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客家先民开发桂东南的需要

客家先民开发桂东南的需要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客家先民开发桂东南的需要客家先民来到桂东南,要想在恶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下站稳脚跟,安居乐业,生存繁衍,首要问题是掌握谋生技能。因此,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调控条件下的近代桂东南客家社会,长辈向晚辈传授谋生技能必然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桂东南一带的客家人中流传有这么一句俗话:“只要有一捧泥,一勺水,就饿不死人。”客家人迁到桂东南,多是只身或单家独户而来。
客家先民开发桂东南的需要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二)客家先民开发桂东南的需要

客家先民来到桂东南,要想在恶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下站稳脚跟,安居乐业,生存繁衍,首要问题是掌握谋生技能。因此,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调控条件下的近代桂东南客家社会,长辈向晚辈传授谋生技能必然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广西地广人稀,且自然条件十分复杂,为数不多的好田、好地、好山场多已被当地的土著居民占有,后来的客家人只有凭借自己的身手和技术,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制服穷山恶水,开创新的家园。桂东南一带的客家人中流传有这么一句俗话:“只要有一捧泥,一勺水,就饿不死人。”这充满了艰难困厄、成败悲欢的经历与经验教训。

客家人迁到桂东南,多是只身或单家独户而来。起初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与当地土著居民很难沟通,很不利于开展生产。然而,客家人在与当地土著人的接触和交往过程中,自尊自爱,勤劳节俭,忠厚待人,且言而有信,因而逐渐得到他们的认可。在互相交流中,彼此吸纳,慢慢地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尊重与信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潘景星在民国《崇善县志》把外来客民和土著居民做了比较,说:

“土著农民(即本地农民)性好懒,不加耕种,于种谷外,只知麦豆,花生,芋薯可种而已,故农产品少,获利不多,且岁收稻谷逾万者寡,不及万者众。中稔之年,仅堪衣食之用,凶岁则难免米菽不饱,短褐不完之虞。外来农民(即客民,清光绪时来自钦州、博白、郁林者)有耐劳之性质,无畏艰难之心志,时而春耕,戴星出入,勿懈厥功;时而夏耘,烈日当空,汗滴如霖,不辞况瘁。且尽力沟洫,以备旱涝……其勤力较胜于土民。”[11]

客家人在艰苦创业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勤俭耐劳,开拓奋进,诚信睦邻等客家精神。为教育好子孙后代,先辈们把这些内容写进族训家规,让这些精神不断影响客家儿女,使它成为客家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