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库科学养鱼

水库科学养鱼

时间:2022-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库养鱼是利用水库从事鱼类增养殖活动。水交换次数是评价水库养鱼价值的重要数据。当淤积至拦河坝高度时,水库就“死亡”了。大多数水库岸线曲折度大,若有与之相应的良好水文条件,对于保证鱼类产卵及幼鱼肥育、饵料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促进水库鱼产量进一步提高。各类生物死亡后,其残骸经机械力破碎和异养细菌及真菌的作用,产生有机碎屑,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供食腐屑的鱼类利用。

二、水库科学养鱼

水库养鱼是利用水库从事鱼类增养殖活动。它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库防洪、发电、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库总面积约3082万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有2837.8万亩。我国多数水库属中小型水库,这种水库鱼产力高,管理也方便,对发展渔业生产是有利的。

(一)水库的生态环境

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能储蓄大量水的天然仓库,也称人工湖。它一般由拦河坝、输水建筑和溢洪道3部分组成,兼有湖泊和河流的特点。与湖泊相似之点在于两者水域面积都很大。与河流相似之处是汛前和汛期流速增大,与上游河床底部的地形也相似。

1.水库的形态特征

水库的形态较复杂,有很多分支、岛屿和库湾,沿岸和库床很不规则。

根据库容和水面面积大小,可将水库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山塘等5种类型(表6-7)。

表6-7 水库按库容或面积分类

img142

根据水库所在地区的地貌、库床及水面的形态,可将水库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平原湖泊型水库。是指在平原或高原台地河流上或低洼地上围堤筑坝而形成的水库。其形状与生态环境都类似于浅水湖泊。主要特征为:水面开阔,岸线较平直,库湾少,底部平坦,库岸斜缓,水深一般在10m以内,渔业性能优良。

(2)山谷河流型水库。是指建造在山谷河流上的水库,拦河坝常横卧于峡谷之间,水库周围群山环抱。主要特征为:库岸陡峭,水面呈狭长形,水较深,但不同部位差异极大,一般水深20~30m,最大水深可达30~90m,上下游落差大,夏季常出现温跃层。

(3)丘陵湖泊型水库。是指建造在丘陵地区河流上的水库,库周围山丘起伏,但坡度不大,岸线较曲折,多库湾。形态特征介于以上两种水库之间,库岸线较复杂,水面分支很多,库湾多,库床较复杂。最大水深15~40m,淹没农田较多,水质一般较肥沃,渔业性能优良。

(4)山塘型水库。是指在小溪或洼地上建造的微型水库,其性状与池塘相似,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水位变动很大。

根据水质的肥瘦程度,又可将水库划分为贫营养型、中营养型和富营养型。

2.水库的水文特点

(1)水位与库容。通常一定的水位高度对应着一定的库容和面积(图6-2)。水库的水可完全受人为控制,可用于发电、灌溉等。水的补给量的季节变化很大,因而水库水位变幅较大。水位的变动会影响到鱼的生存空间和沿岸的草上产卵场或石砾产卵场,水交换量过大也会引起大量营养物质流失;但水位的变动又有利于消落区土壤的矿化作用,使消落区能长出大量陆生草类,水位低时还有利于捕捞。

由于水位变化较大,因而水库养鱼面积的计算比较混乱,现在根据水利部的规定:兴利水位减去死水位,乘以2/3,然后再加上死水位,其对应的面积即为养鱼面积。

img143

图6-2 水库的水位与库容示意图

(2)流速和交换率。水库的流速在上游和水面狭窄处较显著,而在开阔区和临坝区几乎看不见水流。有些水库上游有较大的河流,可为产漂流性卵的鱼类提供产卵场,但一般流程不够,后代存活下来较困难。库水的交换量一般以年交换次数表示,我国大型水库的年交换次数一般为1次左右,部分可达2~4次。水交换次数是评价水库养鱼价值的重要数据。

(3)淤积与弯曲。地表径流量大,除易造成养分流失外,由于洪汛期带入大量的泥沙,因而水库的淤积较严重。水库底部充塞不畅,又高低不平,泥沙淤积,使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难以生存。当淤积至拦河坝高度时,水库就“死亡”了。大多数水库岸线曲折度大,若有与之相应的良好水文条件,对于保证鱼类产卵及幼鱼肥育、饵料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促进水库鱼产量进一步提高。

