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音乐和舞蹈

音乐和舞蹈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俄罗斯族民间音乐与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俄罗斯各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一直保存在中国俄罗斯族人民的生活中。俄罗斯族的民间歌曲有仪式歌曲、抒情歌曲、叙事歌曲和短歌四种。
音乐和舞蹈_中国俄罗斯族

第二节 音乐和舞蹈

拥有深厚音乐文化传统的俄罗斯人视音乐、舞蹈为生命,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日常喜庆娱乐场合都有歌舞和乐器相伴。中国俄罗斯族民间音乐与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俄罗斯各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一直保存在中国俄罗斯族人民的生活中。但中国俄罗斯族由于长期生活在中国,其音乐和舞蹈必然也烙上中华文化的印记。

一、中国俄罗斯族的音乐

俄罗斯族音乐可分为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以风格、体裁多样的民间音乐为主体。其音乐属典型的欧洲乐系,调式音阶采用欧洲大小调式,织体以多声为主,带有纵向的、和声的音乐思维特点,在56个民族中独树一帜。俄罗斯民歌内容非常广泛,从题材上可分为风俗仪式歌、抒情歌、叙事歌和舞蹈性短歌等类别。流传在俄罗斯族中的民间音乐有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器乐曲三类。

民间歌曲是一个民族在常年生活生产的过程中留下的抒发情感的歌声,它用朴实的词语、简单的旋律吟唱着人们对于人生最为朴素的感悟。这些流露着真情实感的民歌,也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性格。通过俄罗斯族民歌,我们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风土人情,更能够了解俄罗斯民族深邃忧郁而又激情澎湃的个性

俄罗斯族民歌叫“恰斯杜什卡”,是俄罗斯民间文艺的独特形式。俄罗斯民间歌谣的语言通俗、简洁、诙谐,节奏明快,大多可以作为俄罗斯传统民间单人舞、踢踏舞的伴奏。俄罗斯人把民间善唱歌谣的男歌手叫“恰斯杜舍其尼克”,把女歌手叫“恰斯杜舍其尼嚓”。俄罗斯族的民间歌曲有仪式歌曲、抒情歌曲、叙事歌曲和短歌四种。

仪式歌和一定的生活习俗相联系,是在婚丧仪式中所唱的歌。如婚礼歌就是由新娘的亲属、女伴们怀着离别之情,用歌声表达亲人对姑娘离去的无可奈何心情的仪式歌。《飞去的小燕子》便是其中之一:

啊,可爱的小燕子,你展开双翅,任意地飞翔,抛弃了温暖的旧巢,为什么过早地飞去?离别了衰老的双亲,离别了天鹅般的姐妹,离别了雄鹰般的兄弟。

抒情歌曲多以反映爱情为内容,旋律优美,多采用二部、三部合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歌手们自由地选择自己所乐于担任的声部,并即兴地为曲调配上和声。唱时各声部自由组合并随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声部的平衡,如《渔夫之歌》就是一首领唱与二部合唱的抒情歌曲,高声部采用富于特色的俄罗斯自然小音阶,低声部用旋律小音阶,并用3/8拍节奏。歌词叙述了渔夫三个儿子的爱情故事,其旋律具有抒情、深邃的特色。

有些情歌虽然是倾诉爱慕之情的,但如果对方无意,也可以歌声回绝。如有一首情歌:

男方唱:“前面一座山,后面一座山,山山相连陡又尖,闪闪朝霞照上边。啊,那不是升起的朝霞,那是一位美丽的好姑娘。请用你的水桶,把我的马儿饮一遍。”

女方唱:“你的马儿不喝水,你这个人太寒酸。赶快骑上马,离开我的家。我们各走一边不相干。”

