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怒江州历史

怒江州历史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12月,在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中,被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国家级先进个人。曾先后被选为碧江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泸水县第七届人大代表,怒江州第四、第五、第八届人大代表和政协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怒族第一位作家。
当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_中国怒族

第二节 当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李卫才(1937~) 男,又名舍同,别名怒涛,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知子罗村人。怒族第一个音乐工作者。1955年5月毕业于丽江中学民族班,同年7月参加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碧江报》(傈僳文版)、《怒族舞蹈集成资料卷》总编,碧江县人民政协常委、委员,碧江县科协常委,怒江州文联委员、音乐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云南省分会理事、会员,怒族学会理事等职。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音乐创作、伴奏等工作。20多年来,先后创作、发表了80多首歌曲,其中《怒江在欢唱》《歌声飞出心窝窝》被列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节目发行唱片,并列为教唱节目(后被编入《战地新歌·续集》,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影响广泛)。1983年12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20首歌曲(傈僳文)中,其共翻译作曲17首。1998年与他人合作内部印行了《怒苏祭祀》一书。2003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李卫才歌曲集——歌声飞出心窝窝》,精选了56首音乐作品。并与他人合作著有32万字的《怒族怒苏语言资料集》,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同时,还整理、发表了大量的傈僳族、怒族民间故事、民间长诗、格言、诗歌、音乐、寓言及有关民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章。1995年10月被聘为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终身客座研究员。2003年由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福贡县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获突出贡献奖。

亚娜(1945~) 女,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人。中共党员,是第一位到昆明民族师范学校就读并到中央民族学院深造的怒族妇女干部。1968年10月毕业,同年11月参加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广播站播音员。从1983年开始,连任三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州政府党组成员、巡视员。其间,兼任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怒江州民族语言文学工作委员会主任、怒江州武装委员会副主任、怒江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怒江州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怒江州红十字学会会长、怒江州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怒江州招生委员会主任等职。先后参加过中央党校举办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班,中央组织部高级人才培训中心举办的第二期民族自治州州长培训班,以及中央统战部、组织部和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州州长培训班的学习。1989年被评为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工作先进工作者。同年10月,在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中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1990年11月,在开展全省普及法律常识教育工作中,被评选为全省普法先进个人。同年12月,在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中,被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国家级先进个人。1991年被成都军区评为“1988~1990年度组织指导民兵军事训练成绩显著工作者”,同年被怒江州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光荣出席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曾先后被选为碧江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泸水县第七届人大代表,怒江州第四、第五、第八届人大代表和政协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98年2月调入云南省人民政协工作,任云南省人民政协第八届委员、云南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正厅级)。先后为《怒江民族语言丛书》《怒族教育史》《怒族文化史》《怒族历史与文化》作序。任《怒族研究》编委会主任、云南省民族学怒族学专业委员会会长。2006年6月退休。

叶世富(1942~) 男,怒江州福贡县子里甲乡甲怒村人。中共党员。1963年7月毕业于昆明民族师范学校,历任小学教师,云南省广播电台民族部傈僳语组编译、副组长。1984年调回怒江工作,先后任怒江报社傈僳文部副科长、主任、副社长、党支部书记,怒江州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党支部书记,民侨工委副主任,怒江州广播电视局局长等职。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中国民谣协会会员、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怒江州文联委员、怒江州民间艺术协会理事长,怒族学会常务理事、福贡县怒族学会副会长等职。用汉文和傈僳文从事文学创作。从1976年起,先后在云南省广播电台傈僳语节目、《云南日报》《云南农民报》《边疆文学》《民族文化》《怒江》《怒江群艺》《怒江报》《怒族研究》等媒体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和有关民俗、宗教、理论等方面的文章。编写出版了《山谷歌声》,并为《云南少数民族志》撰写了怒族部分,著有诗集《飞向北京的颂歌》(单行本),怒族习俗歌《婚礼歌》(傈僳文,单行本)、《怒族民间故事》(公开出版)、《怒族独龙族民间故事》(公开出版)、《婚礼歌》(汉文,内部出版)、《甲怒良苏怒语》(汉文,内部出版)、《怒族神歌》(内部出版)。其中,《梦想不到的事情》荣获少数民族文学讨论奖,《婚礼歌》(傈僳文,单行本)荣获云南省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通讯《北京记者使她恢复了嗓音》获云南省好新闻二等奖,消息《山茅野菜变成金》获云南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曾多次出席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年会,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1994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3年,荣获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福贡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突出贡献荣誉证书。