3.库水的理化性质

库水的理化性质与湖泊类似,区别在于库区在蓄水初期,由于村庄、农田和丘陵山岩的淹没,有大量的有机物溶入水中。

(1)温度。库水温度较为稳定,上下温差大,水分层稳定,水上下对流少。水库建成后,年平均水温将会比原河道的水温有所增高,具有增温效应。

(2)透明度。水库的透明度较大,特别是在开阔区和大坝区。大中型水库的透明度一般为1~3m。洪水期对水库的透明度影响较大,当混浊的洪水从上游逐渐将鱼赶至下游大坝区,可趁此时机进行捕捞。

(3)溶氧。库水处在一定程度的流动和交换状态,其溶氧较充足、稳定,垂直分布较深。表层溶氧可达7~10mg/L。有温跃层的水库,底层溶氧很少或没有。与池塘相比,库水溶氧量高,水质好,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都较小。

(4)营养盐类。水库的营养盐类主要靠流入水库的上游河水和库周集水补给,因而受周围环境即集水区和上游河水的状况影响较大。水库建成后,其营养盐类含量的变化一般经历三个时期。

①营养高涨期:是水库蓄水初期,由于淹没了大片农田、土地,里面有大量的植物、有机质、营养盐类,是水库最肥沃的时期。

②营养相对低落期:蓄水数年后,原来淹没入库的大量有机质逐渐消耗,因而营养盐含量有回落的趋势。

③营养稳定期:库水营养主要靠集水补给,营养物质的补给量与输入和沉积量逐渐达到平衡,营养趋于稳定。

4.水库的生物状况

(1)天然饵料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周丛生物、有机碎屑和微生物等,水库的鱼产力决定于饵料生物的组成及数量。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水流减缓,透明度增大,大量的营养物质从淹没区析出,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其种类和数量都比原河道丰富。浮游动物亦因悬浮物沉淀、浮游植物和细菌大量繁殖而大量滋生。周丛生物生长在水库四周浸没的石砾、树枝或杂草表面,是杂食性鱼类的饵料。多数水库由于水位变动大,库底淤泥少或淤积太多太快,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贫乏,而有些较浅的平原湖泊型水库及老化的水库,底栖动物则比较丰富。水生维管束植物在多数水库中比较贫乏。各类生物死亡后,其残骸经机械力破碎和异养细菌及真菌的作用,产生有机碎屑,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供食腐屑的鱼类利用。细菌除了起分解作用外,还会形成细菌絮凝体,可供浮游动物和鲢、鳙等鱼类滤食。

(2)鱼类区系组成。由于水文条件和生物状况等一系列变化,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下,河流性鱼类移居上游,其数量增长受到较大限制,有的种类甚至消失。湖泊性鱼类获得大量发展的机会。水库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湖泊,为湖泊性鱼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首先是鲤、鲫等鱼由于有大量的淹没植物作为产卵附着物,而且有丰富的饵料生物,种内种间竞争又很弱,因而大量繁衍起来。这些鱼又为凶猛鱼类提供了饵料鱼,因而翘嘴红鲌、蒙古红鲌、乌鳢、鳜等随之迅速增多。此外,由于洄游通道受堤坝阻拦,鲢、鳙、草鱼等洄游性鱼类不能从下游进入水库,数量逐渐减少,以至消亡。

(二)水库养鱼的条件

1.清基除害

小型水库多建在丘陵地区,淹没多条山沟及山坡上的农田耕地。为便于养殖管理和捕捞作业,新建时要清除库底的树桩和障碍物,加以平整。如果是已蓄水多年的水库,则在枯水季节,可有重点地清库平整,否则,将会给水库捕捞带来严重困难,使一些高效率的渔具如拉网、围网等无法使用;即使有其他小型渔具可以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常会严重损坏或网破鱼逃。小水库中的凶猛鱼种类和数量均较少,个体也较小,但小杂鱼比较多,特别是水肥的水库,餐条鱼等往往形成一定的种群优势。这些鱼类个体小、生长慢、经济价值低,与养殖鱼类争夺饵料,甚至吞食鲤、鲫鱼的卵和稚鱼,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清除。在水温低的季节,餐鱼鱼喜集群,此时可用围网和丝网捕捞,平时则在这些鱼类的活动区设刺网捕捉。有足够捕捞技术的单位,可有限制地在水库中保留少量小规格鲌属鱼类,这样既可消除小杂鱼,又能将年底长大了的鲌属鱼类捕出上市,一举两得。

