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北大豆的品种类型及主要推广品种

东北大豆的品种类型及主要推广品种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北大豆均属于春大豆类型,即春天播种,秋季收获,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制地区大豆的生育期从北向南逐渐增加,最北部的品种生育期只有90天,而最南部可达150天。东北三省各类型品种的实际生育日数又有所不同。具有发达初生根系和较弱的后生根系品种,称为初生根型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能。解放后经过50年的育种研究,东北大豆的产量潜力有了较大提高。

第三节 东北大豆的品种类型及主要推广品种

一、东北大豆的品种生态类型

对一个品种试验来说,我们通常所得到的实测产量应是品种的产量表现。一个品种的产量表现是由品种的适应性稳产能力与品种的产量能力共同决定的。环境通过这对矛盾起作用,可用下式表达:

环境条件─→产量能力与适应能力─→产量表现

品种的生态类型就是直接影响品种的适应-稳产能力的性状。而品种的生态类型的产生主要由生态环境条件如光、温、降水、土壤、生物因子等所决定的。由一个或多个生态因子作用形成了大豆的生态性状,多个生态性状综合到一个品种上就形成了品种的综合生态类型。只要是自然条件对产量的形成占有主要地位,这种生态型的存在也是必需的。因而也将是长期的。

(一)生育期类型

东北大豆均属于春大豆类型,即春天播种,秋季收获,一年一熟。在辽宁省则有少数地区麦后复种大豆,一年二熟。

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制地区大豆的生育期从北向南逐渐增加,最北部的品种生育期只有90天,而最南部可达150天。可以分为超早熟、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极晚熟等类型。东北三省各类型品种的实际生育日数又有所不同。

表7-1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类型

img47

表7-2 生育期对大豆品种稳产性的影响

img48

试验证明,在吉林省公主岭,生育日数为125天左右的中熟品种较生育日数132~140天的中晚熟、晚熟品种有较好的稳产性,在敦化则以生育日数为12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有较好的产量稳定性(表7-2)。

(二)结荚习性类型

表面上看,结荚习性类型与降水量、土壤肥力有关。但却不然,因为在降水量偏多、肥力高、产量要高的情况下也有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分布。相反,在肥力较低时,产量也较低时,也有有限性品种存在。大豆结荚习性类型实质上是由土壤供肥特点所形成的。供肥特点包括供肥强度和持续时间两个方面。供肥强度大、持续时间又较长就形成了有限结荚习性适应类型。相反,供肥强度弱,持续时间短就形成了无限结荚习性的生态类型。强度中等,持续时间也中等就形成了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类型。而供肥能力的强弱与持续时间长短又与降水、地势、土壤类型及肥力、生育期长短有关。因而就形成了先降水多的地区、生育期较长的地区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多,相反则较少。这从辽、吉、黑三省的地方品种的品种类型分布中明显见到(表7-3)。

表7-3 东北三省地方品种的结荚习性类型分布

img49

注:辽宁省和吉林省均是从西到东降水量逐渐增加。

试验表明,在吉林省,大豆生育期降水量为350~600毫米的地区,以无限结荚习性品种的稳产性最好,其次是亚有限型,有限型品种最不稳产。降水量为500~650毫米的地区,无限、亚有限和有限型品种的稳产性相差不大。降水量650~1000毫米的地区,有限型品种最为稳定,无限型品种最不稳产,亚有限品种居中(表7-4)。

表7-4 不同降水条件下结荚习性类型与稳产性的关系

img50

注:Ⅰ、Ⅱ、Ⅲ分别代表不同年份

(三)抗倒伏性类型

大豆品种的抗倒伏类型是由某一地区的光照、肥力的相对比例所决定的生态性状。光照与肥力相对比较,比例愈大,即光照相对充足,品种倒伏的可能性越小。相反,品种的倒伏可能性就大。因此,越是肥力较高,降水较多,光照较弱的地区越需要种植秆强、抗倒伏性能强的大豆品种。而在肥力较低、降水较少、光强度大且照射时间长的地区则对品种的抗倒伏性能要求较低。各种抗倒伏类型的品种在各自的条件下能保持较好的适应能力,因而产量的稳定性也较好。

