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亮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亮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蜀与吴的这种关系,对蜀国北伐曹魏不利,诸葛亮为了打破僵局,主动派遣邓芝出使东吴。魏明帝急调足智多谋的司马懿担任魏军的统帅,迎击蜀军。双方相持了几个月,诸葛亮一直在寻找决战的机会,但司马懿据守要塞,始终不出战。诸葛亮想用激将法激怒司马懿,使其出兵迎战,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穿戴的衣服,当众侮辱他,魏军将士大怒,坚决要求出战。

三、祁山之胜 地位日隆

诸葛亮日夜规划实现他的夙愿,东联孙吴,北伐曹魏,统一中原,但由于东吴偷袭荆州和章武二年(222年)的彝陵之战,使双方的关系十分紧张。虽然在刘备死前双方互派使者,但东吴依旧是隶属曹魏,对西蜀抱有敌对的态度。蜀与吴的这种关系,对蜀国北伐曹魏不利,诸葛亮为了打破僵局,主动派遣邓芝出使东吴。邓芝对孙权详细分析了恢复同盟关系的好处,孙权权衡了利弊,同意与西蜀恢复联盟,断绝与曹魏的臣属关系,这样吴、蜀又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曹魏政权。

西蜀与东吴和好之后,诸葛亮集中全力经营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一带),他采用“南抚夷越”的方针,通过七擒七纵孟获而制服了南中地区,使西蜀有了稳定的后方。

诸葛亮利用魏文帝曹丕刚死的机会,于后主建兴六年春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战争,历史上也称“五出祁山”。至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共进行了三次北伐战争,蜀军取得了一些胜利,曹军不断损兵折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建兴九年(231年)春,诸葛亮又开始了第四次北伐曹魏的战争,他率领十万大军,包围了祁山(今甘肃西和西北),魏军的形势危急。魏明帝急调足智多谋的司马懿担任魏军的统帅,迎击蜀军。司马懿知道蜀军远道而来,粮食供应困难,急于求战,便采用凭险固守的持久战的作战方针,拒不出战,使诸葛亮无法进行决战。蜀军由于缺乏军粮,被迫撤兵,司马懿的持久战的作战方针,又取得了成功。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经过三年的准备后,发动第五次北伐战争。他亲率大军出斜谷口(今陕西眉县南),进入鄢城(今陕西眉县北),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驻扎下来,准备向魏军发动进攻。魏明帝仍命司马懿统领魏军,也在渭水南岸构筑营寨,与蜀军对垒。魏军将士有人向司马懿建议,我军应在渭水北岸扎营,隔河相对,以阻止蜀军的前进。司马懿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渭水南岸人口众多,粮食充足,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能让给敌人。”司马懿深知蜀军缺粮,不宜久战,因此他仍然采用拖延的战术,坚守不战,让时间拖垮蜀军,迫使蜀军不战自退。诸葛亮对司马懿的战略意图也非常清楚,知道敌人了解己方缺粮的弱点,于是决定在滑水前线屯田养兵,准备长期进行战争。双方相持了几个月,诸葛亮一直在寻找决战的机会,但司马懿据守要塞,始终不出战。诸葛亮想用激将法激怒司马懿,使其出兵迎战,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穿戴的衣服,当众侮辱他,魏军将士大怒,坚决要求出战。司马懿成竹在胸,不急不怒,拒绝出战,他看得清清楚楚,蜀军运粮困难,屯田粮又不足用,势必退兵,决定等到那时再抓住战机,与蜀军进行决战。诸葛亮实在无法引诱司马懿出兵,而粮食又日益缺乏,心中烦闷,不久,病死于五丈原。蜀军主帅死去,只好退兵。

司马懿作为一名军事统帅,对战争全局了如指掌,知己知彼,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并善于利用这些条件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司马懿成功地阻止了蜀军的进攻,使他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日高,威望日隆,为他全面控制曹魏大权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