2.消毒杀菌

一般水库都没有进行消毒工作,但是长期养鱼,有机质淤积和肥泥增厚,都会影响养鱼效益。因此,要在适当的时候投入一定量的生石灰进行带水消毒,杀灭寄生虫或鱼类敌害,同时,对改变水库水质也有积极的作用。

3.配套建设苗种培育池

水库在新建时应规划出鱼苗种培育池建设用地,一般100亩水库养鱼水面应配套5~7亩鱼池,以水深1.5~2m、面积1~2亩为宜。可在浅水区或库湾围拦培育鱼种,也可用网箱培育鱼种,以便适应水库多品种养殖的需求。

4.防逃设施

水库有很多进、出水口,如溢洪闸、溢洪道、输水涵洞、上游河道等,这些地方最容易逃鱼。水库防逃设施的好坏与水库鱼产量高低有密切关系,防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渔获物的安全与否。

●水库拦鱼设施应遵循如下技术要求:

(1)拦鱼设施的建造,必须服从水库工程安全和水利建设的需要,决不能因兴建拦鱼设施而危及水利工程的安全。

(2)拦鱼设备要牢固,既要经得起l0年一遇的洪峰的冲击,又要不影响泄洪排水,特别是溢洪道、输水涵洞在泄洪时流速快、漂浮物多,尤其要考虑它的牢固性。

(3)拦鱼设施必须既能拦住成鱼外逃,又能拦住鱼种外逃,还能保证鱼类安全地离开拦鱼网。

(4)拦鱼设施材料应取材容易、成本较低、经久耐用、效果好。

●水库常用的拦鱼设施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化纤拦网

①拦网的位置:通常拦网设置在溢洪道、输水涵洞等出水口的水库内侧,选择在10年一遇最大流量时流速低于0.5m/s的断面处。拦截断面除考虑流速因子外,还要勘察库岸土质是否坚实、库底地形是否平坦。要尽量避开砂石岸坡地段,以利于固定拦网。

②拦网结构:拦网由网衣、浮子纲、沉子纲、防跳网、底网,以及在网衣上起加强作用的横力纲和纵力纲组成(图6-3)。

img144

图6-3 拦网结构示意图

③拦网的安装:拦网安装有两种方法。一是埋桩式安装,将木桩或水泥桩埋入拦截断面的库底上,以固定拦网。二是抛锚式安装,网片配有足量的浮子和沉子,使拦网竖立在拦截面中,拦网与两岸相接部分,分别系上锚缆,用两只大锚固定,也可用水泥桩固定在两岸上。

④拦网的管理:拦网防逃设施,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检修,并经常清除网上的附着物。在防汛行洪期间,特别是在第一次洪水来临时,上游会带来大量的漂浮杂物,必须及时清除。情况严重时,看管人员可临时下沉拦网上纲,下沉深度0.5~1m,让漂浮物顺利通过,使拦网处的流水通畅,保证行洪和拦网的安全。拦网应在每年汛期或每次溢洪放水前安装好,不需要时,可把拦网拆下来,清洗去除网上的污物,检修后放入仓库保存待用。

(2)竹木栏栅。竹木栏栅是用竹子和木材加工而成的拦鱼设备,一般在木框上钉上直径2cm左右的竹片或小竹竿。竹片、小竹竿用聚乙烯绳编织固定成“窗栅”。汛期拦鱼时,将这种栏栅插到预先浇砌在拦截断面底部的水泥桩上。桩的一侧有“工”形槽,槽深10cm,宽度按“窗栅”木框的厚度而定。水泥桩和“窗栅”的高度要高于水库洪水位0.5cm以上。在拦截断面底部浇砌有水泥底槛,槛中有凹形槽沟,槽沟的宽度与木框厚度相匹配,以便将竹木栅下端嵌入其中。竹木栏栅由于强度较小,阻力较大,只适用于水不深、水流不急、漂浮物较少的小型水库或输水涵洞口,优点是成本低,制造简单。

(3)钢筋栏栅。用12号、14号钢丝编结的钢丝网焊接在扁钢框架上,造成一块块拦鱼栅。用4×4或5×5的角钢做框架。钢丝网网目形状以菱形效果较好。在拦鱼使用上同竹木栅栏,栏栅的高度要超过10年一遇的洪水位高度。钢筋栏栅抵御洪水冲力强,各种类型的水库都可采用,设置地点都应在水库内侧。必须指出的是,栅条排列时一定要横向排列,横向排列比纵向排列的拦鱼效果好。钢筋栏栅的缺点是造价较高,操作较笨重。

