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防治儿童营养不良

如何防治儿童营养不良

时间:2022-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营养不良病儿多半表现为逐渐消瘦,体重减轻,身高增长缓慢,但也有部分小儿因主要为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多见于面部、下肢,严重者可全身水肿,而体重减轻不显著。严重的营养不良病儿甚至血压偏低,心率缓慢,心音低钝,脉搏微弱,可发生心力衰竭。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应积极治疗,如腹泻、吸收不良、消耗性原发疾病、寄生虫病等。营养不良小儿大多免疫力低下

1.儿童营养不良的表现

营养不良病儿多半表现为逐渐消瘦,体重减轻,身高增长缓慢,但也有部分小儿因主要为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多见于面部、下肢,严重者可全身水肿,而体重减轻不显著。营养不良小儿大多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不喜欢活动,食欲低下。也有一些以消瘦为主的病儿表现为烦躁不安,时时哭闹,神情紧张,睡眠短暂。严重的营养不良病儿甚至血压偏低,心率缓慢,心音低钝,脉搏微弱,可发生心力衰竭。另外,还可能有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常发生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腹胀,可伴有肝脏、脾脏肿大,智力发育也较落后,神志呆板,认知缓慢,动作笨拙。

营养不良的小儿由于胃口差,进食的食物量也过少,除了摄入供热能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不足外,也时常伴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他营养素的缺乏,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夜间看东西模糊不清,眼角膜出现混浊、白斑、穿孔,甚至造成失明等。病儿免疫力大大下降,极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伤风、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脑膜炎、尿路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使病情更趋恶化。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大多又矮又瘦小,对外界反应迟钝,不喜欢活动,很少与人交往,头发枯黄稀疏,皮肤干皱,口角发炎,舌苔光剥,四肢清冷,体温偏低,经常发生各种感染炎症。家长用心观察,不难早期发现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如有上述症状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小儿营养不良诊断标准(见下表)

2.引起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

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是吃进去的食物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造成的。儿童不仅要靠进食含有营养素的食物供给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还要满足其不断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小儿所吃食物量不够、质较差,不能满足儿童生理所需,首先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停滞;甚至为了保证生命活动,就要动用、消耗自身组织如皮下脂肪、肌肉组织等供给急需的能量和物质。这样孩子的体重不但不增,反而减少,出现消瘦现象。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食物供应缺乏。如遭遇灾害饥荒、战争动乱、经济贫困等自然或社会因素,使孩子所需的食物来源数量少、品种单一,孩子无法获得必需的食物以满足营养需求。

(2)喂养不当。家长缺乏喂养小儿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吃不饱、吃不好,如母乳不足未适当处理,奶粉调配过稀,不按时添加必需的辅助食物,骤然断奶,喂婴幼儿吃的食物品种过于单调、量不足等。此外,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如溺爱、娇纵、放任孩子,使孩子养成了乱吃零食、挑食、偏食、边吃边玩、吃饭无兴趣等坏习惯;反之如通过责骂、处罚等手段强迫孩子进食,则往往会引起孩子对吃饭十分反感。每到进餐时思想紧张,情绪低落,即使勉强吃下去,胃肠消化吸收也受影响。在正常无病的孩子中,喂养不当是引起消瘦较常见的原因。

(3)身心疾病影响。儿童患病时常常胃量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也差,影响进食量,引起不同程度的消瘦。或出生时有先天缺陷,如唇裂、腭裂,会影响吸吮等进食;早产儿往往体重过低,吸吮能力弱;有消化吸收代谢性疾病的小儿常有摄食量不足;患频繁呕吐、腹泻的小儿因食物从胃肠道排出较多,也往往很快出现消瘦;结核病、肿瘤等消耗性疾病也多以消瘦为主要症状;孩子精神紧张、焦虑、忧郁,思想上压力重,食欲大多不佳,所对进食不感兴趣,吃的饭菜也少;少女为了追求体形美,不合理地减肥,控制饮食,亦会引起神经性厌食,出现严重消瘦,甚至危及生命。

(4)机体对营养需要量增加,不及时增加食物摄入量,也可引起消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打篮球、打排球、体操表演等,体力消耗多,能量与营养素消耗大增,在一般膳食外应额外补充能量,否则孩子也会消瘦;患长期发热、代谢异常等疾病,如饮食不加以调整,也会造成消瘦。

3.如何纠正儿童营养不良

纠正儿童营养不良最重要的也是基本的措施是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但也要根据孩子情况,判明轻重缓急,恰当处理。营养不良严重的孩子常并发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酸中毒、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危险现象和继发感染,必须立即紧急处理。住医院进行抢救。待病情好转稳定后再改进膳食,去除病因。

轻度营养不良小儿大多消化吸收功能接近正常,食欲也可以,对食物的耐受力也较好,可以在原有饮食的基础上,较早地开始增加高蛋白质、高能量食物。开始时可供给热能每日每千克体重100~120千卡,逐渐增量,待体重恢复正常时,可递减至该年龄段一般的热能摄入量。

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病儿消化吸收功能和对食物的耐受力都比较差,所以调整饮食的进程必须缓慢,不可操之过急。最初热能供给约在每日每千克体重40~60千卡,首先维持基础代谢所需,如无不良反应,缓慢地递增到120~150千卡。母乳喂养患儿应继续以母乳为主,已加辅助食物的婴幼儿可选择营养丰富、含优质蛋白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加以补充,如牛、羊奶及奶制品(配方奶、酸奶等)。缺乏奶制品的地方可选择蛋类或大豆类食物,制成流质或半流质如豆浆、蛋花、蒸蛋、豆腐等喂哺,进食次数可以酌情增加到每天5~6次,三次正餐外,加2~3次点心,以增加每日的总摄入量。待体重恢复正常后,可逐渐恢复该年龄段正常膳食,仍应供给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婴幼儿可喂以奶、蛋制品,加鱼泥、肝泥、肉末、菜泥、果泥等;年幼儿食物仍应切细煮烂,以适应逐渐恢复的消化吸收功能,但应注意营养平衡和多样化,增进食欲,提高摄入总量,保证生理需要,同时还要重视补给各类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在安排营养不良小儿的膳食时,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订每周饮食计划和具体食谱,计算其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每日摄入量,并定期测量体重(每周1~2次)、身高(每月1次)以及皮下脂肪厚度等,评估小儿营养状况,不断调整、修改膳食计划。

及时去除和纠正引起营养不良的病因也十分重要,应尽量争取与调整饮食同时进行,如喂养不当、母乳量不足,应指导母亲改进喂养技巧,采用促进母乳分泌的方法。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应积极治疗,如腹泻、吸收不良、消耗性原发疾病、寄生虫病等。为增进食欲,可给予服用助消化药,口服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等制剂,不能口服者可肌肉注射或静脉补充。少量多次输全血或血浆,对重症病儿有改善全身状况的作用,可以促进恢复。营养不良小儿大多免疫力低下,易得各种感染,细致的护理和清洁卫生同样不容忽视。少量多次耐心喂食常可收到显著效果,必要时可应用肠内营养制品,甚至短期采用肠外静脉营养。但这些措施都应住医院在医师督导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