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孢子和芽孢的共同点

孢子和芽孢的共同点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叶片染病,叶背初现稀疏白粉,即病原菌菌丝、分季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幼果受害,多发生在萼的附近,萼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变硬,果实长大后白粉脱落,形成网状锈斑。果梗受害,幼果萎缩早落,一般果实受害较少。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1℃;湿度达70%以上有利于孢子繁殖和传播,高于25℃即有阻碍作用。白粉菌是专化性强的严格寄生菌。

七、苹果白粉病

img28

图26 苹果白粉病

1.症 状

主要为害幼苗或苹果树的嫩梢、叶片,也可为害芽、花及幼果。嫩梢染病,生长受抑制,节间缩短,其上着生的叶片变得狭长或不开张,变硬变脆,叶缘上卷,初期表面被覆白色粉状物,后期逐渐变为褐色,并在叶背的叶脉、支脉、叶柄及新梢上产生成堆的小黑点,即病菌闭囊壳。严重的整个枝梢枯死。叶片染病,叶背初现稀疏白粉,即病原菌菌丝、分季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新叶略呈紫色,皱缩畸形。后期白色粉层逐渐蔓延到叶正反两面,叶正面色泽浓淡不均,叶背产生白粉状漏斑,病叶变得狭长,边缘呈波状皱缩或叶片凹凸不平;严重时,病叶自叶尖或叶缘逐渐变褐,最后全叶干枯脱落。芽受害,呈灰褐色或暗褐色,瘦长尖细,鳞片松散,上部不能合拢而成刷状,表面茸毛少,严重受害的干枯死亡。春季病芽萌动后,生长迟缓,不易展开。花芽受害。轻者花瓣变为淡绿色,变细变长,萼片、花梗畸形;雌雄芯丧失授粉或受精能力,最后也干枯死亡;严重的花蕾萎缩枯死。幼果受害,多发生在萼的附近,萼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变硬,果实长大后白粉脱落,形成网状锈斑。变硬的组织后期形成裂口或裂纹。果梗受害,幼果萎缩早落,一般果实受害较少。

2.病 原

为白叉丝单囊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透明,具隔膜,纤细,多分枝,在2.5~5.0微米。分生孢子梗棍棒形,大小20.0~62.5微米×2.0~5.0微米;分生孢子作念珠状串生于分季孢子梗上,无色,单胞,宽卵圆形至近圆筒形,大小20.0~31.0微米×10.5~17.0微米;分生孢子梗能连续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闭囊壳暗褐色至黑色,球形或扁球形,大小75~100微米×70~100微米。壳的基部、顶部着生有时附属丝,基部的附属丝无色,较短呈丛状,顶部的附属丝无色至浅褐色,较长且分散,具隔膜,其顶端大多数不分叉,大小00~554微米×6~10微米。闭囊壳内单生子囊,无色,球形或椭圆形,大小42.5~75.0微米×37.5~55.5微米,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子,排列不规则,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168~22.8微米×12~13.微米。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在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或越夏,翌春随芽的萌动,病菌开始繁殖蔓延并产生分生孢子,以菌丝或分生孢子侵染嫩芽、嫩叶或幼果。分生孢子随风传播。顶芽、秋梢、短果枝带菌率高,发病率也高;第四侧芽以下的芽很少带菌,基本不发病。这些差异与芽的形成早晚及抗侵入能力强弱有关。分生孢子再侵染频率高。3~8月为病菌侵染期,4~5月为侵染盛期,6~7月因雨季略停顿,秋后再侵染秋梢。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1℃;湿度达70%以上有利于孢子繁殖和传播,高于25℃即有阻碍作用。一般气温19~22℃,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分季孢子1~2天即可完成侵染,分季孢子不能越冬和越夏,1℃以下、33℃以上失活;在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只能存活2小时。子囊壳不能越冬。

发生与流行与气候、栽培条件及品种有关。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连续下雨会抑制白粉病的发生。白粉菌是专化性强的严格寄生菌。果园偏施氮肥或钾肥不足、种植过密、土壤黏重、积水过多发病重。果树修剪方式直接与越冬菌源即带菌芽的数量有关。轻剪有利于越冬菌源的保留和积累。

4.防治方法

(1)发病严重果园选用抗病品种,如红富士、金冠、元帅等。

(2)消灭菌源。结合冬剪尽量剪除病梢、病芽;早春复剪,剪掉新发病的枝梢、病芽,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压低菌源,防止分季孢子传播。

(3)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控制灌水。

(4)发芽前喷洒3~5度石硫合剂,发芽后发病很轻。春季于发病初期,喷4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福星(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30%苯醚甲·丙环乳油5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30%超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20天一次,共3~4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