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花药多糖的积累与分布特点

花药多糖的积累与分布特点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花药发育至次生造孢细胞时,大颗粒淀粉粒则集中大量分布于药隔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与药壁的表皮及药室内壁中,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花粉粒的成熟。中层细胞仍含有较少量的小淀粉粒,绒毡层细胞中则零星分布,次生造孢组织细胞亦有少量小淀粉粒。二胞花粉内的胞质囊增大到一定时转而发生收缩,而期间胞质中淀粉粒的含量迅速增加。此时,大量的淀粉粒已积累于花粉的营养细胞中,这期间药壁各层的淀粉粒有所减少。

3.12.1 花药多糖的积累与分布特点

雄蕊原基至小孢子母细胞时期雄蕊原基分化后不久,淀粉粒就迅速出现并积累分布于近所有原基细胞内。随着孢原细胞的出现及初生壁细胞和初生造孢细胞的分化,横切面上,较大颗粒的淀粉粒逐渐沿药隔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及表皮细胞大量分布,而小颗粒和微颗粒的淀粉粒则依次减少地逐渐分布于药室内壁正处于分化的细胞中,初生造孢细胞开始于细胞角隅处沉积粉红色胼胝质。花药发育至次生造孢细胞时,大颗粒淀粉粒则集中大量分布于药隔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与药壁的表皮及药室内壁中,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花粉粒的成熟。中层细胞仍含有较少量的小淀粉粒,绒毡层细胞中则零星分布,次生造孢组织细胞亦有少量小淀粉粒。花药发育至小孢子母细胞时,PAS反应呈粉红色的胼胝质已完全将各个小孢子母细胞包裹并逐渐加厚,淀粉粒在药壁中的分布方式未发生多大的变化,而小孢子母细胞核中出现了红色的多糖颗粒。

四分体至小孢子晚期花药发育至四分体时期时,中层只有极少淀粉粒,而绒毡层细胞以及四分孢子内未见淀粉粒。从小孢子游离,一直到小孢子晚期,淀粉粒在药壁中的积累稍有减少,而在液泡化中期的小孢子逐渐出现了粉色的内壁,单核靠边的小孢子核周围出现了零星的微小淀粉粒。

二胞早期至成熟花粉粒当小孢子开始有丝分裂时,降解中的绒毡层细胞出现了淀粉粒,其他细胞层分布情况同前,二胞花粉内只有少量淀粉粒。随着二胞花粉的去液泡化,其萌发孔下方渐渐出现了呈粉色的胞质囊,同时降解中的绒毡层细胞内淀粉粒增多,并伴随着绒毡层细胞的降解,释放到花粉囊腔中,其他细胞层的分布情况仍未发生变化。二胞花粉内的胞质囊增大到一定时转而发生收缩,而期间胞质中淀粉粒的含量迅速增加。至绒毡层细胞全部降解、被完全吸收时,二胞花粉内的胞质囊收缩也基本完成。此时,大量的淀粉粒已积累于花粉的营养细胞中,这期间药壁各层的淀粉粒有所减少。以后,伴随着中层细胞的降解、二胞花粉的逐渐成熟,在少量消耗淀粉粒之后,淀粉粒近乎均匀地分布于成熟花粉的营养细胞中,表皮及药室内壁仍含有较多的淀粉粒。药隔维管束中自始至终不含淀粉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