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谋中原南唐结契丹

谋中原南唐结契丹

时间:2022-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后周征淮南,借口之一是:南唐勾结契丹。定州田重霸事件证明:中原一直在注意搜集契丹的情报。南唐却一直在试图“勾结”契丹。南唐与契丹的联络,从第一代君王先主李昪时代就开始了,但在第二代君王中主李璟时代,双方联系最为频繁。《辽史》中留下了南唐与契丹来往的记录。耶律德光时期,契丹共出使南唐四次,南唐则出使契丹十一次。这是明确说南唐在与契丹秘密谋划中原晋国,而且是南唐李璟的主动动作。

后周征淮南,借口之一是:南唐勾结契丹。

事实上,围绕着契丹问题,中原与南唐都曾做过细密的间谍活动。后周郭威时,正在兖州征讨慕容彦超,他得到了一个消息。

原来,太子宾客李涛的兄弟李浣,在契丹做官多年,是契丹勤政殿大学士,他与当时契丹的幽州太守,也即节度使萧海真很友善。萧海真是契丹主耶律兀欲妻子的兄弟。李浣劝导他“内附”中原,也即带着幽州归附后周。

萧海真虽然是契丹人,但是一直仰慕中华,欣然答应了此事,并自称归附中原之志,“心如铁石”。

李浣就利用中原帝国安插在定州的职业间谍田重霸,将事情原委写在绢上,报告给郭威。

李浣还给哥哥李涛写了一封信,大意说:“现在的契丹主,很幼稚很愚昧,每日只知道闲逛游戏,毫无志向可言,没法同前任相比。此际,朝廷若能用兵,必定取胜。即使不用兵,与契丹讲和,也是比较好的时机。无论战、和,都应尽快进行。但可以肯定的是:契丹这边的情况形势,将来不会有能力帮助河东的北汉。”

不久,间谍田重霸到达大梁,来斡旋这件事。结果遇上国内事情繁杂,又是王峻案,又是王殷案,郭威身体状况也越来越糟糕,结果,这个事情居然不了了之。李浣辛苦经营的一场间谍活动,消弭于无形。

读史至此,可以知道:这是中原失去的一次重大机会。

定州田重霸事件证明:中原一直在注意搜集契丹的情报。

南唐却一直在试图“勾结”契丹。

南唐与契丹的联络,从第一代君王先主李昪时代就开始了,但在第二代君王中主李璟时代,双方联系最为频繁。

李璟好脾气,史称“性和柔”,是才子,写得好文章,填得好词。但他特别喜欢听奉承话。这样就失去了辨人识物的能力,因此,那些善于谄谀的佞臣大多得到晋升,政事日坏。

李璟即位以来,未曾亲祭天地宗庙,礼官请求他参加一次大典。李璟说:“待天下成为一家,然后告谢天地祖宗。”

“天下一家”的理念,在南唐,最初是李昪的基本国策。

李昪这个理念的战略核心是:“不对邻邦用兵,待中原有变,北上争天下。”

李昪当年曾咬着儿子李璟的手指头告诫他不要轻易在吴越、荆湖、闽国大动干戈,但李璟没有守住这个战略理念,刚刚做了南唐国主,就多次在境外用兵,一举夺取南楚之地时,他就认为其他各国也可指麾而定。以至于佞臣魏岑陪从他消磨闲暇时说:“我年轻时游历过河北元城,喜欢那儿的风土人情,待陛下平定中原,我请求当个魏博(今河北大名)节度使。”这是很巧妙的恭维术,没有明言的台词是:吾主早晚会平定中原!所以李璟听了很高兴,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魏岑就赶忙快步走到堂下稽颡再拜。史称“其主骄臣佞如此”。

南唐在李璟时代曾经攻灭楚国、闽国、殷国,虽然没有得到战争红利,反而损失巨大,但在虚骄中也有“吞天下之志”。

石敬瑭时,中原名将如皇甫晖等人不愿意臣服契丹,于是来投南唐,更多士子也厌倦中原战乱,纷纷来南唐安身立命,这就更让李璟有了“吞天下”的幻觉。

李璟开始勾结契丹与北汉,多次派遣使者从海道出发,或从静海(今江苏泰州东南),或从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出东海北上到契丹镇东关(今辽宁大连),由此走北路,蜿蜿蜒蜒进入契丹幽燕之地;如果联系北汉,就从契丹再翻太行,到河东。这一条海道,从契丹天显十二年(937)李昪第一次与契丹来往,到应历七年(957),李璟最后一次与契丹来往,两国断断续续走了二十年。最初两国试探着以大宗贸易为主,后来则是商讨“密事”,互相勾连,主旨则是:共同谋取中原。

《辽史》中留下了南唐与契丹来往的记录。耶律德光时期,契丹共出使南唐四次,南唐则出使契丹十一次。在南唐出使的十一次中,有五次携带“蜡丸”也即密信。其中有一条记录道:辽太宗三年“十一月己巳,南唐遣使奉蜡丸书言晋密事”。这是明确说南唐在与契丹秘密谋划中原晋国,而且是南唐李璟的主动动作。后来南唐大臣宋齐丘谋杀契丹使者燕人高霸,嫁祸后晋,也应该就是这类动作的策略组合。

所以,我相信契丹与后晋石重贵交恶,其原因,除了“十万横磨剑”事件之外,“高霸事件”也不可忽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