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充真是不孝之子吗

王充真是不孝之子吗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在清代学者眼中,王充“自誉而毁其先,非人也”,认为王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孝之人,都拒绝修订校注他的《论衡》。那么,王充真的是不孝之子吗?一场突变后,王充祖上被贬为平民,只能在会稽就近居住,男耕女织,自食其力。到了王充出生的时候,已经是“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今天看来,王充只不过是将先祖的情况真实得记录下来,可以说他有一点自夸,但也不能就因此说他是不孝之子。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所著的《论衡》一书是古代不朽的唯物主义著作,被奉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然而,在清代学者眼中,王充“自誉而毁其先,非人也”,认为王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孝之人,都拒绝修订校注他的《论衡》。那么,王充真的是不孝之子吗?

王充自谓自己出生于“孤门细族”,其实王充的祖上还是比较风光的。他的先祖在秦朝化分为两姓,一为“王”,一为“孙”,很有可能便是王孙之后。在汉代,王充祖上得封会稽阳亭侯,享食地租,虽地位不是太高,但可以说是家道殷实。一场突变后,王充祖上被贬为平民,只能在会稽就近居住,男耕女织,自食其力。王家人对此怨气十足,动荡的年头就做些杀人越货的事,与当地的豪强大户发生纠纷也是常出现的。就王充那一支,曾经多次迁移他乡以避祸。到了王充出生的时候,已经是“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王充在《论衡》中详细地记叙了这件事:“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故举家徙处上虞。”把先祖的事情都记录的清清楚楚,没有丝毫避讳。在后人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但在古代,讲究的是“臣为君讳、子为父讳”,否则就是不孝。郑樵《通志·总序》中就有:“房玄龄董史册,故房彦谦擅美名;虞世南预修书,故虞荔、虞寄有嘉传”的记载。在封建社会,即使不小心写道自己长辈的名字都要以错别字代替,王充把自己祖上的陋事写得清清楚楚,可谓大不孝了。更让古人诟病的是,王充的“扬己抑祖”,他在《自纪篇》中也写自己的情况,“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与自己的先祖形成鲜明对比。气得清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骂道:“盖自居于圣贤而訾毁其亲,可谓有文无行,名教之罪人也。”今天看来,王充只不过是将先祖的情况真实得记录下来,可以说他有一点自夸,但也不能就因此说他是不孝之子。

《论衡》是一部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文献,反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承认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作者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鬼神并不存在。由于这本书不符合儒家的思想,所以一直被封建统治阶级攻击,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