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及适宜品种

生产及适宜品种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莜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逐年提高。因此,现今这一地区已成为宁夏的主要莜麦优势产区之一。我区莜麦的发展方向,在最近若干年里仍然是以生产食用莜麦为主,积极培育粮饲兼用型品种,莜麦的发展途径一是部分恢复和扩大种植面积,二是采用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大力提高单产水平。

第四节 莜麦分布、生产及适宜品种

一、分布

莜麦属小宗作物,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在气温低、无霜期短、日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是一种长日照、短生育期、要求积温较低的作物,莜麦根系发达,吸收能力较强,比较耐旱,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严格,能适应多种不良自然条件,即使在旱坡、干梁、沼泽和盐碱地上,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宁夏莜麦种植主要分布在六盘山东西两侧的半干旱地区和阴湿地区的高寒冷凉山区。莜麦这种分布与其生物学特性十分吻合。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0公顷左右。平均单产1210.5千克/公顷,其中西吉、彭阳、原州、隆德、泾源五县(区)具有生产优质莜麦的区域优势,该地区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肥力中等,光照充足,太阳辐射能高。这样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非常适应发展莜麦生产。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莜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逐年提高。例如,作为宁夏莜麦主产区之一的彭阳县,目前莜麦在县内种植区域已由王洼、草庙、小岔、石岔等乡镇扩大到北部十二乡镇和红茹河一带,年播种面积140公顷。种植品种也在不断更新,以宁莜1号、蒙燕7314为主栽品种,同时搭配蒙燕7304、高719、定燕2号等品种。

二、优势产区及生产水平

宁夏莜麦主产区年平均气温5.3℃~8.4℃,≥10℃的有效积温1850℃~2800℃左右,无霜期126天~160天,年均降水量350毫米~650.9毫米,由于宁南山区自然环境极宜莜麦的生长,莜麦对水分的需求与降水的吻合程度也高于夏粮中的豌豆、小麦和胡麻。加之莜麦适应性广,抗寒、抗旱性强,所以种植莜麦成为当地广大农民的偏爱。他们在多年的莜麦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和特定的种植措施,这里所产的莜麦,质量特优,其营养成分的含量比较高,农民种植莜麦的经济效益也比较高,如彭阳县2002年莜麦播种面积为3.21万亩,平均单产2737.5千克/公顷,产值3832.5元/公顷,纯收入2518.5元/公顷,经济投产比1∶2.9;总产585.8万千克,总产值820.2万元,纯收益538.9万元,仅此一项使种植户农民人均增收108元。王洼乡王洼村刘兴荣种植3亩莜麦,平均单产4534.5千克/公顷,为全县最高产量水平,充分说明莜麦的增产潜力很大。草庙乡赵洼村王正明种植8亩莜麦,平均单产4300.5千克/公顷,总收入2376.8元,人均纯收入475.4元。莜麦的种植带动了县域内加工企业和食品业的发展,并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现今这一地区已成为宁夏的主要莜麦优势产区之一。

三、发展趋势

莜麦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把发展莜麦和大豆等高蛋白作物作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主攻方向。燕麦片、燕麦粥已是欧美一些国家人民的主要早餐食品,燕麦片在我国也成为一种快餐食品,特别是受到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和老年人的高度重视。莜麦粉也成为制作高级饼干、儿童食品的原料。莜麦食品从贫穷的高寒山区走进大中城市的超市,走上城市居民的餐桌。再加上发展畜牧业对饲草、饲料的需求不断上涨,莜麦在我区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区莜麦的发展方向,在最近若干年里仍然是以生产食用莜麦为主,积极培育粮饲兼用型品种,莜麦的发展途径一是部分恢复和扩大种植面积,二是采用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大力提高单产水平。恢复和扩大种植面积虽然还有希望,但余地不大,播种面积很难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但选育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方向是切实可行的,而且符合农业生产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莜麦的发展趋势。

四、适宜品种

(一)宁莜1号

是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年从内蒙古农科院引进,并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该品种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示范种植,表现出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1998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并命名。该品种具有穗多、结实小穗多、单株颗数多、粒重较高、丰产稳定性好、品质佳等优良特性,主要性状表现:幼苗直立,深绿色,叶片上举,株型紧凑直立,粒色白色,株高75厘米,穗长14.8厘米,小穗数9.4个,小穗粒数4.1粒,每穗36粒,千粒重20.5克,籽粒含水率8.83%,粗蛋白15.88%,粗脂肪5.94%,粗淀粉46.55%,中早熟,生育期96天,分蘖力中,成穗率高,田间生长整齐、长势强,中抗锈病、抗倒伏、抗旱、抗寒性强。

产量表现:1994年区域试验折合产量为2797.5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34.5%;1995年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448.5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148.1%;1996年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025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22.6%;1997年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1212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47.9%;一般正常年份产量在2250千克/公顷左右。

该品种对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强,是一个丰产、稳产的优良新品种。在1995年特大干旱年份试验中,其他莜麦品种几乎绝产的情况下表现出极强的抗旱性,在山坡地仍有448.5千克/公顷的产量。该品种适应在降水量350毫米~550毫米、海拔1248毫米~2825毫米的半干旱阴湿区梯田、旱川地、坡地种植,特别适宜宁夏南部山区的彭阳、西吉、原州区等半干旱及阴湿区种植。

(二)燕科一号

是内蒙古农科院以8115-1-2/鉴17选育而成,固原市农科所1997年引入我区。该品种幼苗直立,苗色深绿,叶片上举,生长势强,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群体结构好,株高71.4厘米~132.1厘米,穗型侧散形,穗长20.2厘米,穗铃数30.8个,主穗76.8粒,穗粒重1.4克,千粒重19.3克,粒卵圆形,浅黄色。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籽粒含粗蛋白(干基)21.13%,粗脂肪(干基)6.65%,粗淀粉(干基)54.35%,粗纤维(干基)2.55%,灰粉(干基)2.22%,水分10.1%,氨基酸(干基)21.18%(其中赖氨酸0.94%)。生育期97天~104天,中晚熟品种。根系发达,抗寒、抗旱性强,耐瘠薄,茎秆粗壮坚硬,抗倒伏,成熟落黄好,中抗锈病,生长势强,生长整齐,口紧不落粒,适应性广。产量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18.1千克(3增1减),比对照宁莜1号增产7.6%;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8.8千克(3点均增产),平均增产31.57%;两年平均亩产138.45千克,平均增产19.59%。适宜宁南山区干旱、半干旱莜麦主产区旱地种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