彭兆清(1952~) 男,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迪麻洛村人。笔名里介筇保·阿图。怒族第一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怒族学会副会长,怒江州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怒族研究》编委会副主任、主编。1969年10月参加工作,1977年9月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历任生产队会计、小学教师、中医主治医师、贡山县卫生局秘书、贡山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主任)、贡山县政协副主席、怒江州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怒江州政协副主席。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辽宁省“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新疆民族文学刊授院和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研修班学习文学创作,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创作以来,先后在《民族文学》《民族作家》《大西南文学》《边疆文学》《中国民族报》《中国社会报》《临沧文艺》《保山文艺》《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政协报》《时代风采》《云南交通报》《自我保健报》《芒种诗歌报》《怒江报》《怒江》等十几种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作品选入20多种文集,其中,《女“岩神”祭》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短篇小说卷》,短篇小说《啊,那遥远的山泉小学》入选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编的国庆60周年献礼作品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短篇小说卷》。出版了个人中短篇小说集《诅咒崖》,散文集《灵性的土地》《七彩仙境》和《流动的驿站》。短篇小说《啊,那遥远的山泉小学》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个人荣获《边疆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新人奖、云南省文艺创作基金奖,还被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云南省统一战线先进工作者”“云南省政协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和荣誉。彭兆清是实现怒族书面文学“零”的突破者,并出席了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云南省第四次文代会和云南省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此外,他还先后撰写了《怒族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怒族的民族关系与民族交往》《怒族的图腾崇拜与图腾神话》《怒族“乃热节”及其朝拜山神文化探析》等数十篇文史方面的文章。任全国政协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李绍恩(1954~) 男,怒江州兰坪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副教授。曾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及国民经济管理学科学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领导学、中国革命史、逻辑学等学科的教研工作;致力于少数民族风俗、语言、宗教、哲学、道德、文化的研究。爱好音乐与书法。曾获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福贡县人民政府表彰。先后担任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情知识300题》《峡谷经济论》《怒族文化大观》《怒族·若柔语言资料辑》等公开出版书籍的主编或副主编;担任过《怒族研究》《怒江·人文地理》《怒江政策研究》等期刊的主编或执行主编。为公开出版的怒江州民族文史资料丛书《怒族》一书撰写了《怒族社会组织与社会形态的变化》的篇章,为《云南怒族文化大观》撰写渊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卫生等七章内容。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曾长期与著名学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调研员龚友德先生合作)的学术论文被编入《中国少数民族道德概览》《宗教论稿》《云南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资料选辑》《口承文学与民间信仰》《怒族文化大观》等文集中。另有部分论文则发表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大理师专学报》《云南民族报》《怒江报》《怒族研究》等报刊上,其中有的论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全国文科高等学院学报论文摘登》(上海)等著名期刊转载。参与主持了怒江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筹备并参与主持了“首届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并担任《首届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副主编;参与筹备了“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暨第三届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对部分中外专家的学术交流作了学术点评。参与筹备“全国首届怒江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并根据组委会安排在会上作学术点评。历任兰坪中学、兰坪县委党校理论(政治课)教员;兰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怒江州委党校理论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教务处主任,校党委委员;怒江州委讲师团团长;怒江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怒江州文明办主任;怒江州委副秘书长、州委办公室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怒江州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怒江州文联主席等。曾任中共怒江州委第五届委员,怒江州第八届人大代表。经组织安排1995年和2003年分别到云南省教育厅、广东省东莞市挂职锻炼。2006年,赴欧洲七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作文化艺术考察。现任怒江州委办公室调研员、云南民族学会怒族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普利颜(1962~) 男,怒江州福贡县甲怒小山村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怒江州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党组书记、局长。酷爱民族文化,著有《福贡县地名志》《洗麻泉恋歌》(傈僳文)、《阿娜带你游怒江》等专集;翻译过电影《海市蜃楼》、纪实文学《中国远征军第九十六师途经福贡归国》;撰有《怒族原始宗教》《怒江民族文化资源概况及文化产业发展展望》《怒江民族文化建设构想》《怒江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思路》等研究文章。现为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怒江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怒族学会会员、理事。