抒情歌曲还有不少是中国人熟悉的,比如以下几首就被中国几代人所传唱。

《喀秋莎》歌曲表现的是少女喀秋莎对边境战士纯挚的爱情。这首歌曲一经推出就迅速风行开来,歌曲映射出的明媚阳光感动和勉励着每一个人。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的年轻战士,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山楂树》原名为《乌拉尔的花楸树》,而“花楸树”正是俄罗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爱情象征物。其曲调忧伤压抑,通过山楂树的倾诉,表现了俄罗斯青年对自由、爱情的向往。歌曲把少女面对深爱自己的两个青年而犹豫不决的焦急和踌躇,透过婉转含蓄的旋律表现出来,其羞涩迷惘的含蓄之美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听着旋律,联想到有过的类似经历,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味道,那味道里既有酸楚也有苦涩,还有一丝甘甜。

主歌: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水面上。     

   暮色中的工厂在远处闪着光。     

   列车飞快奔驰,           

   车窗的灯火辉煌,          

   两个青年等我在山楂树两旁。     

   哦,那茂密的山楂树,        

   白花开满枝头,           

   哦,你可爱的山楂树,        

   为何要发愁?            

   当那嘹亮的汽笛声刚刚停息,     

   我就沿着小路向树走去。       

   清风吹拂不停,在茂密的山楂树下,  

   吹乱了青年工人和铁匠的头发。    

副歌:白天在车间见面,我们多亲密,    

   可是晚上相会,却沉默不语。     

   夏天晚上的星星尽瞧着他们俩,    

   却不能明白地告诉我,他俩谁可爱。  

副歌:秋天大雁的歌声已消失在远方,    

   大地已经盖上了一片白霜。      

   崎岖的山间小路上我们仍在彷徨;   

   我们三人依旧相见在树旁。      

副歌:他们谁更适合于我的心愿?      

   我都没法分辨,我终日不安。     

   他俩勇敢和可爱呀,要请你帮忙!   

   亲爱的山楂树呀,要请你帮忙!    

   哦,最勇敢,最可爱呀,到底是哪一个?

   哦,我亲爱的山楂树,请你告诉我!  

《小路》里的忧郁和淡淡的哀伤,又是另外的一种味道。歌曲反映了一个年轻姑娘伫立路旁,眺望伸向远方的小路,回想当初目送心上人走向战场的情景。歌曲勾画出了俄罗斯族年轻恋人被战乱分开,心里却难以割舍的复杂心情。

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细又长,

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

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

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

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

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

纷纷雪花掩盖了他的足迹,

没有脚步也听不到歌声。

在那一片荒芜银色的原野上,

只有一条小路孤零零。

在那一片宽阔银色的原野上,

只有一条小路孤零零。

他在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

誓死将我心中挂牵。

我要变成一只伶俐的小鸟,

立刻飞到爱人的身边。

我要变成一只伶俐的小鸟,

立刻飞到爱人的身边。

在这大雪纷纷飞舞的早晨,

战斗还在残酷地进行。

我要勇敢地为他包扎伤口,

从那炮火中救他出来。

我要勇敢地为他包扎伤口,

从那炮火中救他出来。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

我的小路伸向远方。

请你带领我,

我的小路呀,

跟着爱人到遥远的边疆。

请你带领我,

我的小路呀,

……

俄罗斯族抒情民歌里当然也不乏轻松活泼的。比如《红莓花儿开》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俄罗斯族少女情窦初开,面对自己倾心的意中人,却羞于启齿的流连和羞涩场景,把欲说还休的情态描画得栩栩如生。

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

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喜爱。

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

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说出来,

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说出来。

他对这桩事情一点也不知道,

少女为他思念天天在心焦。

河边红莓花儿已经凋谢了,

少女的思念一点儿没减少,

少女的思念一点儿没减少。

少女的思念天天在增长,

我是一个姑娘怎么对他讲。

没有勇气诉说我尽在彷徨,

让我的心上人儿自己去猜想,

让我的心上人儿自己去猜想,

啊……

叙事歌曲的数量较多,都是用十段或数十段来叙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歌曲有以战争为主题的《儿子战死在疆场》《一个果园绿丛丛》等,常用四声部合唱的形式,和声浑厚,并有庄严、肃穆的色彩。有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压迫下人们的生活,如《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崎岖的阿尔泰山路》等。叙事歌曲多为一曲多词,反复演唱,常用多声部合唱形式。

《三套车》是一首古老的俄罗斯民歌。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富有深厚蕴涵的俄罗斯风俗画:无边无际的草原,白雪茫茫,在宽阔的道路上,奔驰着一辆马车。车套着三匹马儿挂着铃铛。在辽阔无边的俄罗斯原野上,车夫唱着忧郁悲哀的俄罗斯民歌……

冰雪遮盖着伏尔加河,

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

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

“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

为什么低着你的头,

是谁叫你这样的伤心?”

