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从系统的物理组成来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会计软件、计算机硬件、数据、规程和人员5部分组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供会计信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要正常运行,必须按照人们预先制定的各项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从系统的物理组成来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会计软件、计算机硬件、数据、规程和人员5部分组成。

一、会计软件

软件通常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其中系统软件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例如DOS、Windows、UNIX、Windows N T、Netware等);计算机语言系统(主要有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C、Pascal、Basic、Cobol、Fortran等));数据库系统(例如关系型(Fox、Oracle)、层次型、网状型及大、中、小型数据库)。应用软件包括:(1)按使用范围分类:通用的应用软件(例如Word、Excel等)、专用的应用软件(例如会计软件等);(2)按与硬件的联系分类:单用户应用软件、多用户应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会计软件按功能划分,通常划分为会计核算软件、财务管理软件(会计管理软件)、会计决策支持软件3个部分。其中最常用的是会计核算软件。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主要包括的内容如图1-1所示。会计软件主要包括的内容如图1-2所示。

图1-1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

二、硬件

在此我们只介绍硬件设备的内容和硬件结构。

(一)硬件设备的内容

硬件设备一般包括输入、处理、存储、输出四大设备及通信设备(网络电缆等)和机房设施。

1.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主要有:键盘、光电自动扫描仪(可扫描汉字)、条形码扫描仪、语音输入设备、手写输入设备(磁性墨水字符设备)。

图1-2 会计软件

2.处理设备

硬件中的处理设备主要是指计算机主机。

3.存储设备

硬件中的存储主要是指设备磁盘机、光盘机、磁带机等。

4.输出设备

硬件中的输出设备主要是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二)硬件结构

硬件结构是指硬件设备的不同组合方式。

一般说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常见的硬件结构有:单机结构、多机松散结构、多用户分时系统和微机局域网络。

1.单机结构

单机结构属于单用户工作方式。一台微机同一时刻只能一人使用。

2.多机松散结构

多机松散结构是指有多台微机,但每台微机都有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每台微机仍属单机结构。各台微机不发生直接的数据联系(可通过磁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传送数据)。

3.多用户分时系统

多用户分时系统(又称为联机结构),整个系统配备一台计算机主机(通常是中型机,目前也有较高档的微机)和多个终端(终端由显示器和键盘组成)。主机与终端的距离较近(0.1公里左右)。主机为各终端提供虚拟内存,各终端可同时输入数据。

4.微机局域网络

微机局域网络(又称为网络结构),是由一台服务器(通常是高档微机)将许多中低档微机连接在一起(由网络接口卡、通信电缆连接)。相互通信,共享资源,组成一个功能更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微机局域网络参见图1-3所示。

图1-3 微机局域网络

四种硬件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的比较参见表1-2。

表1-2 四种硬件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的比较表

三、会计数据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量大、面广、数据载体无纸化。该组成部分的会计数据是广义的会计数据,主要是指会计信息、数据库、数据文件、文本文件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供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通常以数据的形式按照一定的存储结构,存放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随时供系统查询、处理和输出。

尽管一个质量可靠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为生成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技术上、设备上、操作人员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容易导致会计资料失真。因此,有关法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用计算机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在格式、内容,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方面,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四、规程

规程是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控制的各种指导意见、规则、规范和规章制度。规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政府的指导意见、规则、规范;另一类是基层单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各项规定。

(一)政府的指导意见、规则、规范

这一类规程是政府的指导意见、规则、规范,在会计电算化方面通常由我国财政部发布。一是我国财政部于1994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和3个全国性会计电算化管理规章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对各地区、各单位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和规范作用。二是1996年,财政部审时度势,积极支持、推动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用和完善,适时发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并将会计电算化纳入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手段的革新和会计软件行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开发的规范性,1998年6月,由财务软件分会发起,在国内多家厂商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

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09年4月,财政部又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意见、规则、规范是目前指导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最重要的文件。

(二)基层单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各项规定

这一类规程是基层单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各项规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要正常运行,必须按照人们预先制定的各项规定进行管理。这种规程包括对系统运行控制的各种规定,例如:系统操作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系统操作使用说明书、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五、会计电算化人员

会计电算化人员一般是指直接从事会计电算化有关工作的人员。

(一)全面的会计电算化人员

全面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包括直接从事系统研制、开发、使用和维护的人员,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系统开发、设计人员;二是系统使用、维护人员;三是系统管理人员。

(二)进行日常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

日常的电算化工作一般只需要两个方面的人员,即:系统使用、维护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根据财会字[1997]17号文件《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规定,系统使用、维护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又细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员、审核记账员、电算维护员、电算审查员、数据分析员共6类人员。因此,在软件和硬件的准备工作做好后,日常的电算化账务处理工作只需要进行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员、审核记账员、电算维护员、电算审查员、数据分析员这6类人员的准备。各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相应人员,然后进行规程准备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