李善荣(1966~) 男,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云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曾任福贡县委党校校长,福贡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福贡县副县长,共青团怒江州委书记、怒江州青联主席、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等职。系中华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中国共青团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共青团云南省第十一、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参与编写了《中国少数民族旅游风情》《中国少数民族饮食风情》等书。曾在省、州、县各种媒体发表诗歌、新闻(通讯)200余篇(首)。

和光益(1948~) 男,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知子罗村人。副编审。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怒江方志》编辑室主任、怒江州地方志办公室党支部书记、怒江州政协文史委兼职副主任。系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云南省地方志学会理事、怒江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云南省民族学会怒族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族百科全书》编委会成员。先后从事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其中《孤儿的奇遇》《金花和银花》《杀龙救母》等30多个怒族民间故事入选《怒族民间故事》《怒族独龙族民间故事选》。主编的作品有《怒江州司法志》《怒江州金融志》《怒江州检察志》《悠悠岁月》,担任副主编的作品有《怒江旧志》《怒江州工会志》《怒江州扶贫开发志》《怒族志》《怒江年鉴》,还先后出任《怒江方志》的主编、《怒族研究》的副主编和执行主编,以及中国少数民族辞典系列《怒族卷》的副主编。从1989年开始,为《云南年鉴》《云南经济年鉴》《改革开放在云南》撰写怒江州概况,为《怒族文化大观》撰写怒族教育和体育等章节,为中国少数民族辞典系列《怒族卷》《中国民族百科全书》撰写词条600多条,为《怒族文史资料专集》撰写了怒族物质文化生活状况和怒族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并参与编写了《怒江州民族志》(怒族部分)、《怒江州志》《怒江州烟草志》《怒江州扶贫开发志》《怒江州工会志》,参与修订《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概况》,参加多部县志和部门志、专业志的书面评审工作。多次荣获《云南年鉴》《云南经济年鉴》概况编纂二等奖和优秀奖,访问记《让自己的民族欢笑》获云南广播电台“建国40周年征文奖”。2003年3月,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家委员会学术部“中华优秀论文(作品)”评选活动中,《让自己的民族欢笑》荣获二等奖。在弘扬怒族优秀文化方面贡献突出,2003年3月受到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福贡县人民政府的荣誉表彰。在地方志工作中成绩显著,1996年8月,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的荣誉表彰。1998年、2002年、2005年连续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中共怒江州直机关工委会的表彰;2002年2月被评为怒江州十佳修志人员;2003年10月,在云南省新编地方志工作中,因成绩优异、贡献突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表彰,其事迹在《怒江报》中以《峡谷竞风流》为题作了报道。在参加2005年7月由人民日报社、新市场报社、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工商联宣传部、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文化报社、全国政协《纵横》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五届“新世纪之声——《中华颂歌》”征文活动中,参评作品《与冰心相识在北京》荣获银奖,并入选《中华颂歌获奖作品选》。他所撰写的多条格言被分别入选《中国共产党人格言宝典》《中国当代人生格言》《人生格言宝典》《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优秀格言选集》《时代楷模·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格言录》等书。2005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7年9月,因成绩显著,被云南省地方志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2009年退休。

李文华(1940~) 男,又名奥普里也,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人。中共党员。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贡山县文化馆馆长,文工队队长,司法局副局长,怒江州文化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怒江州文化系统党组副书记,怒江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怒族学会理事等。主编了《片马历史资料》。长期从事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其作品独龙族民歌、情歌、民间故事、美术、摄影作品,先后在《云南群众文艺》《山茶》《边疆文艺》《怒江》《傈僳族民间故事》等刊物上发表。1997年7月退休。

