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哈尼族语言文字文字文学

哈尼族语言文字文字文学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语言文字哈尼语是哈尼族人民主要的交际工具,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缅语支。20世纪50年代以前,哈尼族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即没有哈尼文。50年代初,中央及省里的一些民族语言工作者就开始调查哈尼语。李永燧、王尔松编著的《哈尼语简志》,从语音、词汇、语法、方言、文字五个方面,对哈尼语作了简要介绍。
语言文字_中国哈尼族

第五节 语言文字

哈尼语是哈尼族人民主要的交际工具,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缅语支。由于哈尼族地区山高水长,加上交通闭塞,相互交往极为不便,久而久之,语言就出现分化,进而形成方言。哈尼语有三大方言,即哈雅方言、碧卡方言和豪白方言,方言下面又分若干土语。方言的区分与哈尼族不同的自称有很大关系:自称哈尼和雅尼的人说哈雅方言,自称碧约和卡多的人说碧卡方言,自称豪尼和白宏的人说豪白方言。各方言之间差别比较大,使用不同方言的人相互不能交流,但方言内部一般可以交流。

20世纪50年代以前,哈尼族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即没有哈尼文。少数有条件念书的哈尼族人进入汉族学校,学习汉语、汉文,其他大多数人均是文盲。此外,虽然旧时在哈尼族的一些地方如墨江县,曾有过用汉字记录当地哈尼语的符号(也叫方块哈尼文),但此种符号或方块哈尼文只在少数哈尼族知识分子中使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家非常关心哈尼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帮助哈尼族发展自己的文化教育,根据哈尼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国家决定为哈尼族创造自己的文字。50年代初,中央及省里的一些民族语言工作者就开始调查哈尼语。在广泛调查各地哈尼语、分析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国家决定以绿春大寨的哈尼话为全国的标准(哈尼)语。1957年,国家以云南省绿春县大寨哈尼话的语音为标准音,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从此,哈尼族有了自己的文字,结束了千百年来没有文字的历史

哈尼文创立以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及八九十年代,中央民族大学(原中央民族学院)和云南民族学院先后开办哈尼文专业,培养了一批哈尼语文的专门人才。与此同时,也出版了一些哈尼族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和书籍。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委”)编的《哈尼·汉语词汇对照》,这是第一本哈尼语和汉语词汇对照的小册子,对哈尼语研究和编写哈尼文课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李永燧、王尔松编著的《哈尼语简志》,从语音、词汇、语法、方言、文字五个方面,对哈尼语作了简要介绍。李永燧著的《哈尼语语法》,对哈尼语语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尔松著的《哈尼族文化研究》,内容包括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等。该书有助于读者认识和了解哈尼族,为深入研究哈尼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云南省民族语言工作委员会编著的《汉哈尼新词术语集》,规范了哈尼语的新词术语。戴庆厦、段贶乐编著的《哈尼语概论》,对哈尼语言、文字、文学的特点做了系统、扼要的介绍。白碧波(中国)和刘易斯(美)编纂的《哈尼语—英语辞典》(哈英/英哈),共收录词条3万条(包括词组),分哈尼语—英语(详解)和英语—哈尼语(对照)两个部分。其他还有哈葵、李泽然编著《汉哈会话》,白祖额、张佩芝、白碧波编著《哈尼文扫盲课本》,杨泽华著《哈尼文课本》等。此外,还编辑出版了《哈尼谚语》《儿歌和谜语》《哈尼族民间故事》(1~5集)以及不少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的科普读物。戴庆厦、罗书文、段贶乐、李批然等著《汉哈尼词典》,李泽然著的《哈尼语研究》等也已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