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皇权时代南京的城市雕塑

皇权时代南京的城市雕塑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的城市是一个权力中心和家族中心,与此相对应,中国古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历来是以政治和宗教为中心的。导致中国古代城市雕塑缺乏公共性的原因何在呢?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导致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先天不足,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
皇权时代南京的城市雕塑_城市角落与记忆Ⅰ———社会生态视角

二、皇权时代南京的城市雕塑

皇权时代南京城市雕塑的代表是明孝陵的神道雕塑群。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孝陵神道全长618米,两旁排列着12对石兽、1对石柱和4对石人,建制宏大。它体现了官方的理念,彰显着君王的权威,表明天子继承道统的天命观,它不是公众欣赏和参与的公共空间,因而不是当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而是帝王运用艺术来巩固其统治的一种手段。

img26

img27

img28

img29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一个权力中心和家族中心,与此相对应,中国古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历来是以政治和宗教为中心的。当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上的雕塑艺术时,不难发现它大多与宗教和统治者的权利有关,明孝陵雕塑群便是极好的例证。那时的雕塑是地位显赫的象征,被权力所垄断,作为特权阶层的纪念物而存在,或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或是与世人隔绝,不具备城市雕塑所应具有的公共性。

导致中国古代城市雕塑缺乏公共性的原因何在呢?城市社会学家林奇认为,“空间是权力的体现”(林奇,2001:147)。有学者指出,城市空间的发展实际上是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需要不断地扩展政治公共空间,市民生活需要不断地扩展个人空间,各类组织特别是非正式组织(包括家庭)需要某种群体意义上的社会与交往公共空间……其中国家政治空间越强大,其他两类空间就会越狭小,而其他两类越狭小,公共社会空间就越缺乏。”(张鸿雁,2005:4)在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强权独裁制度下,普通民众缺乏话语权。在“朕即国家”及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独裁和愚民的政治制度下,除了帝王本人之外的一切私人领域的合法性和自由权力都受到根本的威胁,个人的意见和普通社群的意志不可能也不允许得以表达或公开讨论。因此,也就不可能形成真正代表公众意志的公共领域,不可能产生具有公共性的城市雕塑。

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导致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先天不足,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