问他的是那乘车的人。

“你看吧这匹可怜的老马,

它跟我走遍天涯,

可恨那财主要把它买了去,

今后苦难在等着它。”

《三套车》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全曲建立在和声小调上。徐缓的速度,刻画了忧伤、悲凉的心情,节拍弱拍起的节奏型贯穿全曲,使歌曲统一和谐,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好唱好记,易为广大群众接受,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因素之一。歌曲第一部分是对俄罗斯冬景的描写和乘车人的问话。音乐以级进的方式进行,感情忧郁悲哀。第二部分是写赶车人的答话。音乐基本上和前面相同,但在第一句却奇峰突起,歌曲使用了一个五度跳进,将旋律冲到最高点。这是赶车人忧郁情绪的集中爆发,是他对自己心爱的老马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也是对自身所受的不公平待遇的愤怒的反抗。音乐在这里形成了高潮。但是,他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音乐又很快地回到那悲哀的气氛中。最后一句结束后,又被原封不动地反复了一次,似乎赶车人还在无休止地唱着,马车还在无休止地走着,走着……。表现出一种悲哀和无奈的叹息。

《伏尔加船夫曲》是俄罗斯民歌中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民歌。

哎哟嗬,哎哟嗬,

齐心合力把纤拉!

哎哟嗬,哎哟嗬,

拉完一把又一把。

穿过茂密的白桦林,

踏着世界的不平路!

我们沿着伏尔加河,

对着太阳唱起歌,

哎嗒嗒哎嗒,

对着太阳唱起歌。

哎哟嗬,哎哟嗬,

齐心合力把纤拉。

伏尔加,可爱的母亲河,

河水滔滔深又阔,

哎嗒嗒哎嗒,

河水滔滔深又阔。

伏尔加,伏尔加,母亲河,

哎哟嗬,哎哟嗬,

齐心合力把纤拉!

哎哟嗬,哎哟嗬,

拉完一把又一把!

哎哟嗬,哎哟嗬!

伏尔加河是苏联欧洲部分的一条大河。千百年来,它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养育着两岸无数的人民。俄罗斯人民亲切地称它为母亲河,对它怀着无比深厚的爱。但是,在黑暗统治时期,伏尔加河也给这里的人民带来无数的灾难。无论是赤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伏尔加河上的船夫们拖着瘦骨嶙峋的身躯,拉着载满货物的大船,面向大地,背负青天,拉啊,拉啊!受尽了屈辱和欺凌。于是,他们创造了自己的歌,在歌中唱出他们的疾苦和反抗,抒发他们的情怀:要“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对着光明的未来,齐心合力地去努力、去奋斗!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也许是受了这首歌曲的启迪,他创作的著名油画《伏尔加纤夫》正表现了这首民歌的全部内涵。

这首歌曲反映出伏尔加河岸边纤夫的痛苦生活,歌曲的风格沉重、粗犷而富于反抗精神。此曲为4/4拍,调式为自然小调,适合于男低音演唱。俄罗斯杰出的男低音歌唱家夏利亚平对这首歌的艺术处理深入细致,使这首本来只是在民间传唱的歌曲,艺术形象更加完整,他采用极好的声音控制力从弱到强再到弱的演唱处理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出纤夫拖着沉重的货船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的情景,经过夏利亚平的演唱这首歌已流传到世界各地,并成为一首世界名曲。

短歌是在喜庆活动中即兴编即兴唱的歌曲。短歌的节奏明朗轻快、内容诙谐风趣,旋律和语言音调结合紧密,似说似唱,有独唱,有对唱,常伴随有欢快的舞蹈。比如《姑娘的身价》是以批评追求彩礼、爱情不专为内容的短歌,很能表示这类歌曲独特的风格。