表7-5 几对抗倒伏性不同等位基因系的稳产性比较(公主岭)

img51

试验表明:在公主岭吉林省农科院试验地条件下,抗倒伏性中等至较强的品种有较好的稳产性,而抗倒伏性弱者,特强者的稳产性均较差(表7-5)。

(四)叶形大小

大豆品种叶形大小也与光照与土壤肥力的相对比例有关。光照与肥力的比例越大,品种的叶形较大才更能充分利用光照条件。而光照与肥力的比例较小时则需要较小叶类型,以便于调节冠后受光姿态。因此,在东北三省的西部较干旱,光照充足的地区,往往较大的圆形叶品种较多。而在多雨、光照较少且肥力较高的中、东部地区,小形的披针叶类型较多。在这样地区,也有有限型、大圆叶品种种植,但一般采用稀植,而使群体叶面积系数不致过大。

试验表明:较大叶形的品种在日照充足的金宝屯。表现出稳产能力较强,而在榆树、公主岭条件下则以较小的尖叶形品种稳产性较好(表7-6)。

表7-6 品种稳产能力与叶形的关系

img52

注:金宝屯3年资料,生育期间降水为350~480毫米;榆树5年资料,生育期间降水变幅为480~600毫米;公主岭3年生育期间降水量变幅为420~506毫米。每组相比较的品种成熟期及结荚习性均相近或相同。

表7-7 不同叶形大豆品种适应能力对产量表现的影响

img53

注:圆叶品种、上第5叶片的叶面积为84.1平方厘米,尖叶品种为61.6平方厘米。

采用圆叶品种5个,尖叶品种组5个,各种植在金宝屯、公主岭、长春三个降水量、日照时数不相同的地点。结果表明,圆叶品种对降水量较少、日照时数较多的金宝屯条件适应能力较好,比尖叶品种组产量高。相反,尖叶品种组在公主岭、长春两地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产量较高(表7-7)。

(五)对病虫害的抗性

抗病品种能使品种在不同发生程度的年份保持较为稳定的产量而表现出适应-稳产能力较强。感病品种往往在病虫害发生轻或不发生年份产量较高,而在大发生年份导致严重减产,产量非常不稳定(表7-8)。

表7-8 品种抗病性对稳产性的影响

img54

(六)对生理病害的抗性

对生理病害的反应如耐(抗)盐碱性,抗(耐)旱性,抗(耐)涝性,对各种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多反应的特性等都属品种的生态性状。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对某种原因形成的生理病害表现出抗(耐)性,因而能够使品种的产量潜力得到较充分发挥,提高产量。

(七)根的生态类型

大豆植株具有向土壤深层伸展的初生根系,也有主要分布在10~15厘米上层土壤的后生根系。具有发达初生根系和较弱的后生根系品种,称为初生根型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能。而一些品种具有发达的后生根系和较弱的初生根系,抗旱性较弱,对土壤上层土壤的水分及肥力反应敏感,称为后生根型品种。而既有发达的初生根又有发达的后生根系的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推广面积较大的大豆品种所共同具备的。例如,曾在吉林省不同时期推广面积最大的吉林3号、九农9号、吉林20、长农4等品种均属此类型。

表7-9资料说明:初生根发达的吉林8、比松等品种在其主要根系所处层次(20厘米以下)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受害更重,干物质较1980年正常年份减少31%~46%,而次生根发达的科索、吉林13、吉林17等品种,由于能及时利用小雨对0~10厘米表层土壤补充的水分,其干重下降明显减少,说明次生根型品种对土壤上层水分变化反应更为敏感。

表7-9 不同根系类型品种对不同年份土壤水分状况的反应

img55

(八)抗裂荚性

抗裂荚性是由于空气相对湿度所形成的生态性状。原产于湿度较大地区如日本、我国南方的一些大豆品种在东北种植就会发生裂荚引起产量损失。

二、东北大豆高产品种类型的演变

解放后经过50年的育种研究,东北大豆的产量潜力有了较大提高。解放初期每亩高产品种的潜力为200千克(3 000千克/公顷),20世纪70年代每亩达到250千克(3 750千克/公顷),到90年代末达到每亩280千克(4 200千克/公顷)。还没有稳定达到每亩300千克(5 000千克/公顷)的品种。即使按以上速度提高,平均每年每公顷增产潜力为24千克,也是不低的。

