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赵超构办报汪秀枝

赵超构办报汪秀枝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赵超构办报汪秀枝[1]赵超构是著名报人,24岁即进入南京《朝报》,28岁加盟《新民报》,1946年起任上海《新民报》总主笔,既是报社的笔杆子,又熟悉办报业务,在新闻界颇有影响力。不过,这种“错误行为”很快被发现并叫停了,赵超构和《新民报晚刊》都受到了通报批评。这两场“政治性错误”发生后,赵超构都做了公开检讨。

赵超构办报

汪秀枝[1]

赵超构是著名报人,24岁即进入南京《朝报》,28岁加盟《新民报》,1946年起任上海《新民报》总主笔,既是报社的笔杆子,又熟悉办报业务,在新闻界颇有影响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上海《新民报晚刊》(后来改为《新民晚报》)的工作,准备大显身手,发挥民办报纸的优势,将《新民报晚刊》办成一份注重社会新闻、起到移风易俗作用的通俗性报纸,但是,1950年夏秋之际接连发生的两件事,很快击碎了他的抱负。

第一件事是在七八月间。其时,朝鲜战争打得火热。对于这场不仅影响到世界全局,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命运的战争,上海的读者都希望天天能看到快捷而详尽的新闻。但当时,朝鲜战争的消息只能由新华社统发,《新民报晚刊》属于晚报,而且全国只此一家,新华社不可能为它单独发专电。于是,它就只能重登日报发过的新闻,而这样的新闻对读者来说,当然是过时的,也就不必看了。赵超构不愿意自己的报纸没人看,在和编辑部同仁商量后,就采取以前的老办法,改编外国通讯社的消息,以“综合报道”的形式发表。由于当时外国记者的消息往往比新华社的消息迅速及时,所以,一时间《新民报晚刊》刊登的新闻,要比日报刊登的新华社消息新,而且,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也与新华社的不一致。不过,这种“错误行为”很快被发现并叫停了,赵超构和《新民报晚刊》都受到了通报批评。

第二件事是关于国徽的。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等,同时,也规定报纸刊登国徽图案时,必须登在第一版最显著的位置。赵超构认为,各家日报第一版都已登过国徽图案了,《新民报晚刊》若老是跟在日报后面重登,读者非跑光不可;另外,自家报纸只有对开半张,若照文件规定登在一版头条地位,那么这一天一版的其它新闻就全登不成了。不如加出四开一小张,专登国徽图案、说明文字等,不致影响新闻版面,而且显得郑重。万没料到,报纸一刊出,赵超构即受到中央宣传部门和上海市委的严厉批评,还有不少人以读者的名义来信或打电话指责,说《新民报晚刊》“犯了丧失人民立场的严重错误,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政治影响”。

这两场“政治性错误”发生后,赵超构都做了公开检讨。1951—1952年,这两件事又被新闻界作为“资产阶级办报思想的典型例子”进行批评。经过公开检讨和批评,赵超构再也不抱“突出特色”、“吸引读者”之类的“非分之想”了。

(原载《湘声报》2011年8月8日)

【注释】

[1]汪秀枝:河南商专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