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槐堂铭(苏轼)

三槐堂铭(苏轼)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天可必乎?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魏公之业,与槐俱萌。美文共赏苏轼在湖州任上为学生王巩家中“三槐堂”题写的铭词即是本文。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树于庭而得名。古代传说,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职位最高的三公。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1〕

吾闻之申包胥曰〔2〕:“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3〕,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4〕,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5〕、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6〕。”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7〕,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8〕,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9〕、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10〕?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释】

〔1〕衷:适当。

〔2〕申包胥:春秋时楚国贵族,曾求秦出兵救楚。引文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3〕盗跖:春秋时大盗。孔、颜:孔子、颜回。

〔4〕王公:即王祐,封晋国公。汉、周之际:指五代的后汉、后周。

〔5〕太祖、太宗: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927—976,在位16年)及其弟赵光义(939—997,在位21年)。

〔6〕三公:大臣的最高职衔。西汉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后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宋以来,都作为荣誉职衔。

〔7〕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北宋贤相,封魏国公,谥文正。

〔8〕左契: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左契凭以索偿。

〔9〕李吉甫、李德裕:均唐代贤相。

〔10〕皇:通“遑”,此处应作“不遑”解,即来不及之意。

美文共赏

苏轼在湖州任上为学生王巩家中“三槐堂”题写的铭词即是本文。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树于庭而得名。古代传说,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职位最高的三公。王佑是王巩的曾祖父。文章主题在于歌颂王佑的品德和功业。本文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是全文的理论基础;然后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从而论证了观点,突出了主旨。开头提出一个疑问,再以王氏的情况来解释这个疑问,是相当巧妙的歌颂。本文善于剖析事例,烘托陪衬,娓娓道来,通畅流转,在写作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写法上,穿插了比喻、衬托、设问等修辞手段,造成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和气势,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本篇名句

“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