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向繁荣富裕的新畲村

走向繁荣富裕的新畲村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敕木山村由于85年前德国民俗学者哈·史图博和李化民所著的、国内第一本畲族调查记—— 《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而享誉畲族地区。因编著《浙江畲族调查》作相关链接需要,笔者日前再赴敕木山村调查。敕木山村是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管辖的一个畲族村,位于县城鹤溪东北面,距离县城13公里,由敕木山和九重垟两个自然村组成,共4个村民小组,68 户288人,全部是畲族。1981年正式称敕木山村,2001年被命名为畲族村。
走向繁荣富裕的新畲村_浙江畲族调查

敕木山村由于85年前德国民俗学者哈·史图博和李化民所著的、国内第一本畲族调查记—— 《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而享誉畲族地区。85年过去,它的发展变化怎么样,是不少关心畲族社会历史文化情况的畲汉各族人士魂牵梦萦的。因编著《浙江畲族调查》作相关链接需要,笔者日前再赴敕木山村调查。

敕木山村是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管辖的一个畲族村,位于县城鹤溪东北面,距离县城13公里,由敕木山和九重垟两个自然村组成,共4个村民小组,68 户288人,全部是畲族。姓氏分蓝雷两姓,雷姓仅18户,其余全部蓝姓。

敕木山村因它背靠景宁的第一高峰、海拔近2000米的敕木山而得名。九重垟距敕木山村3公里,因它附近重峦叠嶂,间杂着九片山垄田,故名九重垟。全村耕地面积280亩,山林面积3653亩。

敕木山村在民国时属“六保”,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与邻近的惠明寺村合并为一个高级社,1958年小公社并大公社时被并入张村大队,后又改称为敕木山大队等。1981年正式称敕木山村,2001年被命名为畲族村。

从史图博先生的《敕木山畲民调查记》中清楚地看出,民国时期该村经济的贫困和落后。村里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10多人,至今杳无音讯,有6户因此而绝户。

而敕木山畲族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民国时期曾多次参加畲族首领蓝新政、蓝东林等人组织的“打税警”和外舍乡“打盐霸周裕兴“的斗争,显示出畲族团结和坚强的民族性格

1950年土改时,该村没有一户地主,仅有一户做过保长的富农。富农家也仅有一座瓦房,一头耕牛和少量农具而已。在“三年困难时期”,该村的饥饿程度超过周边任何畲汉村庄,非正常死亡村民72人,其中4家绝户。

敕木山自然村均系蓝姓畲族,是康熙甲寅年(1674),蓝昌林、蓝昌富、蓝昌和三兄弟,从福建省罗源县迁来开基。

已历经:

昌、盛、元、文、士、开

玉、日、有、世、明、耀

金、龙、銮、凤、科、真(进)

孔、圣、立、成、贵、贤

共17世,340年。在景宁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纯畲族行政村。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各项民族政策,畲山旧貌变新颜。

基础设施已趋完善。当年史图博先生书中描写的蓝文成村长家制作火篾及用火篾照明的现象,早在20世纪90年代前就被电灯所代替;而后村民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山脚下的清泉,制成敕木山牌矿泉水,远销丽水、温州等地。2008年3.5米宽通村水泥路建成,极大地缩短了到县城的行车时间,为山上竹、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外面客人进山创造了条件。一排排砖混结构楼房或瓦房取代了破旧不堪的茅草房。

茶叶是全村的主导产业,村里共有茶园近2000亩。依托毗邻的惠明茶品牌,全村仅茶叶收入就200多万元,人均近万元。尤其是村支书蓝华亮,从小就学制茶。1999年当上村干部后,带头在自家责任田里种茶,一口气就种下7万多株茶苗共122亩。把自己的地全部种茶还不够,还租他人的田来种。他爷爷以农耕为本,整天骂他不要吃饭了,他也不管,一心想着把规模做大。现他家共有茶园320亩,办起茶厂,生产“敕峰”牌茶叶。又在景宁县城和丽水市区租了店铺销售,年收入3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村民蓝陈土、蓝和庆等也成为茶叶生产和销售大户,经济收入可观,已进入先富起来的行列。