高产品种性状的变化,特别是与产量有关性状的演变,是高产育种的依据。品种的产量能力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逐渐提高。高产品种与低产品种相比较,在何种性状上发生了改变?可以通过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品种的性状间差异去获得。比如可采用上述主要生态性状相一致,但产量水平差异较大的不同时期育成的大豆品种去作比较试验,便可得出高产品种的鼓粒期较长,籽粒产量因素如荚数、粒数、百粒重都有增加,在生物学产量、收获干物质产量及经济系数、收获指数上都有提高(表7-10)。

表7-10 高产品种与低产品种的主要性状变化

img56

表7-11所列吉林省大豆高产实例也可说明品种类型所发生的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所用来创造高产的品种是小金黄1号、嘟噜豆、丰地黄等,它们的最高产量水平为3 000千克/公顷,适宜密度也较窄为18万~30万株/公顷。20世纪60年代创高产的品种大都集中在早丰1号上,稀植有限型品种,适宜密度为9万~14万株/公顷。最高产量水平基本稳定在3 100千克/公顷。20世纪70年代可创造高产的品种增加,有适于密植的吉林3号,也有适于稀植的群选1号和早丰1号,也有中间类型的九农1号,最高产量水平达到3 300千克/公顷。到20世纪80年代,创高产集中在亚有限型品种吉林20号、吉林21号等品种上,适宜密度为19万~20.4万株/公顷,差异很小,均为中间类型品种,产量水平最高可达3 900千克以上。20世纪90年代后的品种又变为复杂多样,有适于稀植的92-3、8534-1,创高产的密度不足10万株/公顷,最少可为6.5万株/公顷,有适于密植的D2011,适宜密度可以达到40.0万株/公顷,其余为中间类型。

表7-11 吉林省历年大豆高产实例的品种、密度及产量情况

img57

续表

三、东北大豆的籽粒商品品质性状

(一)东北大豆的种粒大小

东北大豆主产区的大豆百粒重多为18~22克,种粒金黄光亮,脐色淡,以商品品质优良闻名世界。

随着品种的更替,新品种与老品种相比较百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黑龙江省原有农家品种中15~20克的品种占多数,而近年来全省推广品种中,大粒品种如黑河10、东农42、绥农8百粒重超过23克,最小也不低于17克。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工的需要,近些年来又育成了百粒重10克以下的小粒和百粒重超过25克的大粒品种。

吉林省大豆品种的百粒重变幅较大,百粒重为15~20克的品种占50%以上,其次为20~25克的品种和10~15克的品种,各占20%左右。大粒品种25~30克者占3.8%,5~10克者占5.0%左右。

在辽宁省,中西部地区也以中粒品种(百粒重12~18克)为主,占74%。大粒品种占15%,小粒品种11.5%。而东部地区,有限结荚习性大粒品种增加而占主导,为61%,中粒品种占38%,小粒品种只占1.5%。

(二)籽粒品质性状

东北地区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一般为19%~22%,蛋白质含量为37%~41%,与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流域大豆产区相比,脂肪含量较高,而蛋白质含量较低。

从全国看,东北地区是高脂肪低蛋白质大豆产区。基本原因是东北大豆鼓粒成熟阶段,天气晴好,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又不缺水。但由于育种科研的进展,育成了许多蛋白质含量45%以上,甚至含量达47%的高蛋白品种,油分含量超过23%的高油品种。

吉林省长春平原地区更适于高脂肪大豆的生产,商业上也认为这一地区所产的大豆品质更为优良、含油量最高。

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品种的平均含油量也有所差异。在黑龙江省西部的嫩江地区脂肪含量较高,北部寒冷地带脂肪含量偏低,而偏东部地区蛋白质含量较高,中部地区黑土地带,大豆的产量高,脂肪与蛋白质都保持较高水平。

在吉林省,雨量较多的东部地区,大豆脂肪含量较低(以含量为18%~21%的品种为主),蛋白质含量较高,以40%~42%含量为主,变幅为37%~45%。雨量较少的西部地区则相反,含油量以19%~21%为主,变幅18%~23%。蛋白质以39%~41%为主,变幅37%~43%。中部地区两者含量均较高:脂肪以19%~21%为主,变幅18%~22%,蛋白质含量以41%~42%为主,变幅38%~44%。

