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狸猫换太子”是真的吗

“狸猫换太子”是真的吗

时间:2022-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狸猫换太子》剧情:北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任皇后病逝,李妃和刘妃几乎同时怀孕。赵祯就是当年被狸猫换走的那个孩子。刘皇后惊恐万状,拷打寇珠,追查陈琳,进而设计杀害李妃。宋仁宗得知真相,遂将母亲李妃迎回宫中,母子得以团聚。刘太后同意了吕夷简的意见。也就是说,所谓的“狸猫换太子”在历史上是没有的,纯属艺术虚构。

《狸猫换太子》剧情:

北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任皇后病逝,李妃和刘妃几乎同时怀孕。宋真宗许诺,谁先生子,立谁为皇后。为了争当皇后,刘妃与太监郭槐定下毒计,在李妃分娩时,将一剥了皮的狸猫换走了刚出世的孩子,并暗中命令宫女寇珠将无辜孩子害死。寇珠不忍,与总管陈琳密议,将孩子送给八贤王抚养。

刘妃诬告李妃产妖,宋真宗龙颜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刘妃生下儿子后,当上了皇后。然而,刘妃的儿子后来不幸夭折,宋真宗遂将八贤王的儿子赵祯收为养子,并立为太子。赵祯就是当年被狸猫换走的那个孩子。

一次,赵祯误入冷宫与李妃相遇,但赵祯不知实情,未能与母亲相认。刘皇后惊恐万状,拷打寇珠,追查陈琳,进而设计杀害李妃。李妃被陈琳放出,从此流落民间。许多年后,包拯在陈州放粮时,偶遇李妃。李妃向包拯鸣冤,包拯冲破重重阻力,终于破获了这一惊天大案。宋仁宗得知真相,遂将母亲李妃迎回宫中,母子得以团聚。

刘皇后并未谋杀李宸妃

按《宋史·后妃传》的记载,宋真宗的第一任皇后是郭皇后,郭皇后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四月病逝,其年32岁。

刘氏(刘皇后)生于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比宋真宗小一岁。宋真宗即位后,刘氏被封为美人,后来又升迁为修仪、德妃。

刘氏身边有个侍女叫李氏(李宸妃),后来被宋真宗宠幸,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由于刘氏无子,遂将李氏所生儿子收为己子,取名赵受益,并让杨淑妃负责抚养。对于刘氏夺子一事,宋真宗是知道的,但他特别宠爱刘氏,也就默认了。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二月,刘氏被宋真宗立为皇后。

为了补偿李氏,宋真宗封李氏为崇阳县君,刘皇后没有反对。后来,李氏又生下一女,结果夭折,宋真宗和刘皇后又进封李氏为才人、婉仪。也就是说,在李氏严守秘密的前提下,刘皇后不仅没有谋杀李氏,反而使李氏的地位不断提高。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年仅12岁的宋仁宗即位,刘皇后成了刘太后。由于宋仁宗年纪太小,所以由刘太后临朝称制,总揽朝政,刘太后又将李氏升为顺容。不仅如此,刘太后还派人寻找李氏的亲属,最后找到李氏的一个弟弟,叫李用和,刘太后让李用和当了三班奉职(宋代武官职)。

宋仁宗当了皇帝,李氏照样保守秘密,没有说出事情真相,其他人更不敢多言。因此,刘太后生前,宋仁宗一直认为自己的母亲就是刘太后,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李氏所生。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二月,李氏病重,刘太后和宋仁宗进封李氏为宸妃。进封当日,李宸妃就病逝了,终年46岁。也就是说,李宸妃至死也没有与宋仁宗相认。

李宸妃死后,刘太后打算以一般宫女的标准进行丧葬,但遭到丞相吕夷简的反对。这件事说明吕夷简是知道事情真相的,只不过他迫于刘太后的权力不敢说罢了。当时,宋仁宗也在座,刘太后怕真相泄露,连忙把宋仁宗支开,独自对吕夷简说:“死了一个宫女,丞相却唠唠叨叨,值得吗?”吕夷简说:“作为一个丞相,事无内外,大事小事都应该管。”刘太后大怒,说:“丞相难道想离间我们母子的关系吗?”吕夷简从容应对说:“如果太后不为你们刘家着想,我不敢多说一句话;如果太后还为刘家着想的话,李宸妃就应该厚葬。”

刘太后是个聪明人,她一听吕夷简的话,恍然大悟,赶忙说:“死了的宫人是李宸妃,怎么办?”