(4)电栅防逃。电栅拦鱼,是在拦鱼断面用金属导体布成电阵,利用水下电场对鱼类的刺激作用,使鱼游至电栅一定距离时,迅速改变方向,避开电场,从而达到拦鱼防逃的目的。

(5)涵洞防逃。小水库的涵洞主要是输水涵洞,作为农业灌溉或供应生活用水之用。一般流量较小,时常在放水季节防逃,用渔网拦起来,放完水,把网拆下,这都属临时措施。

(6)网箱簖。水库上游防逃,除可采用上述各种拦鱼防逃方法外,还可用网箱簖。网箱簖除能防逃外,还有除害、捕捞等功能。其作用原理是利用水库雨后径流入库和鱼类对水流的敏感性,使水库大批幼鱼和成鱼顶水上溯,虽容易造成外逃,但却是捕获鱼类的机会,故既可拦鱼又可捕鱼。

网箱簖由路网、冲网、大裹网、网箱四个部分组成。网箱簖设置地点,应选择在库区径流入口处,库面较窄、水深3~6m的地段。安装时两边路网必须接库边,平行设置并错开20~25m。网箱体的存鱼和取鱼部分一般应设在水较深的原河槽处。网箱簖作为拦鱼设施使用时,将倒须网进鱼口关闭即可。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打捞、清除黏附在网箱簖上的浮渣、杂物,保持其水流畅通,检查网具是否破损;在4~7月雨季时,每天两次从网箱体中取鱼等。

(三)鱼类养殖的方法

水库养鱼既不同于湖泊养鱼,又不同于池塘养鱼,其特点:一是库区广阔,水质肥沃,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生长,一般不进行投饲和施肥;二是水体宽敞,阳光充足,加之库水深浅不一,适宜于不同栖息习性的鱼类生活,有利于多种鱼类混养;三是水位高低幅度较大,因而形成了较大的消落区,可以充分利用消落时间,种植饲料,既能喂鱼,又可肥水;四是库岸弯曲,形成各式各样的库湾,可用来培育鱼种或精养成鱼;五是水库沿岸都有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如发展畜牧业,不仅可以增加畜产品,还可为养鱼开辟肥源,做到渔牧结合,互相促进。

1.粗放养殖

(1)放养品种。大多数水库中的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生物、水草、底栖生物和有机碎屑等。其中尤以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最多,由径流带入的有机碎屑也不少,因此,在放养上必须选择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性的鱼类为主体鱼,如鲢、鳙鱼。各类粗养水库在放养鳙、鲢主体鱼时,一般以鳙鱼为主。这是因为,水库中浮游动物比浮游植物多,另外鳙鱼在大水面中生长速度比鲢鱼快,且鳙鱼容易捕捞,回捕率高。因此,粗养水库鳙、鲢鱼的混养比例一般为8∶2或7∶3。水质较肥的小水库,或有生活废水来源的小水库,大多是浮游植物比浮游动物的数量多,则应以放养鲢鱼为主,鲢鱼的比例可占80%以上。

选择搭配鱼类时,应选不与主体鱼争饵,又能在水库中自然繁殖的种类。当然,生长快、个体大、容易捕捞等条件也是选择搭配鱼时要考虑的。适合做搭配的鱼类主要有鲂、鳊、鲤、鲫和鲴亚科鱼类,这些鱼类都能在水库中自行繁殖,但因多种原因,往往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种群,所以仍要进行人工放养。由于小水库特定的生态条件,中下层、底层鱼的生长优于大、中型水库,因此,在决定小水库放养主体鱼和搭配鱼时,一般搭配鱼所占的比例要比大、中型水库多些,可占25%~35%。在搭配鱼类中,宜少放草鱼,多放鲂、鳊、鲤、鲫鱼。

(2)放养规格。水库由于环境条件复杂,放养鱼种的规格要大,体质要健壮。一般养鱼周期定为两年的小水库,放养鲢、鳙鱼的规格要在13cm以上(表6-8)。

表6-8 不同面积的水库鱼种放养规格(单位:cm)

img145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主要根据水库中饵料资源来确定。水库中的鱼类种群数量要与天然饵料之间保持某种动态平衡。放养鱼种的数量在没有超过水库供饵能力的前提下,鱼产量与放养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是放养密度决不是越大越好,一旦鱼种放养量超过了水体的供饵能力,反而会因饵料不足而影响生长,延长养殖周期,使年产量下降。大型水体限制鱼类生长和放养密度的主要因子是饵料基础。只有合理的放养密度、适中的鱼体增重,才能获得最佳的饵料效率。

