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遭遇粮食制裁的概率分析

中国遭遇粮食制裁的概率分析

时间:2022-09-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世纪的大饥荒以后,中国人有一种“集体饥饿恐惧”,许多人特别担心一旦遭遇粮食制裁又要饿肚子。不过,平心而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遭遇外部粮食制裁的概率不大。退一万步说,假若爆发针对中国的粮食制裁,挑起贸易战的只能是美国。美国在1950年、1989年和1991年先后三次发动针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在总体上说,如果美国发起针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群体思维具有超强的惯性。

早在20世纪,全球性的冷战就已经结束了,可是,50多年冷战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却保持着巨大的惯性。不仅是一些美国议员动不动就按照冷战思维模式妖魔化中国,国内的一些人也时常拿阴谋论来解释国际关系。美国有些人动不动就吆喝要经济制裁中国。中国有些人提心吊胆,生怕明天就爆发一场贸易战。在20世纪的大饥荒以后,中国人有一种“集体饥饿恐惧”,许多人特别担心一旦遭遇粮食制裁又要饿肚子。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说中国绝对不会遭遇粮食制裁。世界上总有一些像希特勒、东条英机那样的疯子,不自量力,不按规矩办事。因此,一定要把口粮供给的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不过,平心而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遭遇外部粮食制裁的概率不大。退一万步说,假若爆发针对中国的粮食制裁,挑起贸易战的只能是美国。

中国的谷物自给率很高。2012年中国进口大米占国内总产量的1.6%,进口小麦占国内总产量的4.4%,进口玉米占总产量的3.6%。[1]由于进口谷物占国内产量的比例很低,即使完全不进口谷物也不至于影响口粮安全。何况,中国进口谷物的来源多元化,不仅从美国进口谷物,还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口。倘若美国退出贸易,市场份额一定会转移给其他粮食出口国。美国农场主再傻也不会干这种蠢事。

在粮食制裁问题上,唯独大豆似乎还值得讨论。在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5245.3万吨,国内总产量1448.5万吨(见表3-1),进口量是国内总产量的3.62倍。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206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9.3%(见表10-9)。有没有可能美国在大豆贸易上发难,实施粮食制裁?

从贸易战的六条戒律来讲,美国如果发动制裁中国的贸易战,禁止向中国出口大豆,就犯了兵家大忌,注定要失败。

第一,若要取得经济制裁胜利,挑战方的经济规模起码要比应战方大10倍。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规模相差不到一倍,如果中国和美国爆发贸易战,就像两艘巨轮在海上相撞,无论大小,哪一艘船都吃不消。

实施经济制裁最基本的准则是不要制裁大国,特别是不要制裁和自身经济规模相差无几的大国。中国的经济规模居于世界第二。在历史上美国曾经先后三次经济制裁中国,三次都以失败告终。不过,美国有些人自我感觉特别好,总以为自己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动不动就扬言要制裁中国。有位美国官员说:如果爆发美中贸易战,中国肯定是输家。[2]他的话没有错。倘若丢失美国市场,中国肯定损失惨重。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先生却没有提到,美国在这场贸易战中也将是一个大输家,很可能比中国输得更惨。

第二,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远远没有达到致命的依赖程度。2008年美国和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3337亿美元,中美贸易只占中国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的13%,和美国的盟国,例如日本、韩国相比,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并不高。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实现分散化、多元化,进一步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

第三,很难组成制裁中国的统一战线。若要制裁一个大国,必须要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一票否决权。想让联合国通过经济制裁中国的决议岂不是白日做梦?中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相互支援帮助,想离间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绝非易事。

其实,即使美国的盟友也未必愿意跟在美国后边和中国作对。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结构有着巨大的差别,两国在产业结构上互补多于竞争。美国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刚刚开始制造大飞机,在短期之内没有能力和美国竞争;但是美国人要生产鞋子、玩具,肯定不是中国企业的对手。欧洲、日本的经济结构和美国比较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在经济上美国人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中国,而是欧洲和日本。如果美国要制裁中国,欧洲、日本会不会合作?很难说。即使在开始的时候勉强搞个联盟,要不了多久就会各怀鬼胎,分道扬镳。西欧、日本在不景气中已经挣扎了好几年,巴不得获得更大的市场。如果美国拒绝向中国出售波音飞机,欧洲马上就会把空中客车(Air Bus)送上门来。美国政府能不能禁止欧洲和中国做生意?想都别想。如果让欧洲和日本取得了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美国经济必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逐渐丧失世界经济中的龙头地位。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远离战场,发了大财。现在,美国人再笨也不会把自己陷在贸易战中而把生意送给别人。

