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惜墨如金的《三国志》

惜墨如金的《三国志》

时间:2022-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惜墨如金的《三国志》陈寿:惜墨如金的《三国志》陈寿,字承祚,蜀国巴西人,出生于三国时期,成名于西晋时期。他所撰《三国志》共65卷,分魏书、蜀书、吴书三个部分。陈寿享年65岁,留下这部因资料不足而惜墨如金的《三国志》。由此可见,裴松的贡献不亚于陈寿,有了这两位辛勤修史作注的史家,才有相得益彰的《三国志》。

惜墨如金的《三国志》

陈寿:惜墨如金的《三国志》

陈寿(233—297),字承祚,蜀国巴西人,出生于三国时期,成名于西晋时期。他在蜀国做过文秘之类的小吏,最高职位为县令,仕途多坎坷,但文才称誉一时,有人评价他“文艳不如相如,而质直过之”,他确是一位严谨的史家。他所撰《三国志》共65卷,分魏书、蜀书、吴书三个部分。《魏书》和《吴书》是根据其他史书材料斟酌剪裁而成,而《蜀书》则颇下了一番功夫,积累了蜀国建立至灭亡及其前后的大量史料,精心写作而成,是“三书”中内容最充实、写得最好的。由于当时战乱频繁,蜀与外地交往不便,囿于一地的陈寿搜集资料十分困难,他大概抱着宁缺毋滥的写实态度,惜墨如金,叙事简略。《三国志》有传无表、志,难免有“三国无志”之讽,但大多数史学家对其的评价还是很好的,也受到后世称赞。

陈寿在《先生传》中,对诸葛亮的人品才华十分推崇,说他精于巧思,制木牛流马。说他“可谓认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评价他善于治理国家,与管仲和萧何差可匹敌。但后面还有一句:“然历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才,非其所长与。”就在最后这一评价,虽加“与”这个不很肯定的疑问词,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诸葛亮是蜀人心目中的偶像、智慧的化身,有人就传说陈寿为报父仇故意贬低诸葛亮。所谓“父仇”是怎么回事?《晋书·陈寿传》中有记载:“寿父为谡参军,诸葛亮斩马谡,寿父亦坐髠。”想必确有其事,马谡失街亭招致全局惨败,诸葛挥泪斩马谡,作为参军也有连带罪责。坐为连坐之意,髠为头发,古代有一种刑罚就是削去头发,虽没多少痛苦,却很不光彩,比面上刺字的黥刑文明多了。陈寿这位史家会因此而记恨孔明吗?其实,陈寿对孔明非常推崇,《先生传》也是精彩之笔。“应变将才,非其所长”的评语,也是根据史实所下的判断。孔明一生谨慎,九伐中原,六出岐山,不过是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却不敢采用大将魏延出子千谷的奇谋冒险进攻,怀疑他的将才是有一定道理的。陈寿《先生传》中还编入了《隆中对》和《出师表》,对他预定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策略赞赏有加,“七擒七纵”南夷首领孟获的故事广为流传。刘备入蜀后,同西南夷和平共处,保持了西南地区的安宁,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陈寿还编选了《诸葛亮集》,这部文集已佚失,在《太平御览》中还引了集子中的记述,说织锦在蜀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军资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陈寿对尊称为先生的蜀相的智谋才能和道德文章都十分推崇,哪里有一点“报父仇”的心思!

《三国志》在诸史的行列中占有重要位置,后人把它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合称为“前四史”。陈寿享年65岁,留下这部因资料不足而惜墨如金的《三国志》。在他死后一百多年,三国时期的史料大量涌现,南朝宋人裴松为《三国志》作注,注解的字数为原书的四倍,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如《吴书·孙权传》中,引用庾阐《杨都赋》材料作注。吴国赤乌十三年(250),沿江烽火相望,战船“一夕可行万里,孙时令暮举火于西陵。鼓三竟达吴郡南沙。”注中所描述的东吴水军日夕演练的情景更为具体生动。在《魏志·邓艾传》中,引用《袁子》作注说:“诸葛亮重人也,而骤用蜀兵,此知小国弱民,难以久存也。”“故小国之虑,在于时立功以自存。”这就从敌对营垒人眼中的看法,说明诸葛不肯弄险的原因了。在《魏书·陈群传》中,记载了魏国采取户口登记的措施,使因战乱脱籍的黑户重归户籍。注引《太康三年地记》作了重要补充,记载太康三年(282)西晋户数已增加到377万户,用三国以后的资料数据说明归籍的效果。由此可见,裴松的贡献不亚于陈寿,有了这两位辛勤修史作注的史家,才有相得益彰的《三国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