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北省蝗区简况

河北省蝗区简况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河北省蝗区演变过程,除自然环境变迁因素外,也是人与自然斗争的过程。每个阶段蝗区的大体分布范围基本相同,但蝗区面积、构成、分布和生态条件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宜蝗区面积大大压缩。从新中国成立到2014年的65年中,在河北省区域内,没有发生过蝗群起飞、远距离迁移的责任事故。

“蝗区”是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治蝗工作者的习惯用语,意指飞蝗发生的地区。就东亚飞蝗而言,蝗区在景观外貌上代表生态地理的一个类型,就结构与机制而言,则系一个生物地理群落复合体,若从环境因素的综合概念出发,也可看成是东亚飞蝗生态学特性在空间上的一个标志,即传统蝗区。而现代蝗区,是受异常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东亚飞蝗的灾变规律和蝗区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广义上讲,东亚飞蝗分布区是指适宜或可能适宜该亚种滋生和生息的最大地理生态区域。纵观河北省蝗区演变过程,除自然环境变迁因素外,也是人与自然斗争的过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治蝗工作,经过长期的 “改治并举”,逐步压缩蝗虫适生地,治蝗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河北的治蝗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体经济时期;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时期;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时期。每个阶段蝗区的大体分布范围基本相同,但蝗区面积、构成、分布和生态条件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是宜蝗区面积大大压缩。经过 “改治并举”使河北省的蝗区由原来的143.6万hm2,下降到现有的31.8万hm2,全省累计改造蝗区的面积占原有宜蝗区面积的80%以上,其中内涝、河泛两类蝗区改造90%以上,洼淀和沿海蝗区分别改造60%和70%以上。

二是发生东亚飞蝗范围减小。随着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全省发生飞蝗的县由原来的119个减少到目前的41个,相继有78个县、市摘掉了蝗区的帽子。

三是飞蝗发生与防治面积显著减少。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改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东亚飞蝗的发生和防治面积逐年减少,虫口密度逐年降低。以防治面积为例, 1973~1979年年平均防治面积减少了50%。

四是有效地控制了东亚飞蝗的起飞和为害。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人工捕打防治不及时,约有占总发生面积1/3的飞蝗对农作物有不同程度的为害,自1959年以后,随着技术手段的加强和防治水平的提高,飞蝗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从新中国成立到2014年的65年中,在河北省区域内,没有发生过蝗群起飞、远距离迁移的责任事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