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栽培生产的设施条件

栽培生产的设施条件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卫生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保障,应该时刻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做到清洁生产。合理安排配料间→灭菌间→接种室→培养室→菇房或大棚,使其形成一条流水作业的生产线,以提高栽培工效和保证产品的质量。菇房的通风设施有门、窗、拔风管等。地下部分设进风管,新鲜空气由进风管进入菇房,从拔风管排出。

项目二 栽培生产的设施条件

栽培料处理有多种方法,可以用生料、熟料、半熟料、发酵料等多种方式栽培,其中发酵料较好,因为它易操作,成本低,可在室内栽培,也可在室外栽培,可以袋栽、箱栽、床栽或者畦栽培。

食用菌栽培模式不同,所需的设施也不同。

一、常见的栽培模式及所需的主要栽培设施简介

(一)发酵料地畦或畦床架栽培工艺

工艺流程:配料预湿→建堆发酵(6—4—3—2天翻堆)→铺地畦或畦床架→播种→覆土调水→搭拱棚保温发菌→再覆土调水→出菇管理。

这种栽培模式所需的设施主要是室外塑料大棚或床架、塑料小拱棚,如图5-17、图5-18所示。

img45

图5-17 塑料大棚

img46

图5-18 塑料小拱棚

(二)发酵料菇房畦床栽培工艺

工艺流程:配料预湿→建堆发酵(6—4—3—2天翻堆)→菇房铺畦床播种→覆土调水→保温发菌→出菇管理。

这种栽培模式所需的设施主要是菇房及室内床架,分别如图5-19、图5-20所示。

(三)发酵料袋料栽培工艺

工艺流程:配料预湿→建堆发酵(6—4—3—2天翻堆)→装袋播种→发菌管理→搭棚入棚→脱袋覆土→浇水调水→出菇管理。

这种栽培模式所需的主要设施如下。

(1)发菌期:①发菌培养室(见图5-21);②发菌塑料棚(见图5-22)。

(2)出菇期:室外塑料大棚或塑料小拱棚(见图5-17、图5-18)。

(四)熟料栽培工艺

工艺流程:备料(备种)→培养料发酵→装袋或瓶→灭菌→接种→发菌期管理→覆土→出菇期管理→采收。

(1)前期制栽培袋:如同制原种或栽培种的设备,原料场地及配料设备,灭菌及接种设施,发菌培养室等。

(2)发菌期:①发菌培养室(见图5-21);②发菌塑料棚(见图5-22)。

(3)出菇期:室外塑料小拱棚或塑料大棚。

有的室内出菇也需要菇房及床架,如图5-23所示。

img47

图5-19 菇房

img48

图5-20 室内床架

img49

图5-21 发菌培养室

img50

图5-22 发菌塑料棚

img51

图5-23 菇房及床架

二、栽培设施条件要求

(一)环境卫生及消毒

环境卫生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保障,应该时刻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做到清洁生产。一批菇栽培结束后,应及时将废料清理出菇房,要将菇房清洗干净,待床面竹片晾干后,用克霉灵药剂将竹片正反面、地面、墙壁全部消毒,然后用紫外线灯光杀菌,或用气雾消毒剂进行消毒灭菌,最好采用紫外线、生石灰臭氧消毒方法,此法安全、可靠、彻底。

(二)优化规划

合理安排配料间→灭菌间→接种室→培养室→菇房或大棚,使其形成一条流水作业的生产线,以提高栽培工效和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菇房设施要求

(1)菇房:可用空闲民房或采用普通的建筑材料建造,墙面用黄沙水泥粉刷,粉刷层要求厚一些,要求抹紧抹光,地面为水泥地坪;菇房地面面积视规模而定,有条件的可用泡沫塑料板保温材料吊平顶,起保温保湿作用。

(2)床架:一般民房宽度为3.8m,只能设置一大一小两排床架,床架可用33角钢或木材制作,中间大床架宽1.2m,一面边墙的小床架宽0.8m,床架面设4~5层,可用竹片铺床面,底层床距地面30cm,顶层距吊顶0.5~1.0m,床面间距为55~60cm;走道宽70cm左右。

(3)控温通风防虫:菇房配置2匹家用空调1台,安装在中间走道一头的墙上方;中间走道的另一头设置上下通风窗(50cm×80cm),下窗底边距地面10cm,上、下窗间距为1m,另一条走道也需开通气窗;为了便于操作,菇房可对开两个门,要求门窗关闭时密封性好,并设置纱门窗,通风时防止虫害侵入。