村里竹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83%,也是今后村民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年轻一代畲家人,安装了宽带上网,坐在家里鼠标一点,茶叶、香菇等农副产品就能成功交易。村里开发畲乡旅游,办起了5家农家乐,吸引城里人到山上尝尝农家菜的口味。

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步入全县小康村的行列。

在弘扬畲族文化方面,借着自治县畲族文化这张黄金名片,村中房屋的外立面,缀以畲家彩带,画上漂亮的凤凰等畲族民族元素图案。村里建起村图书室,展示古老的畲族服饰和头饰等。

特别是当年史图博他们住宿的蓝村长家的民房,应沾了调查记的光,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由县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专管,并修缮一新,布置的典雅美观。慕名前来的考察者和参观者日益增多。敕木山已成为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重点畲族文化旅游村。

2010年,在县民族等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花岩岗的村大门。威武的大门像壮士,屹立村口,保卫着全村的平安。

既然说是作了调查,就要对敕木山村下一步的发展,谈点看法。笔者管见:

一、要创建自己的茶叶品牌,可以直接取名“敕木山”牌。敕木山山高,云雾缭绕,日照时间长,环境好、适应茶叶生长;有2000亩茶园的规模,有米可炊。蓝华亮、蓝陈土、蓝庆和等一批多年从事茶叶栽培、加工制作,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市场营销渠道通畅。再加上利用敕木山的名气,整合资源,建一个统一的品牌,是可以和毗邻的“惠明茶”相媲美。

因此,从一村一品角度讲,茶叶是全村经济的拳头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前景看好。

游客们在敕木山蓝村长房中参观,此屋即是当年史图博、李化民来调查时的住所。

二、依托畲族文化,发展畲山旅游业,实现旅游兴村。敕木山村单一蓝姓,村子也较大;村里的古民居保持好,钢混结构的新房少,凸现了古色古香的畲山村寨特色。而且村民外搬的比较少,人气、瑞气旺。当年史图博、李化民住过的蓝村长的房子已列为省级文保单位,这些年投入许多经费,畲族文化氛围浓厚,潜在优势大。开展畲村旅游有良好的基础。

泰顺游客在阅读《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

(左起)蓝家友、雷金莲、庄小雅、蓝道民

村文化室要有畲族文化宣传长廊,村中适当画上一些反映畲家生产生活习俗的壁画;村图书室增购一些畲族的书籍上架,增强畲族文化特色。

三、办好村中农家乐。在农家乐中要增加畲族文化元素。如服务员统一穿戴畲族服饰,把她们培训成有唱畲歌,跳畲舞的技能。像云南、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一样,服务员能应游客要求,当场点歌、跳舞、为游客喝酒助兴。这样即可为服务员增加点小费收入,又可为餐馆推销酒菜,实现双赢。

四、九重垟自然村应搬迁。距敕木山3公里的九重垟,仅18户70-80人,现常住只20多人,村小人少,难以发展。如有国家的支持项目,也是建在敕木山村,不会建在九重垟。敕木山村旅游业做得再好,九重垟也沾不上多少光!如果坚持死守山头不搬,则人家发展你停滞,其差距只能越来越大,导致永远落后!

根据笔者对文成、泰顺等县的一些10来户以下小畲村的观察,基本上都实行整村搬迁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迟早要搬,不如早搬。因此,笔者建议九重垟全部搬迁到敕木山来,当然有能力者可以直接搬到山下城镇去。

另外,基础设施要跟上。当前上山的路是单行道,车辆不能交会,旅游车根本上不去,急需拓宽。据说已有计划,但愿早日开工上马。因为,即使真的开工,到竣工通车,也要3—5年,时间不等人。

以上几点,妥否,仅供参考。

九重阳自然村

2010年新建的敕木山村大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