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排的发明者杜诗

水排的发明者杜诗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时期,南阳水利事业进一步兴盛,杜诗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杜诗设计水排的具体情况早已失传。这种立轮式水排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适于小型冶铁作坊。这种卧轮式水排要求有比较大的水流落差,适于规模较大的冶铁工厂。这些发明创造是与水排创制的启示分不开的。

●水排的发明者杜诗

6●水排的发明者杜诗

杜诗,字君公,河南汲县(今卫辉)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他为官清廉,不畏强豪,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很受当地人民拥护,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他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秦汉时期,长江流域的灌溉以汉水支流唐白河地区的发展最为显著,而唐白河的灌溉又以今河南的南阳、邓县、唐河、新野一带较为发达。唐白河地区为浸蚀、冲积平原,年降雨量约九百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适于作物生长。这里开发较早,到西汉中期经济已相当发达,农田水利在西汉后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南阳太守召信臣对此地的水利和农业生产有特殊贡献,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誉为“召父”。东汉时期,南阳水利事业进一步兴盛,杜诗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杜诗发明了威力巨大的水力鼓风机——水排,使人类的冶炼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在世界科技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欧洲,到公元十一、十二世纪才出现了使用水力作鼓风动力的鼓风炉。

当时,东汉王朝刚刚稳定,战乱留下了一片荒芜,农业生产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恢复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农具。但是由于当时冶炼技术落后,鼓风机具功效太低,很难适应实际需要。

我国很早就发明了鼓风工具。最初是采用一种用牛皮制成的大皮囊,叫做橐。人们手持橐的把手,使之一张一合。把风鼓入炉内,使炭火烧得更旺,使金属融化。开始是一人一橐,通过一个进风管鼓风。后来发展成多橐,多管一起向炉里鼓风,称为“排橐”,或简称“排”。这种鼓风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大量人力。再后来又出现了利用畜力代替人力的鼓风机,叫做“马排”,但冶炼需要花费的畜力也相当惊人。据史籍记载,熔化一次矿石,需要上百匹马来拉动鼓风机。

杜诗根据这种情况,在他到任不久,便召集冶铁工匠,在前人的基础上,设计并制造了水排。杜诗设计水排的具体情况早已失传。后来元朝王祯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水排,并绘制了水排图。

王祯的《农书》中介绍了两种水排:一种是立轮式,一种是卧轮式。立轮式水排的结构是:在排扇前安装一根约三尺长的木榫,在木榫的头部竖着一个半月形的“偃木”,并用绳索悬挂起来。同时在排扇前的适当位置竖埋一根“劲竹”,在顶端拴上绳索,绳索的另一头和排扇相连。在水流湍急的河旁,安好竖立的大木轮,轮上安有叶片。立轮的中心贯通一根卧轴,轴上安装拐木。当水流冲击立轮叶片时,立轮转动,带动卧轴和拐木转动,拐木打击偃木,偃木通过木榫带动排扇,使排扇关闭,这样就把风鼓入炉里。当转动的拐木离开偃木,在排扇关闭时被带弯了的劲竹,就恢复到原来的直立状态,因此又把排扇开启。这样循环往复,就能把风不断地吹入炉内。这种立轮式水排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适于小型冶铁作坊。

卧轮式水排比立轮式水排要复杂得多。在一根竖轴的两端各安装一个大型卧轮,下面一个是主动轮,上面是从动轮。在上卧轮前面有一鼓形小轮,上卧轮和鼓形小轮的周绕以“弦索”。在鼓形小轮的顶端安装一个“掉枝”(可转动木柄),掉枝上安装着可以摆动的“行桄”(类似连杆)。“行桄”的另一端和卧轴上的一个“攀耳”(连杆)相联,卧轴上的另一攀耳和排扇间安装一根“直木”(相当往复杆)。这样,当水流冲击下卧轮时,就带动上卧轮旋转,上卧轮带动鼓形小轮旋转,引起掉枝、行桄和卧轴运动,使排扇一张一合,达到鼓风的目的。这种卧轮式水排要求有比较大的水流落差,适于规模较大的冶铁工厂。

此后,东汉科学家张衡创制了利用水力的水运浑象,三国的马钧利用水力制造了翻车及水转百戏,晋朝的杜预发明了水力粮食加工机械……这些发明创造是与水排创制的启示分不开的。

◆杜诗当时做的水排是什么样子?是卧轮式还是立轮式已很难考证了。但是杜诗水排的出现为进一步改造冶铁条件打下了基础,对后来的机械设计制造也有较深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