俄罗斯族的歌舞音乐是在民间许多节日喜庆或娱乐晚会中不可缺少的。为这些舞蹈伴奏的音乐,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演唱的舞蹈性短歌,或者以民间乐器演奏的乐曲。俄罗斯民间流传的舞蹈歌曲数量很多,它们多内容诙谐、风趣,曲调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并可即兴填词,既适于伴奏舞蹈也可单独演唱。舞蹈音乐的曲调一般来源于民歌,但也有如《卡林努什卡》《米尔卡》等少量的专门舞曲是出自音乐家之手的。

器乐曲多是在俄罗斯民歌基础上采用旋律加花或和弦分解变奏手法发展而成,一般在晚会上与歌舞及合唱穿插表演,乐手往往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和变奏才能。著名的乐曲有《我亲爱的》《卡拉布什卡》等。器乐曲多以民歌或歌舞曲为素材,用旋律华彩的演奏手法予以变奏而成。中国俄罗斯族由于长期与汉、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等各民族相互交往,民歌中还常配上不同民族的语言进行演唱。

总的来看,中国俄罗斯族的民间歌曲虽然已有不同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作品,而且今后民间歌曲的发展也必然与俄罗斯本土民歌走出风格迥异的两条路,但在今天,中国俄罗斯族的民歌还尚未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风格。

二、中国俄罗斯族的舞蹈

俄罗斯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经常举行各种家庭宴会、晚会,相聚之时,他们就拉起手风琴,唱起歌,跳起舞来,如跳交谊舞、俄罗斯舞、天鹅湖舞、乌克兰舞、俄罗斯的集体舞,以及踢踏舞、头巾舞、马车舞等,舞姿优美,参加的人多,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中国俄罗斯族民间舞因带有贵族后裔色彩(祖先是俄国贵族),故多为社交性舞会舞蹈。因吸收了邻近民族的舞蹈动作,遂形成自己的民族舞蹈风格。

img36

奔放的舞蹈

踢踏舞:俄罗斯人称其为“阿津诺什嘎”,此为一种风味十足、令人耳目一新、欢快奔放的民族民间舞。新中国成立初期由苏联红旗歌舞团带入我国演出而风靡大江南北的《水兵舞》,就是俄罗斯族民间踢踏舞的代表作。跳此舞时,男女老少穿上皮鞋一起参加。用手风琴伴奏,众人围成一圈,用脚尖、脚跟或脚掌的某一部位击地,发出踢踏响声。妇女们边跳边挥手绢,男人们边跳边吹口哨,拉琴者亦加入跳舞行列边拉边跳。其节奏清晰多变,脚下动作灵活而响声大,场面活跃热烈。踢踏舞的表演者需要敏锐的音乐和舞蹈美感,一伸手,一投足,都是步步上点、丝丝入扣。不论是踢、踏、蹲、跳、转,还是手拍身体任何部位,都要紧扣在鲜明的音乐节拍中。越是节奏欢快,表演者动作越是丰富多样、变化多端。激烈的歌舞中,伴以周围人的口哨与呼号,油然呈现出一派沸腾炽热的竞赛情势,充分显示出俄罗斯族人民古朴淳厚、豪爽乐观的性格。踢踏舞自从搬上舞台后,仍然散发着民间歌舞的气息芬芳,观之如同是一幅民族风俗流动的艺术画卷。演员们淳朴、真挚之情和高度娴熟的艺术技巧更是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因为俄罗斯族音乐舞蹈的艺术特色与中国其他民族不同,他们所带来的斯拉夫民族那种特有的热情奔放与遒劲健美风格,尤其受到东方各民族观众的喜爱。

头巾舞:这是俄罗斯族妇女喜爱的一种集体舞蹈。跳舞时,她们手拿头巾,一手叉腰,不断改变队形,变换步法,舞姿婀娜舒展,节奏轻快。其动作特点是单腿跳,技巧很高,一或二人表演。各种俄罗斯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流传到世界各地,受到世人的广泛喜爱。俄罗斯妇女的头巾舞和男子的赶马车舞颇有特色,深受人们喜爱。民间舞蹈《阿金诺其卡》(单身者)就普遍流行于新疆伊宁、乌鲁木齐、塔城等地。