赵师简(1944~) 男,怒江州贡山县捧打乡永拉嘎村人。中共党员。1963年7月毕业于碧江中学,同年分配到怒江州民族歌舞团工作,历任歌舞团演员、器乐演奏员、乐队队长、指挥,怒江州群众艺术馆馆员、馆长等。为怒江州第一届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理事长、云南省群众文化学会理事长、怒族学会理事。先后创作了藏族歌舞《牧羊姑娘》、傈僳族民乐小合奏《豌豆开花》,整理改编了怒族民歌《摇篮曲》、独龙族民歌《哄娃娃调》等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发表在怒江州群艺馆编印的活页歌选上,有的被选送到云南省广播电台进行播放。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等辞书撰写独龙族、怒族、勒墨人(白族支系)的音乐条目、音乐简介,先后入编150余首民间音乐和民歌。与他人合作,收集整理和撰写了怒族《求婚歌》《独龙族民间音乐简述》《怒族民间音乐简述》等论文,收集、整理的25首怒族、独龙族歌谣被入选《中国民间歌谣集成》一书。1988年晋升为群艺馆馆员。38年来他先后创作和改编民族舞蹈乐曲50多首,为企业和各个不同行业编创的歌舞曲目曾在省、州会演中获奖。在1999年昆明国际艺术节期间,怒江州组织了由24人组成的“摆时合唱团”赴昆明参演,合唱团的整个排练和指挥由他负责,演出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好评,云南省电视台还在演播大厅安排怒江摆时合唱团和加拿大伙伴合唱团同台演唱《欢乐颂》,并由他担任合唱指挥。2000年退休后,仍心系文化事业,为州县文化活动编创了30多个曲目,仅在2008年就为贡山县创作改编了13首民族歌舞曲目,并制作成光盘面向全州发行,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怒学文(1963~) 男,怒江州贡山县人。大专文化,国家二级舞蹈编导,现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常务副团长。1977年参加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民族文艺工作队(原称文艺宣传队),1980年被选送到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舞蹈科(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学习舞蹈,1982年毕业后返回怒江。1984年起从事舞蹈创作,主要作品有怒族独舞《山里人》《怒江渡》,怒族双人舞《连心碓》,怒族群舞《铃鼓舞》,独龙族独舞《独龙欢歌》,独龙族群舞《搓小米》,独龙族双人舞《啊!阿散》《那散傈僳》《月下亲亲》《情溜》,独龙族大型歌舞《怒江神韵》《怒江彩霞》,以及傈僳族音乐舞蹈诗《傈僳人》等30多个。其中,舞蹈《独龙欢歌》获云南省少数民族舞蹈会演编导二等奖;《怒江渡》获“发展民族特别奖”(1984年);独龙族双人舞《啊!阿散》参加第二届滇西民族艺术节获创作一等奖;怒族双人舞《连心碓》参加第三届滇西民族艺术节获创作一等奖;表演项目《情溜》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1995年);怒族群舞《铃鼓舞》获第五届滇西民族艺术节精品节目奖,并获“怒江州精品舞蹈”称号(1998年);大型歌舞《怒江神韵》获云南省第八届新剧(节)目展演二等奖、创作二等奖(2001年);傈僳族大型音乐舞蹈诗《傈僳人》获第十届云南省剧(节)目展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还获2009年第七届全国舞蹈“荷花”奖铜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会奖(舞蹈诗类)。1988年8月应日本国戴民族舞蹈文化财团邀请,参加云南省舞蹈家协会访日代表团出访日本;1997年获“怒江州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获“怒江州劳动模范及先进个人”称号。作品《独龙族民间舞蹈简介》发表于1987年云南省舞蹈家协会会刊《民族舞蹈》;舞蹈文学《姑娘小伙甲嘎来》发表于2003年《怒江》杂志。现为云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怒江州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怒江州音乐家协会会员,怒族学会理事。

李绍智(1967~) 男,怒江州兰坪县兔峨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84年1月~1987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5106部队服役,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两山”作战。少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爱好摄影,入伍后参加过部队战地新闻摄影短训班。2003年开始摄影创作,作品先后被国家级、省市县级报刊采用80余幅,其中《澜沧江风光》《丽江古城》《香格里拉碧塔海湿地》《云南金鼎锌业公司十万吨电锌项目即将投产》等新闻人物、风光图片被《今日中国》《中国信息报》《浙江法制报》《姜园杂志》《中国绿色锌都》《怒江》《怒江人文地理杂志》等多家杂志采用。《澜沧江神谷》风光图片入选《怒江州“十一五”优秀摄影作品集》。怒江州建州50周年庆祝活动摄影《走进怒江》组照,得到人民图片网图片主编张蔚飞先生的关注,并被人民图片网采用播发;摄影作品《普米汉子》《晚霞》入选保山市2006年出版的《城康杯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2007年7月,云南美术出版社为其出版了个人摄影集《兔峨土司衙署印象》,同年12月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摄影考察。2009年3月,在美国纽约摄影学院中国班学习深造。为怒族学会会员、怒江州摄影家协会会员、兰坪县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图片中心特约摄影师。现在怒江州质监局工作,任怒江州综合技术检测中心兰坪站负责人。

