,门面是三丛披檐。乐楼较为复杂,为重檐顶,下为歇山上为庑殿顶,做工精细,结构严谨又富有创新,令人耳目一新,如图3-1、图3-2、图3-3所示。

图3-2 戏楼檐下雕饰

图3-3 门楣木雕

2.独立的合院建筑

该类型的民居建筑往往存在于乡野之间,位置高敞,背山面水,风水极佳。如卡子镇的张家大院,如图3-4所示,小河镇的“花屋”,如图3-5所示。其平面形制常常为一进或是两进,院落空间由于受到地形条件限制较为宽短。

在城镇中或是集中聚集的一般民居,虽以合院作为组织形式,但建筑因地制宜,并没有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而是随山就势,空间不一定规整但常有变化,通常还能取得好的空间层次和效果。

图3-4 安康卡子镇张家院子

图3-5 安康小河镇“花屋”

3.乡间农舍

如果从各类建筑所占的比重来说,乡间农舍可以说占了很大一部分。山坡上、平坝中,这类建筑随处可见,建筑基本以夯土为主,也有石头的房子,其文明和精致程度远不及上述两种建筑类型,甚至显得粗糙,但它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最原始的建筑状态。

(二)安康民居建筑材料及结构技术

安康民居建筑多用木材、土以及石材和砖。根据材料及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砖木、石木以及土木建筑。砖木建筑外墙以青砖斗砌并且踢脚的位置一般用片石砌筑,石木建筑外墙,主要以片石砌筑,并在外皮抹上草泥,内部则都为木结构;土木结合的民居建筑,外墙有土坯也有夯土的,墙裙位置多砌以毛石、片石或是卵石,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屋顶主要使用青瓦,多以冷摊瓦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在安康的紫阳地区,广泛采用片石作为建筑材料,不仅用来砌筑墙体,也把它使用在屋顶上,这种做法不仅加重了民居的地域特色,而且具有很强的质感,如图3-6、图3-7、图3-8所示。

图3-6 建筑墙体材质

图3-7 墙裙材质细部

图3-8 石木结构内部

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主体多为抬梁式,一般中柱落地、檐柱落地,其他的短柱直接落在了最下部的大梁上,维护墙体多采用青砖空心斗砌式。土木结构的建筑,较为简易。即维护结构以夯土为主,梁架直接搭接在夯土墙上,内部为抬梁式。屋顶盖以片石,檩条和椽子往往采用藤条绑扎,很少用钉子。石木建筑形式,内部结构与上述两种结构体系并无大的区别,只是维护材料有所变化。维护材料不再采用青砖,而采用片石平砌,外部多抹草泥,随着岁月的侵蚀,好多表面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片石,质感很强,如图3-9、图3-10所示。

图3-9 砖木结构民居内部梁架

图3-10 安康土木结构民居

(三)建筑装饰风格

图3-11 马头墙

图3-12 檐下砖雕

图3-13 墀头

图3-14 梁柱斜撑木雕

安康民居建筑装饰风格淡雅、飘逸。按照材质来分,既有木雕、砖雕、石雕,还有粉绘,手法因物而异,多有变化。其装饰位置多集中在门、隔扇、柱础、墀头、挑檐、山墙等位置。砖雕、木雕非常精美,檐下、马头墙及墀头位置施以单色粉绘,画面飘逸洒脱,建筑灰白分明,清新淡雅,颇有几分荆楚神韵,如图3-11、图3-12、图3-13、图3-14所示。建筑外貌以带封火墙的院落普遍且最为醒目,屋面样式以封火墙头与硬山并存,别具匠心,各具情趣的局部装饰则是其个性的表达。以局部墀头(垛头)、门窗突出装饰艺术个性,墀头装饰有泥塑瑞兽的,有彩画鱼龙、家禽、人物、花鸟的,也有墨书古诗的,色彩素淡。门窗材质有木有石,形状有方有圆,装饰图案多以表现“福禄寿喜”内容,表现手法有线刻、透刻、浅浮雕、圆雕,还有门窗头带清水砖装饰的。至于其余部位的装饰,如脊饰、桃枋、撑拱、柱础、乃至细小的瓦当、滴水,亦各自有其艺术特色和风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文化和地域特征对安康民居建筑作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虽然安康民居建筑没有北方四合院民居的气势和深沉,也没有南方徽派民居柔情与隽永,但它却很好地融汇了地域环境和社会文化。通过选择地方材料,结合当地的地形地势,灵活变通地使用结构技术,吸收和采用适当的装饰艺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形态特征,同时,也反映出小流域环境中,民居建筑形成和演化途径。而且,对于民居建筑的研究而言,该流域的民居建筑研究尚未全面和深入展开。因此,对于安康乃至陕南民居建筑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拓展民居建筑的研究范畴,同时,也可以丰富小流域环境中民居建筑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