放养密度一般可用预计鱼产量等进行测算,在放养13cm以上大规格鱼种和两年养成食用鱼的前提下,可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img146

合理的放养密度,还需按照各种鱼类年生长速度、年底鱼体起捕规格和渔获量进行调整(放养具体指标见表6-9)。

表6-9 水库放养参照指标

img147

(4)日常管理。粗放养殖水库的日常管理,主要是防涝、防逃和防旱。雨季水位骤涨,拦鱼设施应及时安装。溢洪初期漂浮物较多,应有专人捞除,保证拦鱼设备的完好。干旱年份小型水库水量少,农业用水多,容易干枯,有条件的水库可调度水源加以补充;得不到补水的水库,要采取捕大留小,稀疏库鱼密度,甚至将库鱼移至池塘等其他水域暂养,以减少损失。

2.库湾养鱼

所谓库湾养鱼,就是指选择条件较好的库湾,在其与水库的连接处设置拦网或修筑堤坝,将库湾水面与水库分隔开,在其内培育鱼种或养殖商品鱼的方式。用堤坝隔成的库湾叫土拦库湾,用拦网隔成的叫网拦库湾。

(1)土拦库湾。土拦库湾实际上是一个小水库,清野除害较方便,可以通过投饵、施肥等措施获得较高产量。土拦库湾要求肚大口小,底部平坦,坝基处不漏水,枯水季节能排干清库,湾内能维持2~10m水位,无污染,水质肥沃,光照充足,集雨面积适中,洪水不大。面积以200亩以内为宜,最好不超过1000亩。

坝高应略高于水库正常水位。洪水太大,水位超过坝顶时,可在坝顶装矮网防逃。坝面应有足够宽度,坝高6~11m时,坝面宽应有3~4m,土坝坝坡的倾斜度应视筑坝土料和坝高而定。沙土坝宜缓坡,黏土坝可稍陡,高坝坡应和缓。一般坝高10m以内者,内坡取1∶(1.5~2),外坡取1∶(1~5),近坝底处应为1∶2或1∶3的坡度比。坡面可用块石或碎石护坡。为了控制水位,需安装涵管和起闭设备,还应建造溢洪道。

土拦库湾的养鱼条件较好,在充分利用天然饵料的同时,还可大量施肥、投饵,水环境也容易控制,因而土拦库湾一般用于培育鲢、鳙鱼种(搭配少量其他鱼种)。以鲢为主,可搭配10%~20%鳙鱼;以鳙为主,则不放鲢鱼。一般有三种养殖方式:

①培育夏花:从鱼苗培育成3~5cm的夏花。要求库湾的水较浅,面积在30亩以内。放养密度为8万~12万尾/亩。放养前施足基肥,肥水下塘,培育过程中采用饵料与肥料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养殖。

②培育冬片鱼种:即从3~5cm夏花培育到体长13cm以上的冬片鱼种,也采用施足基肥,肥水放鱼,追肥和饵料配合使用的办法。一般每亩可放4000尾,经3个月可长到13cm鱼种2500尾左右。条件好的库湾放养密度可更高。

③培育2龄鱼种:即将体长10~13cm的鱼种培育成体长20cm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混养,放养密度一般为1500~ 2000尾/亩,一般使用面积较大的库湾。

(2)网拦库湾。网拦库湾养鱼与土拦库湾养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面积一般较大,大的可达数千亩;网基处较低,要求枯水期也能保持2m左右的水深;网拦现多用双层拦网,设置方式与拦鱼设施相同;湾内水体与大水体相通,水位随水库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主要靠天然饵料养鱼,因而放养密度比土拦库湾小,并且主要饲养较大规格的鱼种或成鱼(表6-10)。

