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创了感光型杂交晚稻育种与生产新局面

开创了感光型杂交晚稻育种与生产新局面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弱感光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改变了当时杂交水稻没有感光型晚稻的局面。弱感光型杂交水稻优良组合完全适应我国南方晚稻生产的气候条件,在种植技术上更容易被农民所掌握,生产出来的稻米质量、产量明显提高,同时有效提高了杂交水稻的复种指数,扩大了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为当时的相关机构,特别是基层党委和农业推广站,减轻了杂交水稻难以推广的压力,为农民积极主动购买优良杂交稻种子、种植杂交水稻打下坚实有效的基础。

早期的杂交水稻是在早稻感温型品种培育上取得突破的,虽然也利用了普通野生稻的野败作为母本,但是经过与保持系的多次回交,不育系的核基因基本上转换成栽培稻的基因,只带有野生稻的细胞质,其恢复系又是地理远缘的热带感温型栽培稻品种,所以配组成的优势杂交组合适应我国南方稻区早季由低温长日照向高温长日照变化的气候条件。虽然所配组合可以作为晚季稻品种翻秋种植,但是晚季从高温长日照逐渐变成低温短日照的气候条件,对于翻秋感温型早稻的生长发育很不利,特别是后期低温会影响籽粒灌浆,造成产量不稳,引起农民的不满,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在晚季的推广。弱感光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改变了当时杂交水稻没有感光型晚稻的局面。

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在育种过程中采用了新的思路,完善了育种技术流程。亲本选用热带地区秋稻或春稻迟熟品种以及具有普通野生稻血缘的品种,通过杂交、回交、测交从中选择含有感光基因而不表现感光性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再配组选育含有感光基因且表现感光性的杂交水稻组合,从而实现感光型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突破,从根本上弥补了杂交水稻没有晚稻类型的缺陷,特别是解决了华南稻区晚稻育种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华南稻区晚稻育种一年只能种植一个世代,育种周期比早稻育种周期长了1倍,但是在早季进行杂交、选育,就需要增加遮光、移栽等一系列工作条件和人工成本。

弱感光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在生产上突破了只有杂交早稻翻秋种植的现象,有效地降低了晚季后期低温影响造成减产的风险。特别是博优桂99等优质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消除了农民对种植杂交水稻的疑虑,有效地促进了杂交水稻的推广。

弱感光型杂交水稻优良组合完全适应我国南方晚稻生产的气候条件,在种植技术上更容易被农民所掌握,生产出来的稻米质量、产量明显提高,同时有效提高了杂交水稻的复种指数,扩大了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为当时的相关机构,特别是基层党委和农业推广站,减轻了杂交水稻难以推广的压力,为农民积极主动购买优良杂交稻种子、种植杂交水稻打下坚实有效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