沙四益(1956~) 男,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1970年10月在怒江州歌舞团工作,长期从事舞蹈表演、教学编导及行政管理工作,历任舞蹈队副队长、队长、歌舞团副团长等职。2007年3月调入怒江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工作。现为国家二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理事,怒江州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怒族学会理事。近40年来他始终潜心于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创作的舞蹈作品有“琵琶欢歌”“割柒”“普米乐”“踩竹筒”“达比亚舞”等近百个舞蹈剧,组织参与编导了舞剧“文面部落”和大型歌舞“太阳颂”“怒江神韵”“多彩的节目”“怒江彩虹”“记住那段历史”“秋韵”等,并在参加不同级别的演出中获得奖项。1986年参加了国家科技项目工程之一的少数民族舞蹈集成工作,完成了怒江白族支系勒墨人民间舞蹈集成,完成了120多套怒族民间舞蹈的搜集整理及编写任务,其间,还担任了怒族卷主编。1999年又参加编写了《怒族达比亚舞蹈的风格韵律特点》(发表于《云南民族舞蹈》)、《怒族舞蹈的概况》(发表于《云南艺术研究》)、《怒族舞蹈简介》(发表于《怒族研究》)。先后被评为怒江州文化先进工作者、怒江州十佳编导,获得了“怒江文化工作突出贡献奖”和“弘扬怒族文化突出贡献奖”。个人小传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辞书中。

杨正昌(1953~) 女,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乡果力村人。1973年7月毕业于丽江卫校,1977年被分配到怒江州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同年3月被推荐到昆明医学院医疗系读书。1980年8月大学毕业,回到怒江州人民医院担任临床医疗医师。1987年8月被评定为内科主治医师。曾任泸水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怒江州政协第二、三届委员、常委。2000年8月被评为内科临床医疗副主任医师,并担任内四科主任工作。2004年5月退休。自参加工作以来受党和人民的关心和培养,曾多次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切为人民健康服务,1996年、1998年、1999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担任内四科主任职务期间,工作积极,成绩突出,为怒江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丁秀花(1965~) 女,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人,高级讲师。1987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获体育学士学位。先后在怒江民族师范学校、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任教,历任师范政教处副主任、主任。2005年4月任怒江州民族中专副校长、招生办主任。2006年6月起任泸水县副县长。1995年被云南省教育厅、卫生厅和省民委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被评为怒江州“优秀德育工作者”,受到州委、州政府的表彰。撰写有《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重视生态环境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整合山区教育资源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怒江州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等多篇文章。为政协云南省委员会第八届、九届、十届委员,政协怒江州委员会第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常委,泸水县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代表。

和利山(1963~) 男,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人。中共党员,高级讲师。1988年6月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曾任云南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怒江分校教务处副主任、怒江州财校教导主任、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教研室主任。撰写了《利用数形结合研究解析几何》《弹性分析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谈利用拉格郎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谈谈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几种解法》《略谈积分方法》等多篇论文,其中《利用数形结合研究解析几何》一文荣获2004年全省“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教育教学论文征评活动三等奖。2003年主编《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论文集》,填补了该校有史以来无教师论文集的空白。因其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曾多次受到学校以及上级有关部门表彰。1989年被怒江州教委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1991年、2003年被怒江州委、怒江州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1995年被中华会计函授学校(财政部主办)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现为怒族学会理事。

