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间接凝集技术

间接凝集技术

时间:2022-04-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间接凝集技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或被动凝集。(二)技术类型1.根据载体的不同,间接凝集技术可分为间接炭凝集、间接乳胶凝集和间接血凝技术等。同理可用抗体致敏的载体及相应的抗原作为诊断试剂,以检测标本中的抗体,此法称反向间接凝集抑制技术。

二、间接凝集技术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或被动凝集。

(一)常用的载体

良好载体应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①在生理盐水缓冲液中无自凝倾向。②大小均匀。③比重与介质相似,短时间内不能沉淀。④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⑤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

载体的种类很多,如聚苯乙烯乳胶、白陶土、活性炭、人和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某些细菌等。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是人O型红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尤以后者应用更广,因为其来源方便,且其表面有大量的糖蛋白受体(约1 000个以上),极易吸附某些抗原物质,吸附性能好,且大小均匀一致。

(二)技术类型

1.根据载体的不同,间接凝集技术可分为间接炭凝集、间接乳胶凝集和间接血凝技术等。

2.根据用量和器材的不同间接凝集技术又可分为试管法(全量法)、凹板法(半微量法)和反应板法(微量法)。

3.根据吸附物不同可将其分为正向间接凝集技术(吸附抗原)、反向间接凝集技术(吸附抗体)和间接凝集抑制技术。

(1)正向间接凝集技术 用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图6-3)。

图6-3 正向间接凝集技术原理示意

(2)反向间接凝集技术 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原(图6-4)。

图6-4 反向间接凝集技术原理示意

(3)间接凝集抑制技术 以抗原致敏的颗粒载体及相应的抗体为诊断试剂,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与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称为正向间接凝集抑制技术。检测方法为先将标本与抗体试剂作用,然后再加入致敏的载体,若出现凝集现象,说明标本中不存在相同抗原,抗体试剂未被结合,因此仍与载体上的抗原起作用。同理可用抗体致敏的载体及相应的抗原作为诊断试剂,以检测标本中的抗体,此法称反向间接凝集抑制技术(图6-5)。

图6-5 间接凝集抑制技术原理示意

(三)临床常用的间接凝集技术

◆间接血球凝集技术(间接血凝技术)

间接血球凝集技术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此时红细胞称为“致敏红细胞”。这种致敏的红细胞与相应的抗血清或抗原相遇可产生凝集现象。

【试剂与器材】

(1)伤寒杆菌O抗原致敏红细胞、伤寒杆菌O901免疫兔血清、生理盐水。

(2)试管、吸管、吸球等。

(3)37℃水浴箱。

【操作方法】

(1)小试管9只标记号码后置于试管架上。

(2)于第1管加入生理盐水0.9 mL,其余各管各加入0.5 mL。

(3)吸取已加热灭菌的免疫兔血清0.1 mL加入第1管,吹吸混匀后取0.5 mL注入第2管,同样将第2管的血清与盐水混匀,取0.5mL注入第3管。如此依次稀释直至第8管。自第8管吸出0.5 mL弃去。第9管不加血清作对照。

(4)于每管加入0.5 mL已经致敏的0.5%绵羊红细胞悬液,混匀后放入37℃水浴中2 h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凡红细胞沉积于管底,集中呈一圆点的为不凝集,即“-”。若红细胞凝集,则凝集物分布于管底周围为阳性结果,根据红细胞凝集的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

“++++”:红细胞形成片层凝集,均匀布满管底,或边缘皱缩如花边状(与肥达反应一致)。

“+++”:红细胞形成片层凝集,面积略多于“++”情况。

“++”:红细胞形成层凝集,面积较小,边缘较松散。

“+”:红细胞沉积于管底,周围有散在少量凝集。

通常以出现“++”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判定滴度终点。

【注意事项】

(1)严重溶血或严重污染的血清样品不宜检测,以免发生非特异性反应。

(2)每次检测,阴性、阳性和稀释液对照只需各做一份。

【临床应用】

间接凝集技术具有快速、敏感、操作简便、无需特殊的实验设备等优点,因此在临床检验中广为应用。可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可溶性抗原,也可用于检测各种抗体的蛋白质成分。

◆胶乳凝集技术

胶乳凝集技术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胶乳颗粒表面,此时颗粒称为“致敏胶乳颗粒”。这种致敏的胶乳颗粒与相应的抗血清或抗原相遇可产生凝集现象。如用乳胶凝集技术检测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产生自身抗体,即类风湿因子(一种抗变性IgG的抗体,多为IgM类抗体),将变性IgG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此致敏胶乳颗粒与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即可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

【试剂与器材】

(1)待检血清、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

(2)类风湿乳胶诊断试剂(吸附有变性IgG的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乳胶颗粒,将IgG经63℃10 min处理,可获得变性的IgG)。

(3)载玻片、毛细滴管等。

【操作方法】

(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标记笔划分为3格,用毛细滴管分别向3格内加1滴待检血清、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

(2)再分别向3格内加致敏乳胶颗粒1滴,用牙签充分混匀后,摇动载玻片2~3min,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1)肉眼观察出现凝集为阳性,不出现凝集为阴性。

(2)玻片法为定性实验,也可以用试管法作定量测定。

【注意事项】

(1)试剂应保存在4℃,切勿冻存。使用前应平衡试剂接近室温并摇匀。

(2)日光灯光线不利于观察结果。

【临床应用】

常用于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