表6-10 新安江水库网拦库湾鱼种培育指标

img148

网拦条件较好的库湾,在技术水平较高、肥料充足的情况下,也可培养小规格鱼种,甚至从鱼苗到夏花,而且放养密度可以很高。如广东省高州水库全部采用大草培育法,投放大量绿肥培肥水质,在面积为10亩、水深为1.5~2m的一级网拦区,放养草、鲢、鳙、鲮水花5万~10万尾/亩,培育成3~5cm夏花;然后放入面积为100~180亩、水深2~3m的二级网拦区(密度为8000~15000尾/亩),培育成7cm的鱼种;最后将7cm的鱼种放入面积为800~900亩、水深8~12m的三级库湾(密度为2000~3000尾/亩),培育成13cm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一、二、三级网拦区直接连在一起。

(3)库湾养鱼的捕捞。库湾养鱼的捕捞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水较深,底部不平。新安江水库采用张网诱捕,起水率可达90%。主要方法是:在食台上大量投饵,诱集鱼群,然后逐渐将食台拖入张网内,将鱼群稳定在张网内后,将张网迅速浮起。在水深面广的库湾,可采用“赶、刺、拦、张”联合渔法捕捞;在小型土坝库湾,进行拉网捕捞,效果也不错。

3.网箱养鱼

(1)网箱养鱼对水库条件的要求。要求水质良好,硬度大于0.0011mol/L,pH值大于6.5,底质为泥沙质;四季水位较稳定,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水深在3m以上,保证箱底始终不接触底泥,以便箱内残饵及鱼的粪便能随时排出箱外,但水深也不宜过深,过深易形成温跃层,沉积于水底的残饵、粪便等因缺氧分解缓慢,一旦出现上下层水对流时,会造成水质败坏;水流交换畅通,水体流动适中,以有利于污染物输出,保持养殖水域的环境良好;光照充足,养鱼设施完善,无生活饮水要求。对于作为居民饮用水源地的水库,则不适宜发展网箱养鱼,应还清洁卫生饮水于人民。

(2)水库环境承载量的确定。水库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高投入、大量投饵的集约化养殖方式,超负荷放养极易导致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我国有些开展网箱养鱼的水库,因网箱养鱼负荷量过大造成了水质恶化,发生大规模的水华现象,不仅对渔业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水体其他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为确保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必须研究水库的环境承载能力,制订合理的水产养殖容量。

环境承载量是生态学上的概念,是指在特定水域和养殖对象条件下,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持环境友好,采用科学养殖技术和手段,实现养殖生物学安全,保证水域可持续利用,在此前提下单位水体对增养殖对象的最大承载量。水产养殖容量是环境承载量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水库环境承载量的确定方法,一般是根据养殖区历年的养殖面积、放养密度、产量以及环境因子的详细记录,推算适宜的养殖容量。一个养殖区,在多年的常规经营中,养殖产量增加到一定数值后,增长速率变慢,其产量的极值可认为是该养殖区的养殖容量。

(3)水库养鱼方法。详见后面的“网箱养鱼”,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四)鱼类资源的增殖

1.繁殖保护

在水库自然繁殖条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模拟天然繁殖的某些条件,建立半人工或全人工的鱼类产卵场,是补偿水库自然繁殖条件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

(1)设置人工鱼巢。为草上产卵鱼类辅设人工鱼巢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

(2)保护草上人工产卵场。在繁殖季节,草上产卵鱼类有从底层游入沿岸沉水植物分布区去产卵的习性。

(3)人工模拟产卵场。模拟鲤科鱼类自然产卵条件,在水库中创造一定的人工水流,使它们在人工鱼巢上自然产卵,在我国也取得可喜成绩,并在逐步推广应用。

同时,在水库水量运行时,通过改变库水调度,在不影响主要水利任务的条件下,创造有利鱼类繁殖的条件。在水库主要鱼类产卵期间,应尽可能保持库水位稳定。在水库下游,为创造适宜的产卵条件,可以采用泄放几次人造小洪峰的方法。

2.人工放流

水库人工放流方法同湖泊人工放流方法基本一样。通过人工放流,可以改变水库鱼类区系组成,提高食物链短的和经济价值高的种类的比例,同时必须采取措施,使某些种类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抑制另一些种类的生存竞争能力。

我国不少大中型水库中每年人工放流大量鲢、鳙、草鱼等大中型经济鱼类的鱼种。人工补充水库中这种无法自然繁殖的种群后代,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饵料生产大型经济鱼类。当其达到商品规格即予捕捞,这些渔获对象通常为未达性成熟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质与粗放式养殖是相同的,因此严格地说,应该是人工放养;但是,其中有些种类,如鲤、鲫、团头鲂、鲴等,可以在水库中自然繁殖,这些鱼类经放流之后,就可依赖其自然繁殖来增加和积累种群的丰度。