第四,中国的承受能力特别强,稳定程度非常高。中国在历史上受过美国的经济制裁,也受过苏联的经济制裁,磨练出了超强的承受能力。在1950年,中国一穷二白,几乎什么都没有,面对美国的经济封锁,中国关起门来,自力更生,建设了一套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至今中国经济依然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能力。

中国和美国的政治体制很不一样。美国有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制约。如果民主党惹了祸,客观上就帮助了共和党。“你方唱罢我登台。”如果美国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只要丢掉十万个工作机会,奥巴马就很难在白宫住下去了。试想,如果贸易战开打了,就算中国丢掉一百万个工作机会,北京的政府班子会有什么变化吗?

第五,如果美国一意孤行,禁止中国商品进口美国,必然大大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例如,中国生产的折叠伞在美国“廉价商店”中只卖一美元。如果美国拒绝进口中国雨伞,就只好进口印度生产的雨伞。由于印度生产一把雨伞的成本比中国几乎贵一倍,拿到美国来卖,售价至少要增加50%。[3]制裁中国的结果是美国人需要多花不少钱,却得不到就业机会。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还是别干为妙。

第六,发动对中国的经济制裁能不能速战速决?绝无可能。美国在1950年、1989年和1991年先后三次发动针对中国的经济制裁。特别是1991年针对武器扩散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有谁知道这次制裁是在什么时候启动、什么时候终止的?经济制裁中国往往有始无终。拖到最后,不了了之,压根就谈不上什么速战速决。

在总体上说,如果美国发起针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单单就大豆贸易制裁中国,更是荒唐。

中国进口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个国家。美国位于北半球,巴西和阿根廷位于南半球。美国和巴西、阿根廷的收获季节恰好相反。中国每年6月到11月主要从南美进口大豆,从11月到第二年5月主要从美国进口。在美国和巴西、阿根廷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很明显的互补关系。大豆主要出口国(美国、阿根廷、巴西等)之间几乎不可能达成联合禁运的协议。它们之间的商业利益竞争和冲突要远远大于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如果美国单方面撕毁订购合同,那么订单的一部分将转移到南美。它们在下个生产周期将增加大豆生产,还有一部分订单将转移到其他北半球国家,像加拿大、俄罗斯都很希望获得更多的合同。更何况,按照美国法律,粮食制裁法令只能在270天后生效。当年生产的大豆照卖不误。如果第二年不签合同,毫无关系,排队等着和中国签合同的国家还多着呢!顾客就是上帝。兜里揣着钱还怕找不到商家吗?发动大豆禁运的人遇到的麻烦要远远大过中国。从切身利益考虑,即使美国发起对中国的粮食制裁,他们也不会禁止大豆出口。

就算突然中断大豆贸易,是谁倒霉?如果第二年不能续签购买大豆的合同,中国农民无非把种植经济作物的农田还原,再种大豆就是了。真正损失惨重的不是中国农民,而是毁约的外国农场主。美国、巴西、阿根廷之所以在近年来大幅度增加大豆产量,全靠中国的订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消化掉这么多大豆。生产了大豆,不卖给中国,卖给谁?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中国下了大豆订单,就一定能够如期获得预订的大豆。倘若这些国家毁约,要按照贸易惯例支付赔偿金,更为严重的是,撕毁和中国的合同之后,大豆必然供过于求,价格急剧下跌,粮农遭受严重损失。如果卖不出去的大豆压在仓库中,这些国家的农民就会不停地施加压力,要求政府赔偿损失。各国粮商必然会利用这个机会廉价收购,千方百计转运到中国。其实美国人也很清楚,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只要大豆生产出来,就无法阻止其流向中国。

极而言之,假定中国真的不能进口大豆,渔民将减少大虾饲养量,减少大虾出口。其结果是国际市场上大虾价格猛涨。大虾会从许多美国家庭的餐桌上消失。受到损害的是美国的普通消费者。

非常清楚,大豆市场是买方市场,作为最大的顾客,中国掌握着很大的主动权,进退空间很大。如果出现大豆制裁,谁怕谁?完全用不着杯弓蛇影,过度忧虑。

[1] 进口粮食数据来自《人民日报》,2013年2月3日。

[2] 参见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艾森斯达于1996年5月16日在美国国会的讲话。

[3] 中国生产雨伞的平均成本只有0.37美元。尽管中国平均工资比印度高2.2倍,可是劳动生产率高3—4倍,因此,中国生产雨伞的平均成本低于印度。参见徐滇庆等,《终结贫穷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