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阶电路的暂态响应

一阶电路的暂态响应

时间:2024-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一阶RC电路在方波激励的情况下,电路暂态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RC电路零状态是换路前电容元件未储有电能、电容C两端的电压。一阶RC电路零状态响应如图1-8-1所示,在t=0时合上开关S,电路即与恒定电压为Us的电压源接通,并对电容元件开始充电。图1-8-2 一阶RC电路零状态响应曲线2.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RC电路零输入是指无电源激励、输入信号为零。

(1)研究一阶RC电路在方波激励的情况下,电路暂态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掌握积分电路微分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

(3)了解电路参数变化对时间常数和电路功能的影响。

零状态响应:指初始状态为零而输入不为零所产生的电路响应。

零输入响应:指输入为零而初始状态不为零所产生的电路响应。

全响应:指输入与初始状态均不为零所产生的电路响应。

1.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式中,τ为电路的时间常数,τRC

图1-8-1 一阶RC电路零状态响应

图1-8-2所示为一阶RC电路零状态响应曲线。当tτ时,uC(t)的波形中uC=0.632Us,即充电电压上升到稳态值的63.2%。当t=5τ时,uC=0.993Us,一般认为已上升到稳态值Us

图1-8-2 一阶RC电路零状态响应曲线

2.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一阶RC电路零输入是指无电源激励、输入信号为零。在此条件下,由电容元件的初始状态uC(0)所产生的电路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一阶RC电路零输入响应如图1-8-3所示。若开关S原在位置“2”电路处于稳态,在t=0时刻,开关由位置“2”切换到位置“1”,则电容C将通过电阻R放电,此时电容电压uC是随着放电时间呈指数规律下降的,其数学表达式为

图1-8-3 一阶RC电路零输入响应

图1-8-4所示为一阶RC电路零输入响应曲线。当tτ时,uC=0.368Us,即下降到初始值的36.8%。

图1-8-4 一阶RC电路零输入响应曲线

3.方波响应

由于电路的暂态过程非常短暂,为了用普通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过渡过程并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常采用周期性矩形脉冲电压信号作为电路的激励信号,如图1-8-5a所示。

图1-8-5 一阶电路方波输入响应曲线

当将此信号加在电压初始值为零的RC串联电路上,实质就是电容连续充、放电的暂态过程。其响应究竟是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或是全响应,将与电路的时间常数和脉冲宽度tp的相对大小有关。当电路的时间常数相对于矩形脉冲电压信号的脉冲宽度要小得多(tp≥5τ)时,电容电压在方波信号的半个周期内基本上达到稳态,则可以看作阶跃激励下的全响应,如图1-8-5b所示。

4.积分电路

图1-8-6 积分电路

5.微分电路

如果将图1-8-6所示积分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位置交换,则得到图1-8-7所示电路,选择适当的电路参数,该电路可以成为微分电路。

图1-8-7 微分电路

图1-8-8所示为积分电路的激励与响应,图1-8-9所示为微分电路的激励与响应。

6.积分电路与微分电路测量

1)观察一阶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 按图1-8-6所示的积分电路接线,输入信号us为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信号。取us为峰-峰值大小等于3~10V、频率等于1kHz的方波。根据所选取的RC的参数,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并记录usuC的波形,同时测出电路的时间常数τ,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保持电阻不变,逐步增加电容容量,分别观察并记录uC的波形,理解电路参数变化对电路功能的影响。

2)积分电路测量 把图1-8-6所示的积分电路中的电路参数改变为R=20kΩ并保持不变,电容C的大小分别取0.47μF、1μF、2.2μF,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uC的波形,理解电路参数变化对电路功能的影响。

3)微分电路测量 按图1-8-7所示的微分电路接线,输入信号us不变,取R=2kΩ,C=0.01μF。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并记录usuR的波形,理解微分电路的功能。

保持电阻大小不变,将电容C的大小改为0.047μF、0.47μF,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uR的波形,理解电路参数变化对电路功能的影响。

(1)区分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及全响应。

(2)怎样的电路称为一阶电路?怎样的信号可作为一阶RC电路的激励信号?

(3)什么是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要共地?

(5)根据实验观测结果,用坐标纸绘制一阶RC电路充放电时uC的变化曲线。

(6)根据实验观测结果,描绘积分电路、微分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总结电路的构成条件和各自的功能。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班级________专业________

姓名________同组者姓名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成绩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