(四)菇房的种类

菇房的建筑形式有地上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三种,常用的是前两种。

1.地上式菇房

地上式菇房(见图5-24)有多种,其中单独平房式和多间相通式较为常见。最常用的菇房是单独平房式的砖砌拱形菇房,其优点如下:①造价低,每平方米造价约60元,适合农村和城市建造;②保温和保湿性能好,拱形菇房顶可设隔热防寒层,菇房北门和外廊连通,可防寒风直接吹入,冬季有地火,地下烟道连至各菇房,能提高室温,砖砌结构和水泥地面保温性能好;③通风性能好,每间菇房设拔风管,高出屋顶50 cm以上,南北墙设窗户,并加窗纱防蝇侵入;④管理和消毒方便,菇房为双间,设外廊,管理方便,一旦有杂菌发生,即可隔离或封闭,不致扩散蔓延,拱形顶或墙面若有冷凝水珠,能从拱形顶内壁或墙壁流至排水沟内,不滴入料面和菇体上,以减少杂菌污染,由于菇房和地面是砖或水泥构筑,一茬菇栽培结束,便于冲洗和消毒。菇房的通风设施有门、窗、拔风管等。

img52

图5-24 地上式菇房

1—拔风管;2—上窗;3—门;4—地窗

2.半地下式菇房

建造半地下式菇房时,先在地面挖深2m左右(视地下水位而定,可深可浅)的坑,从坑内砖砌墙面直达地面以上2.5m左右,地上墙也可用泥土堆成,但不及砖砌墙坚固。屋顶面可筑成半坡形,与地面角度为30°左右,屋脊每隔4~5m设一拔风管,直径为40cm。地下部分设进风管,新鲜空气由进风管进入菇房,从拔风管排出。由于半地下菇房一半在地下,能节省造价和保温,并兼有地上式菇房和地下式菇房的优点,因此,在北方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普遍应用。

(五)菇棚

食用菌栽培除利用空闲房屋做出菇室外,也可搭建简易菇棚。采用室外菇棚可以充分利用休闲地扩大栽培面积,增加产量,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菇棚的建造可利用自然温度、适宜的温湿度和充足的光照、氧气等生态优势条件,还可通过揭盖大棚上的薄膜和草帘,调控生态条件,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节省能源,改善保温、保湿性能,加大昼夜温差,增加光线和氧气,更加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半地下菇棚是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栽培食用菌常用的设施,它既保证了食用菌在风大、气候干燥、寒冷的北方地区栽培良好,又能使食用菌栽培管理比南方更方便,并达到优质高产的要求。所谓半地下菇棚,就是在地下挖一个长方形的深沟,沟边地面上打上墙,顶盖塑膜(塑料薄膜)和草帘等而建成的栽培场所。

1.半地下菇棚的优点

(1)造价低廉。以建一座30m×3.5m普通模式半地下菇棚为例,除投工外,仅需200~300元的材料费,而建造一幢同样投料面积的菇房,需投资上万元。

(2)冬暖夏凉。半地下菇棚用土壤做墙壁,覆塑膜做房顶,保温性能好,冬季夜间加盖草帘保温,白天揭开草帘利用阳光增温,夏季白天盖草帘防热辐射。建造和管理得当的半地下菇棚,能延长栽培期或基本实现周年栽培。

(3)通风性能好。设有通风管和拔风管(或天窗),关闭方便,可根据需要进行通风换气。

(4)保湿性能好。棚壁和地面皆为湿土,保湿性能好,产菇期隔数天喷水即可满足出菇时子实体对湿度的要求。

(5)光照好。墙上开有排风窗和塑膜顶,根据光照需要揭开和覆盖棚顶草帘即可调节光照强度

(6)便于消毒。一个栽培周期结束后,可于晴天将棚顶塑膜揭下用药液浸泡、冲洗,晒几天棚沟,铲除一薄层棚壁土,再用石灰乳喷刷消毒。

2.半地下菇棚的建造

场地选择在地势高燥、开阔的平地,土质以壤土或黏土为好,有水源。为了便于管理,一般建在庭院和村旁的树荫下。

建造时,挖半地下菇棚通管、菇室、进出道口,风管底部深度与菇室相等,并在底部挖涵洞相通,涵洞内设置启闭严密的阀门。将棚沟壁削整齐,铲除地面余土,并使地面有倾向进风管的坡度,以利通风。把挖掘出的土壤用干打垒夯成棚沟地上墙部分。墙高按菇棚类型要求不同而异。在一般情况下,温暖地区墙要高,棚沟要浅;寒冷地区墙要低,棚沟要深。墙上留不留窗或排风口,也是根据菇棚类型要求而定。若墙上留窗或排风口,每隔3m开一个,大小为40cm×40cm。

在挖成棚沟和做好棚沟地上墙后,即可在棚沟墙上架设水泥或竹、木横梁,覆盖塑膜,塑膜外用竹片或塑料绳压紧固定,棚顶每隔3~4m开一个40cm×40cm活络天窗,如果菇棚两侧墙上已开排风窗口,则不必开天窗。再在棚顶塑膜上覆盖草帘或麦秆。最后,安装门窗,并根据需要在菇室内设置床架、地面四周挖排水沟即可启用。

3.菇棚类型

为适应多品种食用菌栽培的需要,在原有普通型菇棚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具有各种特性的半地下菇棚模式。

(1)普通型菇棚。

①规格要求:菇室长10~30m,宽3~3.5m,高2~3m(含地上墙0.6~1.4m)。菇室内一般不设置出菇架。菇室数目可按投料需要建成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②温度:白天揭开棚顶草帘,让阳光照晒增温,夜间覆盖草帘保温。夏季气温高时,增加草帘厚度防止热辐射,可以降低菇室温度。从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看,春秋两季能满足低、中温型平菇、滑菇、真姬菇和银耳的出菇温度要求,在夏季能满足中、高温型平菇等的出菇温度要求。

