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多语并用”到“精通汉语”

从“多语并用”到“精通汉语”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多语并用”不仅让那个时代的俄罗斯族适应了环境,而且也让其他民族接纳了俄罗斯族,从而改善了他们之间的族际关系。当时能够“多语并用”的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塔城、伊犁、乌鲁木齐以及内蒙古等地。
从“多语并用”到“精通汉语”_中国俄罗斯族

第三节 从“多语并用”到“精通汉语”

作为俄罗斯族的母语,俄语不仅是早期俄罗斯移民的日常交流用语,也是早期华俄的语言选择。后者作为中俄通婚的后裔,他们对俄语的选择主要是因为当时与俄罗斯女子通婚的中国男子皆通俄语,而俄罗斯女子多不会中国的语言,所以此类家庭就只能以俄语交流为主了。

中国俄罗斯族自迁入中国后,大多就是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生活在中国的多民族地区。为了更好地与共居一处的其他民族进行交流,俄罗斯族逐渐掌握了这些民族的语言,在平时的族际交往时“多语并用”,在新疆他们掌握的“多语”通常是俄语、汉语、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在内蒙古,他们所掌握的“多语”则主要是俄语、汉语和蒙古语。当族际通婚变得较为普遍后,族际通婚促成的民族大家庭为“多语并用”提供了天然的平台。在新疆塔城额敏县有一位年近80岁的俄罗斯族老奶奶,她可以操着流利的俄语、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和相应的民族进行交流,令人十分钦佩。访谈中,这位俄罗斯族老奶奶专门为我们叙述了自己的多语习得过程:

我的爸爸是汉族,妈妈是俄罗斯族,我是华俄后裔,所以我从小就会说汉语和俄语。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们逃难来到新疆塔城,当时我在这里见到最多的是和我们一样的华俄和纯血统的俄罗斯人,虽然哈萨克族在这个地方也很多,但他们在城里较少,因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俄语和汉语就可以了,而且俄语用得比较多。年轻的时候,赶上“反修”和“文化大革命”,我被下放到牧区劳动,那里都是一句汉语不会说的哈萨克族牧民,生活所迫,必须要和他们接触、交流,结果我就学会了哈萨克语,而且我们在那个时代也不敢说俄语,我索性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哈萨克语。“文化大革命”后,我回到城里,并有了正规工作,还经常去乌鲁木齐,接触的维吾尔族也多了,当初他们的汉语水平也不高,为了交流,加上我的哈萨克语不错,我很快就学会了维吾尔语。……我的几个娃娃也会哈萨克语、维吾尔语,而且有的娶了汉族,有的嫁给了哈萨克族,我在家一会儿说汉语,一会儿说哈萨克语,一会儿又说俄语。有时候我说完话后,他们就开始笑,因为我在无意识中把这几种话混在一起说了,老了,糊涂了,哈哈……

通过了解这位俄罗斯族老奶奶的语言习得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族的“多语并用”是生存环境造就的。在当时汉语还没有普及的多民族聚居区,作为少数的外来移民,俄罗斯族只能以其智慧和勤奋去努力掌握其他民族语言。“多语并用”不仅让那个时代的俄罗斯族适应了环境,而且也让其他民族接纳了俄罗斯族,从而改善了他们之间的族际关系。当时能够“多语并用”的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塔城、伊犁、乌鲁木齐以及内蒙古等地。

时过境迁,现在能够像这位俄罗斯族老奶奶一样通晓多语的俄罗斯族人已经不多了,一方面是因为这批老人有很多已经离开了人世,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在生计、社会组织等方面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个人在生存、求职、与他人互动等方面都需要汉语作为交流工具,汉语得到了普及,成为族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对汉语的精通使中国的俄罗斯族打开了更多的族际交往之窗。

语言的功能在于沟通,而不是隔绝,因而对不同语言的掌握有助于族际交往的深入发展。凭借语言这个桥梁,中国俄罗斯族与其他55个民族团结得更加紧密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