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壤成因分析

土壤成因分析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永德大雪山是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向南延伸形成的,并是滇西南“帚状山系”中海拔最高的山地。因此,地形地貌因素成为该地区土壤形成条件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使保护区土壤的垂直分布尤为明显。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生物的积累和分解旺盛,富积了植物所需的养分及腐殖质,形成保护区肥力较高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带来氮素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富集,加快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一、土壤成因分析

1.母岩、母质

保护区成土母岩主体为海相沉积的砂砾变质岩,可分为砂岩、砂页岩、片麻岩、石灰岩、玄武岩、泥岩等,此外还有少量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大岩房、小雪山、孟透山、薄刀山、干龙洞槽子、大快口梁子西坡等地以石灰岩为主,有大面积出露地表的石灰岩;蛮乃雪山、大明子山、大快口梁子东坡及东北坡、曼来等地以砂岩、砂页岩、片麻岩、泥岩为主;其他地区以砂岩、砂页岩、片麻岩、玄武岩为主。母质主要由坡积母质及残积母质构成,坡积母质主要分布于山麓及山的中部,残积母质主要分布于山脊及分水岭附近,此外还有少量的位于河流河漫滩及谷底的冲积母质。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影响极为明显,母质不同,形成的土壤也不尽相同,母岩母质是划分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

2.地形、地貌

永德大雪山是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向南延伸形成的,并是滇西南“帚状山系”中海拔最高的山地。由于陆地抬升运动和流水的强烈切割,地面破碎,山峦起伏,形成谷地与高中山相间的地貌形态。地貌类型的复杂多样,强烈影响着热量和水分状况的重新分配,直接影响到植被分布与土壤形成。因此,地形地貌因素成为该地区土壤形成条件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使保护区土壤的垂直分布尤为明显。

3.气候

保护区气候特点:四季如春,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小,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雨量充沛,降水集中,雨季多雾雨,空气湿度大,冬春遇雨即降雪,连续积雪最长半年,年均温17.4℃,年积温(>10℃)6313.6℃,年均降雨1655mm。气候受高大山体的影响,呈垂直分布,立体气候显著。从大雪山山脚的南景河到大雪山山顶具有南亚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等垂直气候类型。海拔960~1500m的半坡深谷地带,年平均温度在18~21℃,降雨700~1600mm;海拔1500~2500m的深涧峡谷地带,年平均温度在10~18.7℃,降雨1300~1900mm(如海拔2408m的银厂街,年降水量为1871mm);海拔2500~3504m的山顶高峰地带,年平均温度10.3℃,1月5.9℃,6月14.6℃,极端最低温度0℃以下,降雨1900~2500mm(如海拔3200m的大雪山大坡头,年降水量为2126.8mm)。

这种显著的立体气候深刻影响了土壤的发生和演化,也决定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形成了明显的山地土壤垂直分布。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是十分复杂的,它直接影响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水分和热量条件,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从而影响土壤矿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对土壤形成过程起着极大的作用。

4.生物

生物是土壤形成的直接因子,对土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保护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茂密,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亚高山灌丛草甸、竹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少量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生物的积累和分解旺盛,富积了植物所需的养分及腐殖质,形成保护区肥力较高的土壤。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植被盖度大,加上气候温凉,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减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形成棕黑色的腐殖质层。有机质的积累,带来氮素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富集,加快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同时,植被覆盖降低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由此可见,生物对土壤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