吕夷简说:“应该用皇太后的规格进行丧葬。”

刘太后同意了吕夷简的意见。

吕夷简还对负责这项工作的官员说:“李宸妃入殓时应该穿上太后的服装,用水银灌注棺材,以后出了什么事,可别怪我没跟你们打招呼。”

结果,李宸妃的丧事都按照吕夷简的意见办了,李宸妃被暂葬于开封的洪福院。

也就是说,所谓的“狸猫换太子”在历史上是没有的,纯属艺术虚构。

真相大白之后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就在李宸妃病逝一年之后,刘太后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终年65岁。

刘太后是个非常强势的女人,她活着的时候,大家不敢透露宋仁宗的身世,但她一死,这个秘密很快就被人捅破了。

有人对宋仁宗说:“陛下乃李宸妃所生,李宸妃并非正常死亡。”

宋仁宗得知自己的身世,悲痛欲绝,号啕大哭,好几天都不去上朝。他既悲痛,又生气。四月,宋仁宗开始亲政,他一气之下,将刘太后执政时期重用的大臣吕夷简、张耆、夏竦、陈尧佐、范雍、赵稹、晏殊一律罢去原有官职,降级使用,并将得罪了刘太后被贬的宋绶、范仲淹召回开封,委以重任。同时,宋仁宗还将刘太后执政时期不得志的张士逊、李迪等人都提拔重用。

班子大换血之后,宋仁宗追尊母亲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庄懿。他还专门下发一道诏书,让朝廷内外不要再提及刘太后垂帘听政的事情。八月,宋仁宗又专门下发诏书,全国人民不要再避讳刘太后父亲刘通的名字。

九月,宋仁宗亲自到洪福院祭告母亲的在天之灵。为了验证母亲是否属于正常死亡,他命人打开棺材,亲自哭视。他发现母亲的面容跟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而且穿戴着皇太后的服饰,身体被水银浸泡,便认定母亲并不是被人所害,而属于正常死亡。真相大白之后,宋仁宗慨叹说:“人们的话真是不可相信啊!”为此,他对自己误解刘太后的做法非常后悔,觉得有愧于刘太后的抚育和辅佐之恩。当时,朝里朝外对刘太后生前垂帘听政颇有非议,宋仁宗下诏,以后不准再议论刘太后。后来,宋仁宗还对那些被降级使用的重臣陆续恢复了原来的职务。

宋仁宗非常怀念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宸妃,同时对自己没有尽到儿子的孝道非常自责,于是将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提拔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给了舅舅很丰厚的赏赐。这样还不够,宋仁宗又亲自做媒,将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宋仁宗对小时候抚养自己的杨淑妃也十分感激。杨淑妃很会来事,大事小事总是顺着刘太后,因而很得刘太后喜欢。对于宋仁宗的起居饮食,杨淑妃十分精心,无微不至地抚养宋仁宗,所以宋仁宗对杨淑妃有很深的感情。刘太后临终前留下遗诰,让宋仁宗尊杨淑妃为皇太后,与他同议军国大事,实际上让杨淑妃充当自己的角色,继续临朝称制。御史中丞蔡齐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皇上已经不是小孩了,熟知天下情况,现在刚刚亲政,怎么能让女人继续临朝称制呢?”宋仁宗采纳了蔡齐的意见,没有让杨淑妃临朝称制,但却恪尽孝道奉养,让她以皇太后的身份居住在保庆宫享福,人称保庆皇太后。

由于宋仁宗没有子嗣,保庆皇太后经常劝宋仁宗选择一个宗室儿子抚养,作为未来的皇帝继承人。后来经过挑选,宋仁宗选择了濮王赵允让(宋太宗之孙)的儿子为子嗣,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十一月,保庆皇太后无疾而终,终年53岁,谥号为庄惠,结局还是很好的。

包拯没有审理此案

既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纯属虚构,也就不存在包拯审理此案了。《宋史·包拯传》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历史上的包拯是庐州(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这时包拯29岁。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但由于父母年老,包拯没有上任。接着,朝廷让他到离合肥较近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当税官,但包拯的父母不愿意让儿子离开家庭,包拯就干脆辞官,安心在家服侍双亲。多年之后,包拯的父母相继离世,包拯又守孝三年,仍不愿意离开父母的灵地。后来,乡亲们苦苦相劝,包拯才离开家乡,服从朝廷的分配,到天长县(今安徽天长市)当了知县。根据史料记载,包拯担任天长县知县的时间是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而此时的李宸妃和刘太后早已离世。包拯作为一个小官,是不可能审理朝廷大案的。至于包拯任开封知府,已经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事了。此时,离李宸妃去世已经25年了。

所以,“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不是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