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学非后不如前

文学非后不如前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所以如果说文学发展的水平是后代不如前代,我不能认同。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词 解

四言诗衰微而后有了楚辞,楚辞衰微而有了五言诗,五言诗衰微而后有了七言诗,古诗衰微了而后有了律绝,律绝衰微而后有了词。一种文体流传的时间久了,随着人们运用它创作的数量增多,自然会形成俗套。即使是才华横溢的作者,也很难从中自出新意,所以他们往往舍弃这种体裁而创作其他的体裁,以便自己从旧文体中解脱出来。一切文体之所以会始盛终衰,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如果说文学发展的水平是后代不如前代,我不能认同。但是就一种文学体裁而论,那么这种说法实在是非常正确。

评 析

再好的文体,再好的表达方式,当用其来创作的人太多时,天长日久,可用的创意与灵感终究会消耗殆尽,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创作,都难以避免拾人牙慧,这样一来与其抱残守缺,还不如另辟蹊径,追寻新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了新的文体,这样就可以找到更多的新路,完成文学创作的华丽转型。

这一条文论是先生的文学发展观,很有进化论的意味,因而也被冠以文学进化论的名头。概括而言,这一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一部文学史其实是各种文体前后相继的文学发展演变史,旧的文体逐渐衰微,新的文体不断涌现,从而使得文学整体的创作保持生机和活力,而就具体每一种文学而言,也都经历了发生、发展、兴旺、衰落、死亡的过程,也就是他在《宋元戏曲考》中所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每种文体之所以经历由盛到衰的过程,是因为在其兴旺阶段往往会形成创作的范式,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陋习,从而丧失了最珍贵的创新精神;文学发展前进的动力是来自一部分杰出的作家,他们为了打破这些陈规陋习而发展新的文体作为抒发情感的手段,从而逐渐为大家所接受,由此走上另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就一种文体而言,它在兴盛之后必定是衰落死亡,因而可以说是后不如前,但是如果在整个文学史中看的话,则不存在这样的说法,因为新文体不断出现,也就总有新的成就,因而总体上看,后代要超过前代。

这种观点很有力地批驳了上面文论中所说的诗不如词的观点,但也有的学者对此持不同态度,并通过例证来说明有很多时候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比如古体诗衰落,律绝兴起,而实际情况是唐代律绝兴盛的同时,古诗经过改进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的许多名篇正是古体诗,而词在南宋走上衰微道路后,却在几百年后的清代又出现了复兴,对于这种情况,一般认为古体诗在唐朝的中兴,并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并不能说明先生的观点的不正确,因为有唐一代的文学之盛是空前的,不光古体诗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其他很多文体在唐代名家的手中都焕发了活力,因为文体只是抒情的载体,故而有唐一代的文学家可以选择任何他们喜欢的体裁,但是总体而言,唐代律诗是主流,而且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词在清代的中兴道理也差不多,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所继承的体裁也是最多的,因而众位文学家的选择余地也最大,清词的艺术成就当然不容抹杀,但是一来它没有五代北宋的宏大气象,二来相对于清代的小说,其艺术成就也不能与之相比,“回光返照”用在这里似乎比较恰当。

●文体的兴衰更迭

但凡能够卓然成家的文人,都是依靠独辟蹊径,发前人所未发;拾人牙慧、一味模仿是无法开宗立派的,寻常文人循规蹈矩,只知道在前人开拓出的道路上踽踽独行。文学大家跳出桎梏,引领他人寻找新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