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菲尔德(.

加菲尔德(.

时间:2022-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1962年加菲尔德在其创办的美国科学情报所的共同努力下,正式出版《科学引文索引》,这是科学文献计量学宣告成立的标志性成果。这是加菲尔德对布氏定律的重大突破和发展,由此奠定了加菲尔德在科学文献计量学上的突出地位。加菲尔德将被引文献来源较为集中的152种期刊定名为“核心期刊”,从而开“核心期刊”遴选之先河。

加菲尔德(.

二、加菲尔德(E. Gar field)和他的引文分析理论体系

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美国著名文献学家,国际著名情报机构——美国科学情报所(Institute for Science Information,简称ISI)的创始人,科学文献计量学的开山鼻祖。二十世纪中期创立了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引文索引系统和引文分析理论体系。[4]1962年加菲尔德在其创办的美国科学情报所的共同努力下,正式出版《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这是科学文献计量学(Scientometries)宣告成立的标志性成果。1971年,加菲尔德对“SCI”1969年第4季度收录的2200种期刊上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结果发现:24%的参考文献来自25种期刊,50%的参考文献来自152种期刊,75%的参考文献来自767种期刊,85%的参考文献来自2000种期刊(见图3);被SCI收录的500种来源期刊的文献量占到了2200种来源期刊文献总量的70%(见图4);250种来源期刊提供了50%的参考文献(见图5)。[5]由此可以看出,被引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同样具有布拉德福所揭示的聚散特征,“核心期刊”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也可以说,布拉德福定律不仅适用于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而且也适用于引文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这是加菲尔德对布氏定律的重大突破和发展,由此奠定了加菲尔德在科学文献计量学上的突出地位。加菲尔德将被引文献来源较为集中的152种期刊定名为“核心期刊”,从而开“核心期刊”遴选之先河。

img6

图3 被引期刊的引文分布

曲线表明:占少数的152种核心期刊其引文数大约占所有引文数的一半,而2000种左右的期刊才提供了所有引文数的84%。图中横坐标为:被引期刊数(种);纵坐标为:累积引文数(%)

资料来源:Eugene Garfield,“Citation Analysis as A Tool in Journal Evaluation——journals can be ranked by frequency and impact of citations for science policy studies”. Science,1972,178(11):475.

img7

图4 1960年被SCI收录的2200种期刊的文献分布状况

曲线表明:少数的核心期刊(Cores of journals)集聚了多数的期刊文献。图中横坐标为:1969年SCI收录的来源期刊数(种);纵坐标为:累积期刊文献数(%)

资料来源:Eugene Garfield,“Citation Analysis as A Tool in Journal Evaluation——journals can be ranked by frequency and impact of citations for science policy studies”. Science,1972,178(11):475.

后来加菲尔德又证明,布拉德福定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文献和引文的分布情况,还适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1973年加菲尔德又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1978年出版《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rts&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从而较为完备地建立了他的引文索引系统和引文分析理论体系。

img8

图5 1969年被SCI收录的来源期刊参考文献的分布状况

曲线表明:少于300种的来源期刊提供了所有参考文献的一半。图中横坐标为:1969年被SCI收录的来源期刊数(种);纵坐标为:来源期刊的累积参考文献数(%)

资料来源:Eugene Garfield,“Citation Analysis as A Tool in Journal Evaluation——journals can be ranked by frequency and impact of citations for science policy studies”. Science,1972,178(11):476.

上述三种索引SCI、SSCI、A& HCI,尤其是SCI,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权威文献索引工具,加菲尔德所开创的引文分析方法,也已成为国际通行的科技论文、科技期刊计量评价的最为重要的方法。纵观加菲尔德开创的引文分析理论体系,对于期刊的定量评价主要有三项引文指标,那就是“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当年被引指数”。

期刊被引频次(Citation Frequency of Journal),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期刊上的文章被引用的绝对次数,也就是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基础性指标,可以显示某一时段某一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加菲尔德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被引用的情况分析,发现大量的被引用的文献出自少数期刊,而少数的被引文献则分散在大量的期刊上,这个“大量的被引用的文献”的数量约为75%。[5,6]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又称“影响系数”、“效果系数”,日本则称之为“知名度”。该指标是指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篇数之比。用公式表示即为:IF=(nk-1+nk-2)/(Nk-1+Nk-2)。其中:nk-1代表上年文献的被引次数,nk-2代表前年文献的被引次数;Nk-1代表上年该刊的载文总数,Nk-2代表该刊前年的载文总数。如Science杂志1995年发表的论文数为1037篇,1994年发表的论文数为1054篇;1995年该刊发表的论文在1996年被引用的次数为24189次,1994年该刊发表的论文数在1996年被引用的次数为25170次,那么,1996年Science的影响因子(IF)=(24189+25170)/(1037+1054)=23.605(次/篇)。采用影响因子指标,主要是为了消弭载文量较大的期刊在只计算期刊被引频次时的不公正。这一思想的理论前提是美国著名学者普赖斯(D.Price)的“研究峰值”(Research front)理论。普赖斯认为,文章发表后两年内被引用的次数最多,然后逐渐减少,进入半衰期、老化期。“影响因子”指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提出的,它能够有效地评价期刊的整体学术影响力和文献被利用的程度,因而逐步成为国际通行的一种学术期刊定量评价指标。

当年被引指数(Immediacy Index,简称II),又称“反应速度”、“即时指标”、“立即索引”。在某一年的统计数据中,某刊当年发表的论文被当年“来源期刊”引用的次数与该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用公式表示即为:II=nk/Nk,其中nk表示某刊当年发表的文章被当年来源期刊引用的次数,Nk表示当年的该刊载文总数。如Science杂志1996年发表的论文数为1095篇,1996年发表的论文在1996年被来源期刊引用的次数为5297次,那么,该刊1996年的当年被引指数(II)=5297/1095=4.837(次/篇)。“当年被引指数”用以测度期刊出版后学界的反映速度,反映刊物是否处于学术前沿,能否为读者及时关注,是否具有学术冲击力。期刊的出版周期、发行量以及论文内容的先进程度等都会影响期刊的当年被引指数,出版周期越短、发行量越大、论文尖端化程度越高的期刊,当年被引指数的值就可能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