3.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是水库鱼类资源增殖的重要途径,其方法同湖泊引种驯化一样。但如果引入鱼不能繁殖,如鲢、鳙、草鱼引入没有大型河流的水库,一般繁殖都不能成功,这种引种方式,只能算作育肥饲养或阶段放养。有些种类可以在水库中正常产卵,但不能成活,如鲢、鳙、草鱼在大中型水库,因为河道不长,其产卵场距河口很近,产出的卵很快就流入静水中,因溶氧不足或被泥沙掩埋而死亡。如将团头鲂引入有水草的水库,一般可以繁殖后代并能成活。引种驯化工作不仅获得了生物学效果,而且还形成稳定的经得起捕捞的种群,有了渔业效应时,才算达到了目的,这种结果称为归化。如云南滇池等水域,从太湖引种太湖新银鱼,形成了稳定的渔业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水库引种驯化的目的:一是恢复水库的原有种类。某种鱼类以往曾栖息于该水域,但由于某种原因而绝迹,如果水域条件没有变化,可以从其他水域引入这种鱼类,使之在原有水域重新恢复起来。我国一些水库水位变化大,在干旱年份甚至将死库容以下的水抽出用于灌溉;或有的水库大修时,水全部放干,致使一些经济鱼类绝迹。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在重新蓄水后,将原有的经济鱼类恢复起来。二是充分地开发水体的群落生态环境和饵料资源,改变水库鱼类区系,抑制经济价值较小的和有害的生物。我国许多水库放养鲢、鳙之所以能增产,就是因为鲢、鳙利用了这些水域中的浮游生物。同样道理,放养鲴亚科鱼类可以利用水库中的腐屑,将这些饵料资源转化为鱼产量。三是提高水库的经济效益,建立水库营养价值高、抗逆力率强和经济价值、饵料价值高的稳定渔捕群,如虹鳟、银鱼。

水库引种驯化工作的步骤和措施同湖泊引种驯化,这里不再重复。影响水库引种驯化成败的因素主要有:

(1)产卵基质和水文条件。各种鱼类在进行生殖活动时,对产卵基质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如鲤、鲫等要在有水草或被淹没的陆草上产卵,附着基质的有无对它们的产卵有一定的影响;某些鲌属鱼类,对产卵基质要求不苛刻,砂砾、水草或漂浮的草根上都可以产卵。

(2)水文条件。鲢、鳙、草鱼等鱼类,不仅要求一定的流速和水位上升,也需要一定的流程。如果流速和水位变化满足其产卵要求,但流程太短,发育中的胚胎进入静水区而沉入淤泥中,则仍然不能孵化和存活。水位波动太大的水库,草上产卵鱼类虽然在浅水处产下了卵,但往往因为水位退得太快,部分胚胎来不及孵化出膜而被干死。

(3)饵料基础。饵料基础对水库引种驯化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引种生物能否发展成优势种群,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个水域中,如果有某种饵料尚未被利用,引种吃这种饵料的鱼类就较易获得成功。我国许多水库都缺乏食腐屑、浮游生物、周丛生物和水草的鱼类,如鲢、鳙、鳊、鲂和鲴亚科鱼类等,因此,引种这些鱼类,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

(4)病原生物。对本地区危害不大的病原生物,遇到外地区的鱼类,就有可能暴发为严重的疾病,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另外,引种鱼类进入新水域,由于环境的剧变,反馈能力降低,也易招致急性病虫害。所以引种前要对原水系和拟引种地水域的鱼类病原体作系统的调查,如发现有可疑的病原体,就要进行隔离检疫和消毒工作。如果病原生物危险很大,就只好以携带病原体可能性较小的鱼卵和仔鱼作为引种材料,或将鱼卵孵化、仔鱼在池塘中培养到较大时再放入引种水域,这样能够避免或减少病原生物传播的威胁。

(5)竞争者。鱼类引入一个新水域后,与原有鱼类间的相互竞争、排斥是异常激烈的。竞争的范围很广泛,如饵料、繁殖场所、栖息空间等。种间竞争往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一种鱼类在竞争中占优势,另一种鱼类占劣势,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结果。

(6)敌害生物。凶猛鱼类会不同程度地危害鱼卵、仔鱼和稚鱼,甚至会吞食个体较大的幼鱼。在高纬度和中亚高原区自然条件严峻,鱼类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