波尔卡:这是俄罗斯族的一种社交舞,多为青年所跳,双人舞形式。舞蹈可前可后,或横跳或男带女进行,节奏为2/4拍。舞蹈由男女并排单拉手,起拍时二人朝一个方向走,第二拍单踢脚,拉着的手亦随之举起(或相背而跳),亦可携手,脚下作单抬腿,朝一致的方向跳两拍,复以抬起的脚相碰另一只脚,原位再跳。

img37

头巾舞

提到波尔卡,就不能不提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民间艺人奖”获得者塔城市俄罗斯族舞蹈爱好者纽霞,她的汉族名字叫孙桂芳。纽霞已经过了七十岁,早已经当了奶奶,可谁会想到2006年9月,这位老奶奶在自治区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上,凭着独舞《阿吉若其卡》,获了大奖,而这个舞她已经跳了六十年。

纽霞说:“中国俄罗斯民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生活中音乐和舞蹈,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不可缺少。每当劳作了一天,亲朋好友就会聚在一起,拉起巴扬,弹起巴拉莱卡,跳舞唱歌驱散劳累。”她还说自己像母亲。母亲年轻时非常漂亮,有一副好嗓子,还会跳好多俄罗斯舞蹈。后来,嫁给了当时在苏联做生意的中国父亲。1939年,他们带着刚满两岁的纽霞回到了祖国。上小学的时候,母亲教会了她第一个完整的俄罗斯族舞蹈《阿吉若其卡》,从此她迷上了俄罗斯族舞蹈,像是穿上了“红舞鞋”再也停不下来了。

纽霞回忆说:“为了我跳舞,母亲作出了很多牺牲。有一年,学校为圣诞晚会排练舞台剧《白雪公主》,我在剧中扮演白雪公主。当时演出服要自己准备,那时是困难时期买布要凭票,哪有多余的票买布做裙子啊,那天晚上我急得哭了。第二天早晨我醒来时,看到枕边放着一条镶着花边的纯白色公主裙,我高兴得从床上蹦了下来。突然,眼睛被阳光刺了一下,我这才发现家里带花边的窗帘不见了,那可是姥姥给妈妈的嫁妆啊!我扑进妈妈怀里哭了:‘呜呜……妈妈!妈妈!我再不跳舞了……我再也不当白雪公主了!’可妈妈安慰我:‘我的孩子,你是天底下最美的白雪公主,你要是不去,那七个小矮人就会急哭的!’那天晚会上,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我穿上那条裙子,成了最美的白雪公主。以后,每逢圣诞晚会,我都扮演白雪公主。”

2005年夏天,央视文艺频道来塔城录制一套中国俄罗斯族民间歌舞节目,纽霞领舞的《波尔卡·巴巴其卡》被选中,播出后纽霞有了名气。一时间,居住在内蒙古、东北的中国俄罗斯族人,有的通过电话,有的专程来塔城,找纽霞要求学习俄罗斯族传统舞蹈。

不过纽霞对俄罗斯族传统舞蹈的未来也很担忧,她说:“现在俄罗斯族的年轻人,大多不知道俄罗斯民族的文化风俗,如果再不教他们,恐怕我从母亲那继承的有限俄罗斯族文化就会慢慢失传。我只要还能动,就会一直跳下去。”[1]

克拉科维克:俄罗斯族的民间舞蹈,也是一种集体舞,往往在婚礼或集体聚会上能够欣赏到这种舞蹈。跳克拉科维克舞时两人一组,并肩站立,举起左右手相握,手臂举至肩高,后面依次排成长列,随着音乐,向前走三步,向后退三步,然后面对面拉起双手向前向后各走三步,相互拥肩转圈,一套动作结束,再从头开始。长长的蛇阵沿场地转一圈为一个回合。

三、中国俄罗斯族的乐器

俄罗斯族的器乐文化也比较发达,几乎所有的男子都能演奏乐器,民间常见的乐器有手风琴、吉他、曼德琳和“巴拉莱卡”等。“巴拉莱卡”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俄罗斯民间乐器。