在辽宁省也有类似分布,西部地区品种脂肪含量为20.45%±0.25%,蛋白质含量为38.3%±0.28%。东部地区脂肪含量为17.35%±2.4%,蛋白质含量为43.67%±0.22%。中部地区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84%±0.223%,39.86%±0.312%。辽宁省东部地区为东北大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地区。

四、东北地区的大豆推广品种

东北三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大豆品种112个,其中98个是通过有性杂交育种而成,3个经系统选育而成,2个为引种,9个为通过辐射育种而育成。本节将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主要推广品种加以介绍。

(一)黑龙江省

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育成的品种多数为主茎发达,亚有限结荚习性,秆强不倒,荚多、荚密、披针形叶,适于密植的品种,如黑农34、黑农35、黑农37、黑农38、黑农40、合丰33、合丰34、合丰36、九丰4。也有推广面积较大的无限型品种,如黑农26、黑农27、绥农8、东农42、黑农29等。超早熟大豆则有东农36、东农41。在黑龙江省北部的垦区先后推广红丰2、红丰3、黑河4、合丰23、合丰22、合丰25、九丰1、合丰24、合丰26、黑河7、绥农4、嫩丰9、东农38、垦农1、绥农5、黑河9、绥农8、绥农9、东农40、东农42、宝丰3、丰收22、合丰29、合丰30、合丰33、北丰6、北丰7、北丰8、北丰9、黑农37、垦农4、垦农5等。

由于对抗灰斑病,孢囊线虫及花叶病毒病育种的重视,先后育成了抗病品种合丰29、合丰30等。其中合丰34高抗灰斑病7个生理小种,东农9674、东农593抗8个生理小种。合丰23抗灰斑病兼抗花叶病毒病。合丰36及合丰29高抗灰斑病。西部地区推广的嫩丰14为无限结荚习性、大粒、抗孢囊线虫品种。

近年,优质育种也受到重视,育成了一批优质品种。高蛋白品种如东农42、东农36、黑农35、蛋白质含量达45%。嫩丰10号的油分含量达23.3%,绥农3、牡丰1也是高油分大豆。对日本出口的小粒纳豆品种有东社小粒豆、红丰小粒1号、黑农小粒1号等,百粒重一般为11~12克。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约3 500万~4 000万亩,有的年份更多。主推品种也较多。其中最大种植面积的品种是合丰25、年推广面积可达87.57万公顷,累积推广面积达800万公顷以上。其次,推广面积较大的还有黑河4、绥农8、黑河5、黑农26、合丰30、黑河7、绥农4、黑农37、东农42、垦农4、合丰35等。

(二)吉林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吉林省中部地区先后主要推广了九农9、长农12、吉林17、吉林18、吉林20、吉林21、长农4,丰交7607、长农5、吉林27、吉林29、九农21、吉林38、吉林35等品种,其中吉林21为双高品种,东北地区第一个抗花叶病毒病1、2、3号株系品种,吉林35为高油品种。西部地区则主要推广了吉林8、九农6、吉林22、吉林23、吉林32、吉林33。东部山区半山区主要推广了吉林19、吉林26、绥农4、合丰25、绥农8、吉林小粒1号等早熟品种。其中吉林26为高蛋白品种,含量为44.8%。在通化地区推广的高蛋白品种有通农9、通农10、通农11、吉林28、通农12、通农13等。

在上述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的是吉林20,累计推广面积达250万公顷。年最大种植面积达38万公顷。其次是长农4、吉林8、长农5、吉林18、丰交7607、长农2、吉林21、吉林35,年最大推广面积都超过6.6万公顷。

(三)辽宁省

辽宁省主推品种多为生育期较长、圆形叶、分枝多、粒较大的有限型品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推广了铁丰18、辽豆3、开育9、铁丰22、开育8、开育10、开育11、铁丰27、辽豆10、11等。其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仍属铁丰18。最大年推广面积达33.3万公顷。不仅是辽宁省的主推品种,在河北、北京、山西、陕西、河南、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地也有大面积种植。其次是开育8、开育9、辽豆3、铁丰24、开育10、丹豆5等。其中,辽豆10蛋白质含量达44%,锦豆37、铁丰29的蛋白质含量超过45%,辽豆11号的脂肪含量达到22.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