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哺乳动物生态

哺乳动物生态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雪山目前记录的非飞行性哺乳动物有101种。哺乳动物在大雪山的垂直分布非常明显,其中只有3种,即豹猫、赤麂和社鼠,从河谷到高山均有分布,在各种栖息地中都能发现其踪迹。仅分布于这一垂直带内的最重要保护动物为豚鹿。

五、哺乳动物生态、垂直分布

大雪山地理位置特殊,山体高峻,绝对海拔与相对海拔均较高(分别为海拔3504m和海拔2440m),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样,植被的垂直分异显著(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1989)。由于不同类群进化历史的不同,对环境、生态条件需求的差异,生活于该地区的哺乳动物随着山体的抬升,也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

因翼手类动物主要在低海拔、热量较多的地区活动,未能在不同海拔高度上采集到标本,在此仅讨论非飞行性的哺乳动物(即不包括翼手类)垂直分布。其中大、中型哺乳动物的分布范围主要依据本次科考中野外调查、访问来确定,而小型哺乳动物则通过实地标本采集确定其栖息的地区。

大雪山目前记录的非飞行性哺乳动物有101种。据对这些动物的采集地、观察地海拔高度、栖息地类型的分析(有关其垂直分布与栖息地分布见附录1)。哺乳动物在大雪山的垂直分布非常明显,其中只有3种(2.56%),即豹猫、赤麂和社鼠,从河谷到高山均有分布,在各种栖息地中都能发现其踪迹。而更多物种的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带状特征,并且还与栖息地植被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尽管在不同垂直带间会相互有重叠。

(1)海拔1000~1300m:在这一区域内,植被类型属于沟谷雨林、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及其上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栲类石栎林),这一区域也为大雪山主要的农业耕作区。仅分布于这一垂直带内的最重要保护动物为豚鹿。除了前述几种广泛分布的物种外,在此带分布的其他哺乳动物有28种,其中多数为亚洲热带种,分布的海拔相对较低,如大臭鼩、长尾大麝鼩、南小麝鼩、树鼩、蜂猴、黄腹鼬、食蟹獴、大灵猫、小灵猫、白腹巨鼠、鲍氏硕鼠、银星竹鼠等。主要为华南区种类和东洋区泛布种。

(2)海拔1300~2000m: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植被的代表类型为罗浮栲林,也为本地区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多具次生性质。除了广泛分布的物种外,在此带有分布的其他哺乳动物有65种,其中有许多是从低海拔地区延伸分布至此,如大臭鼩、长尾大麝鼩、树鼩、蜂猴、黄腹鼬、毛耳飞鼠等,也有不少物种是从此带才开始有分布,如鼩猬、微尾鼩、穿山甲、貉、赤狐、黑熊、青鼬、鼬獾、果子狸、野猪、白斑小鼯鼠、黑白飞鼠、隐纹花鼠、明纹花鼠、中华姬鼠、屋顶鼠、大绒鼠、银星竹鼠等。本带仍以亚洲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但西南区成分明显增加。

(3)海拔1800~2300(2400)m:主要为思茅松林,也有马缨花林和桤木林、草坡。生活于这一垂直带中的哺乳动物,相较于前一带,其物种与数量均相对较少,如鼩猬、白尾鼹、长吻鼹、树鼩、穿山甲、黄鼬、黄腹鼬、豹猫、野猪、云南兔、高山姬鼠、中华姬鼠、黄胸鼠、小家鼠等36种,但其中有仅在本带出现的物种——长吻鼹。

(4)海拔2000~2600(2800)m:为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这是该保护区的核心地带。组成森林的树种以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植物为主,尤以壳斗科植物占优势。由于很少受人为干扰,森林保持着原始状态,外貌整齐、物种繁多、结构复杂,生态系统功能良好,保存着丰富的哺乳动物资源,有鼩猬、长吻鼩鼹、白尾鼹、大爪长尾鼩鼱、灰褐长尾鼩鼱、小长尾鼩鼱、云南缺齿鼩鼱、微尾鼩、蹼足鼩、豚尾猴、熊猴、灰叶猴、黑长臂猿、赤狐、豺、马来熊、黑熊、青鼬、黄腹鼬、黄鼬、小齿灵猫、果子狸、豹猫、云猫、云豹、豹、林麝、毛冠鹿、赤鹿、林麂、水鹿、斑羚、霜背大鼯鼠、侧纹岩松鼠、云南攀鼠、安氏白腹鼠、刺毛鼠、白腹巨鼠、大齿鼠、黑腹绒鼠、银星竹鼠、豪猪、帚尾豪猪等89种分布于这一垂直带中,占大雪山哺乳动物的76.1%。其中大爪长尾鼩鼱、小长尾鼩鼱、云南缺齿鼩鼱、蹼足鼩、短尾猴、灰叶猴、黑长臂猿、马来熊、小齿灵猫、云猫、云南攀鼠、安氏白腹鼠、大齿鼠、黑腹绒鼠等14种仅出现于这一垂直带,大部分珍稀濒危保护物种都集中分布于这一带。本带即富含典型的亚洲热带—亚热带成分,又有许多横断山、喜马拉雅—横断山的特有类群,但后者稍多于前者。

(5)海拔3000m以上:主要为云南铁杉林、苍山冷杉林、各类竹林、亚高山灌丛与草甸。尽管该区域自然条件较差,但由于此带具丰富的草地、竹林及相对较高的海拔,为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及湿带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活动场所,因此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哺乳动物生活于此,如鼩猬、长吻鼩鼹、长尾鼹、黑齿鼩鼱、灰褐长尾鼩鼱、小纹背鼩鼱、微尾鼩、赤狐、豺、黄鼬、豹、野猪、林麝、毛冠鹿、赤麂、林麂、水鹿、鬣羚、斑羚、巢鼠、中华姬鼠、社鼠、大绒鼠、昭通绒鼠、高原松田鼠、银星竹鼠、豪猪等25种,其中长尾鼹、小纹背鼩鼱、笔尾树鼠、高原松田鼠等4种仅发现于此带。此外,一些物种在此带的出现,明显地扩大了其分布的海拔范围。如鼩猬一般分布于300~2700m(Corbet and Hill,1992),但本次考察在海拔3000m左右的地方采集到了鼩猬;微尾鼩原报道生活于海拔3000m以下(Corbet and Hill,1992),本次考察于大雪山主峰海拔3500m附近采集到该物种的标本,其分布的海拔高度分别提高了300~500m。本带横断山、喜马拉雅—横断山成分明显占优势,显示出西南区的区系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