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与繁制种技术

华南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与繁制种技术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书中总结了松岛省三从事水稻高产栽培试验工作39年的经验,精炼地提出了“理想株型”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和方法。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技术产生后,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由于不同地域之间存在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质条件等众多环境差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面临的变数很大,需要因地制宜地深入研究。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因种业公司对其需求量大,在制种基地较多技术人员和农民掌握,故较为普及。

水稻栽培技术是栽培学的核心,也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技艺。世界著名的水稻专家松岛省三(1979),在退休前出版了著作《水稻高产栽培》。书中总结了松岛省三从事水稻高产栽培试验工作39年的经验,精炼地提出了“理想株型”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和方法。部分日本专家及高产竞赛获奖者用该方法进行了多年实践,都获得单造糙米产量8.0~10.2 t/hm2的好收成。松岛省三在自己的试验田也曾获得亩产850.25 kg的好成绩。其主要技术是以培育“理想株型”的水稻植株为中心,总结从播种育秧到各个生育期栽培管理的技术方法。1960~1970年,中国也出现过潮汕老农的精耕细作式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陈永康的“三黄三黑”看苗施肥管理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世界水稻生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繁殖、制种技术产生后,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有了良种,良法、良时、良境对充分发挥良种的优势十分重要。任何一个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优良特性想要在生产上得到充分表现,都需要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专家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才能探索出最符合其遗传表达、生理生长发育需要的栽培管理方式。由于不同地域之间存在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质条件等众多环境差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面临的变数很大,需要因地制宜地深入研究。

早在1976年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成功配组后,为了更快更好更高质量地制出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按照1976年11月召开的全区杂交水稻生产现场会议要求,自治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草拟了《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不育系技术要点》和《杂交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两份材料。这两份材料经全区杂交水稻技术总结会议讨论修改后于1977年1月20日印发。

长期以来杂交水稻的不育系、保持系繁种技术仅为育种者所掌握(后来也有部分种业公司做繁种工作)。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因种业公司对其需求量大,在制种基地较多技术人员和农民掌握,故较为普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