③湿度:只要每天或隔天喷水一次,即可达到90%左右,能满足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要求。

④光照和氧:普通型菇室光照,一般不需进行管理即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在4月和11月,为保持菇室温度,可适当关闭或夜间全关闭风管和门窗,但白天气温高时,应适时开启通风,否则会影响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2)封面型菇棚。

①规格要求:菇室长10~20m,宽3~4m,高与普通型菇棚相似,但地下部分加深0.5~1m,地面墙高30~40cm,密闭无窗。两头有出入道口和密闭的门窗。棚顶可用塑膜和草帘等覆盖(见图5-25),但须增加草帘的厚度,以降低菇室亮度,菇室内多设置排放架,有单列式和多列式两种。

②温度:这种菇棚保温性能好,春、秋两季菇棚温度为15℃左右,能满足子实体正常生长。例如黄河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13~0℃时,用土暖气稍加温菇室,温度即为5~20℃,可满足生产优质金针菇的温度要求;7月气温在24~32℃时,菇室温度比气温常常低10℃,夜间菇室温度为10~18℃,略低于气温1~3℃,金针菇可以照常出菇。

③湿度:子实体生长期,每隔一天或3~4天喷水一次,即可达到出菇时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要求。

④光照和通风:发菌期菌丝在封闭、黑暗的菇室内能正常生长,开袋后,启开风管和道口时,有微弱散射光透入菇室,有利于原基形成。密闭菇室长菇后,环境黑暗,有利于优质菇的生长,并能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菌柄延伸,抑制菌盖生长和开伞。

(3)光亮型菇棚。

img53

图5-25 封面型菇棚

img54

图5-26 光亮型菇棚

①规格要求:菇室规模与普通型菇棚相同,但场地最好设在“七分阳光三分阴”的阔叶树下,棚顶不盖或少盖草帘,让较强的散射光和部分直射光透入菇室,并要求场地地势稍高,菇室通风性能好(见图5-26)。

②功能:栽培场地设在阔叶树下,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有利于强光照型食用菌(香菇、黑木耳、灵芝等)生长。例如在黄淮、黄河以北地区,4月中旬播种袋栽的黑木耳,光亮型菇棚发菌需50天左右。6—9月份出耳,每日上、下午各喷水一次,可达到黑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湿度的要求。启开菇室进风管和排风管,子实体生长正常,无不良现象,子实体色深、朵大、肉厚,吸水量较大,质量好。

(4)浅型菇棚。

①规格要求:菇室规格与普通型菇棚相似,不同之处是地下深度仅有30~40cm,地上墙高1~1.6m。

②功能:根据栽培试验,7—8月份,大气的昼夜温度差为10~14℃时,浅型菇棚内则为2.5~8℃,明显小于气温变化,有利于草菇生长,又由于浅型菇棚浅,增温效应明显,栽培草菇时比室外栽培能提前或延长一个月以上。每天喷水一次,即可达到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湿度的要求,比室外栽培少喷水1~2次,经济效益明显。

(5)宽型菇棚。

①规格要求:菇室宽4~6m,其他规格要求与普通型菇棚相同。

②功能:宽型菇棚昼夜温差大,易满足香菇转色和原基发生的要求。其他性能与普通型菇棚相近似。

(6)窄型菇棚。

①规格要求:菇室长10m、宽3m以下,其他规格要求与普通型菇棚相同。

②功能:菇室温度和湿度比普通型和宽型菇棚稳定,易满足猴头菇子实体生长的要求。通风系统与普通型菇棚完全相同,在春、秋两季白天开启通风,夜间全关或部分关闭进风管,就可以满足猴头菇生长期对氧气的需要。

(7)注意事项。

各种半地下式菇棚是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设计的,能满足各类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要求,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但各类菇棚模式通过人工管理或调控后又有一定的调节范围,除封闭型是栽培金针菇专用菇棚外,其他模式在类似生物学特性的食用菌中可以相互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广泛性。如宽型菇棚可用来栽培平菇,普通型菇棚可用来栽培香菇,光亮型菇棚可栽培猴头菇和草菇等。另外,在建造半地下式菇棚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建造菇棚的土壤不是黏土或壤土而是沙壤时,必须采取防塌措施。菇棚四周排水沟要畅通,防止积水从排水沟透漏入菇室;投料量大的多列式半地下菇棚的通道要略高于菇室,以防止积水,其宽度以能通行小平车为宜。

②半地下菇棚的宽度除栽培香菇的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塌顶事故,跨度大的棚顶,下大雨易积水形成水泡而损坏塑料膜,且温度、湿度不如普通型和窄型菇棚稳定。另外,两幢半地下菇棚之间的距离一般以3m为好。因为宽度较大的棚壁坚固,保温效果好;沟底要有适当的坡度,进风管和排风管有较大高差,以利空气对流。

③冬季、夏季进行栽培的半地下式菇棚,须采用相应防寒和防暑措施,如棚顶膜做成双层(两层膜间留一定距离),有利于保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