范进良(1958~) 男,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亚莫托基村人。怒江知名艺人,云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舞美学会会员、怒江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1974年毕业于中国函教音乐学院。历任福贡县文工队队长、怒江州歌舞团副团长、怒江州艺委会副主任等职。一生酷爱艺术,多才多艺,除能制作各种民族民间乐器外,还特别善于自编、自演、自弹、自唱,主要代表作有《哦得得》《收割调》《葵曼央》等。经常参加县、州、省及国家组织的各种表演和比赛,先后到过昆明、北京、上海、南京、南宁、香港、台湾及缅甸等地演出,受到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2002年获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最佳歌手”,2004年又在CCTV西部民歌大赛中荣获银奖(这也是怒江州历史上首次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大赛中获奖)。

波益四(1957~) 男,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架究村鲁门寨村民。从18岁开始学习弹奏怒族琵琶——“达比亚”。2002年5月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艺人——民间音乐师”。为怒江州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一生酷爱民族音乐,演技十分精湛,特别是自弹自唱的《哦得得》尤为出名,以至于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而只叫他“哦得得”。曾先后应邀参加云南省首届民族艺术节、怒江州第五届乡级农村文艺会演和上海国际旅游节,并在昆明市安宁太平乡的云南文化传习馆中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展演。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辽宁电视台以及广西电视台《大开眼界》栏目还慕名邀请他分别拍摄了《怒族风俗》《童年,我的幸福时光》《怒族一家人》和《峡谷风光》等节目。

李金荣(1973~) 男,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92年毕业于怒江民族师范学校首届音美重点班并被分配到福贡三中任教,从事初中数学、地理、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1994年7月~ 1996年7月在云南师范大学(原云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班脱产学习;1996年9月~1997年3月在福贡一中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并担任福贡一中团委副书记;1997年3月~2001年11月在福贡广播电视局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并担任局办公室主任;2001年11月~2003年10月任福贡县子里甲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3年10月调入怒江州纪委监察局工作;2009年9月~ 2010年1月在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高级研讨班(少数民族作家班)学习。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刊》《人民日报》《芳草》《时代文学》《边疆文学》《百家》《怒江》《石月亮》《怒族研究》《云南教育学院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过诗歌、散文、论文;作品入选《怒族》《声屏采编播》《相聚在鲁院》《福贡文史资料》等书籍中;部分新闻作品还荣获国家级奖项。曾任福贡县纪委委员、政协委员,怒江州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怒江州第八届人大代表。

罗沙益(1957~) 男,又名腊杉,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任怒江州政协办公室副主任、怒江州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和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是怒江州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第八、第九届政协常委。酷爱民族民间文化及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研究,曾在县、州、省等各级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怒族民间故事和新闻通讯数十篇,为《中国民族百科全书》撰写“怒族工艺”词条。小说《拉核的婚礼》被选入怒江州成立40周年小说集,通讯《怒家山寨又闻差角香》获得《怒江报》“峡谷十年闻”征文三等奖。现为怒族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何志才(1956~) 男,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果科村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74年毕业于上海“六二六”医疗队卫校。毕业后分配在原碧江县医院工作,曾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学习进修。历任原碧江县医院团支部书记、原碧江县洛本卓医院副院长、泸水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泸水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站长。现为泸水县计生站外科副主任医师。为泸水县第一届计生协会副秘书长、泸水县科学技术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委员、中国共产党泸水县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曾在《怒江医药卫生》发表论文《输精管结扎对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浅析》。“八五”期间,带领小分队开展“三术”创新活动,获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在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获得突出贡献奖。1982年被怒江州人民政府授予全州计划生育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1983年在怒江州节育技术服务大突击活动中获“青年突击手”称号;1995年在控制人口增长、振兴怒江经济的工作中成绩显著,获州级奖;1999年获县级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奖;2002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柯文华(1971~) 男,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果科村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高级讲师。1993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被分配到怒江州六库中学任教,担任初、高中地理课教师。历任学校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校教务处副主任。2007年7月晋升为中学高级讲师。从教以来,被云南省团委授予“云南省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先后4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师”、1次校级“优秀工作者”、1次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并4次获得校级高考质量奖。2007年9月被怒江州教育局授予“怒江州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和忠平(1965~) 男,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知子罗村人。1988年7月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先后在怒江州卫校、怒江州民族中专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989~1990年在江西医学院参加全国中专师资培训。其论文《废尸的处理及尸体的保护》一文发表在省级中专教育杂志上,并参加了高级讲师晋级的论文答辩。2005年晋升为高级讲师。