手风琴:俄罗斯族手风琴又称“巴扬”,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键钮式手风琴,它的形制和其他手风琴不同,这是一种双排键式的手风琴,即右面有分成两排的23个音键,左面带有现成和弦的72个低音键钮,这和俄罗斯族的民歌调式是一致的,所以它是俄罗斯族民歌的主要伴奏乐器。俄罗斯族手风琴也是现今活跃在手风琴舞台上以及各种权威比赛中的佼佼者。

img38

巴扬

曼德琳:曼德琳是一种形体较小、面平背驼、琴身形状如半个梨的弹拨乐器。它的琴颈较短,与吉他一样,指板上有弦枕并装有许多向上凸起的横格,也就是“品”,把琴弦划分为许多半音。它有八根弦,因为是每两根相同音高的弦成为一组,所以相当于只有四根弦。其定弦与小提琴相同,为g-d1-a1-e2。过去它只是一种演奏意大利民间音乐的乐器,自19世纪后期以来,才广为应用,并在西方严肃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这种乐器确实是更适合于演奏朴实的民间音乐。曼德琳是从中世纪的诗琴演变而来。许多年来曾出现过多种多样的同种乐器。现代通用的曼德琳是沿用了17世纪中叶出现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的原型,因此一般都称这一乐器为那不勒斯曼德琳。在演奏上,它是用小型假指甲或“拨子”拨弦发音。左手的演奏技巧几乎与小提琴的毫无差异,极难的乐句在曼德琳上亦可奏出。但由于曼德琳是运用使琴弦发生振动的弹奏方法,所发声音不能持续很久,所以演奏持续音一般都须用假指甲特别迅速地反复拨奏以延长其音值。这种拨弹法是这种乐器的特性与擅长之处。曼德琳很少用于管弦乐队中,但当年莫扎特在《唐璜小夜曲》中,亨德尔在清唱剧《亚历山大·巴鲁斯》中,威尔第在歌剧《奥赛罗》第二幕开始处的“村民合唱”中都成功应用了这种乐器。此外还有马勒、勋贝格、斯特拉文斯基等近现代作曲家亦有把曼德琳用于交响乐或严肃音乐中的。

img39

曼德琳

吉他:其实不仅是俄罗斯族,很多民族都很喜欢吉他,吉他是一种大众乐器。携带方便,弹奏简单,学起来也不是很困难,几乎所有的俄罗斯族男子都会弹吉他。俄罗斯吉他又称“七弦琴”,因为这种吉他有七根琴弦。

巴拉莱卡:因为此琴的造型是三角形,故又叫“三角琴”。它有高音、中音、低音等五种,音色清脆明亮,浪漫飘逸,极富艺术表现力。俄罗斯出身的这一身份带给巴拉莱卡琴的仅仅是它的三角形的琴身,这有别于多木拉的圆形的轮廓。18世纪的巴拉莱卡琴与现在的巴拉莱卡琴是有区别的,琴身更长,几乎是现在的4倍,轮廓要窄一些,除此之外,在古老的椴木版画里可以见到的这种巴拉莱卡琴只有两根琴弦,只有极少数的巴拉莱卡是三根琴弦。琴弦由金属制成,这使它具有特殊的洪亮的音色。巴拉莱卡琴是俄罗斯古老的乐器之一,由这种乐器演奏的俄罗斯民歌曾经风行一时,即使是现在,巴拉莱卡琴在俄罗斯也深受人们喜爱,在俄罗斯,巴拉莱卡由盛到衰,然后又得以复兴,与古老沧桑的俄罗斯历史一起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巴拉莱卡琴首次有文字记录出现在彼得一世时期。1715年在奉沙皇之命而举办的一场庆祝滑稽婚礼的典礼上,在当时记载的化妆了的参加者手里的乐器中提到了巴拉莱卡琴,而且这种乐器当时被指派给了化了装的卡尔梅克团。18世纪期间,巴拉莱卡在民间广泛地传播开来,风行一时,以至于它不但作为一种古代乐器被认可,甚至被赋予了斯拉夫出身的身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