何石兰(1964~) 女,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知子罗村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7月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现为云南民族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在怒江州六库中学(现更名为怒江州民族中学六库分校)任教。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因努力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曾撰写《把握家长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家长会》《新课程中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比较分析》《浅议巧记高中英语词汇》《如何巧妙掌握英语句型》《浅议初中英语教学》等多篇论文。所带学生曾在全国中学生英语智力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希望英语大赛云南赛区获二等奖;所带班级英语成绩均在中考中名列怒江州前茅。2004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墨建平(1970~) 男,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瓦娃村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91年7月毕业于云南教育学院数学系;1991年7月~ 1996年8月,在福贡县第三中学任教;1996年8月至今,在福贡县民族中学任教。历任县级中学教务员、教导主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副校长。2005年9月,取得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

陈华(1970~) 男,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秋那桶村人。1991年7月毕业于保山师专政教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贡山县丙中洛中学任教;1999年9月~2001年7月在云南师范大学脱产进修思想政治教育;2001年9月在贡山县一中任教;2007年9月至今,在贡山县丙中洛中学任教。2008年7月,经云南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具有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

丰文增(1954~) 男,怒江州贡山县捧打乡龙坡村人。怒族第一位正高职称科技工作者。1978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一直供职于怒江州人民医院并从事外科临床医务工作,是怒江州著名的外科专家。

付大山(1943~1993年) 男,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普洛村人。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原碧江县匹河乡小学教师、碧江县文化局干部、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文化站干部等职。他的美术作品《出诊》(水彩画)荣获1982年1月1日~2月2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佳作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为其颁发了奖状。1993年12月因病逝世。

江河泽(1944~) 男,原名余阿尼,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人。1963年10月毕业于碧江中学,同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怒江州人民医院、宣传队、卫生局,福贡县文化馆,匹河乡文化站工作,为怒江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长期从事摄影工作,先后在《人民画报》《云南日报》《云南画报》《春城晚报》《民族工作》《山茶》《简明系列百科全书》等报纸杂志上发表20多幅摄影作品及新闻图片,多次参加怒江州举办的摄影工作者图片展览并获奖。1994年7月被云南省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聘为客座研究员。1999年退休。

邓友妹(1962~) 男,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娃底村人。1981年7月毕业于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畜牧兽医专业。1981年7月~1988年11月在福贡县畜牧兽医站工作。1987年被云南省畜牧局授予“畜牧兽医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12月~1993年8月在福贡县宗教局工作。1993年9月~ 1995年7月在云南省委党校怒江电教大专班脱产学习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在福贡县民族宗教委员会办公室工作。1997年调怒江州委统战部宗教科工作,历任副科长、科长。在州委统战部工作期间,先后完成了对怒江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怒江州基督教教职队伍状况、宗教场所、爱国宗教团体情况等课题的专项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20多篇,其中6篇调研理论文章获得了云南省委统战部颁发的鼓励奖和优秀调研文章奖。为贡山县天主教爱国团体的建立物色人选,起草了天主教“两会”(天主教爱国委员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章程,完成了怒江州基督教第二、第三届“两会”的换届考察人员和换届工作。2004年被中共云南省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宗教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2月调任福贡县政协副主席。为怒江州第八、第九届政协常委。

杨金卫(1961~) 女,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为怒族历史上第一位在首都北京工作的女教师。1975年3月~1979年7月就读于云南省文艺学校舞蹈科。在校期间成绩突出,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1979年7月~1984年8月在云南省歌舞团工作,多次担任独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角色。1983年在云南省青年舞蹈比赛中获表演二等奖。1984年9月~1987年9月调入云南省文艺学校舞蹈科任教。1987~1991年在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学习。大学4年期间学习了汉、藏、维、朝、蒙5个大民族的舞种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了舞台实践。曾到香港、澳门、菲律宾等地巡回演出,并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1997年5月在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任教。其间,编排的《阿细跳月》《银铃》《山娃》等作品在北京市少年宫舞蹈比赛和北京市中小学生舞蹈比赛中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997年5月至今,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中国民间舞教研室工作,担任中国民间舞课以及实习剧目课的教学工作。1997年、2003年、2006年、2009年获得园丁奖,2009年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