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水缸置景

海水缸置景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水族箱中放置海洋石块能够制造出海洋景观。珊瑚虫的骨骼呈圆形或多角形,口杯直径3~5毫米,中柱明显。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在水族箱内容易饲养,至少需10厘米厚的砂以便藏身栖息。喂食过量体形会过度膨胀。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和温带水深20米以上的海域,往往栖息于水流畅通的洞穴中。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水流沿岸。

海水缸置景

The Sea Water Tank's Landscaping

1 置景材料

海水鱼水族箱中的造景材料主要是生态岩石、活珊瑚和珊瑚砂。

生态岩石

生态岩石是由风暴摧毁珊瑚礁后的碎珊瑚组成的。对养鱼者来说,生态岩石用途极大,被视为天然可再生资源。生态岩石具有高渗水性,有利于繁殖大量细菌及很多种小的有机物,如海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海鞘、海绵等。生态岩石可吸引多种多样天然礁脉的动物,且寄居在石块中的细菌能更好地分解水族箱中生物的新陈代谢物。

1.生态岩石的选择

最好选择含钙质的石块放置在水族箱中,如石灰岩石或珊瑚,不能选用不恰当的石块,以免石块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释放毒素。

img61

1 海洋中采集的石块

在水族箱中放置海洋石块能够制造出海洋景观。海洋石块由珊瑚长期形成,在市场上可以买到,且价格适中。石块密度大,如果把如此大密度的石块放入小型水族箱中,就需要排出许多水。

2 石块表面的污染

请注意户外放置的石块会被各种各样的污染源污染,包括杀虫剂、除草剂、石油产品等,且不易被检测出来。因此,使用石块前,要对石块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污染。其他水族箱中已用过的石块若得不到及时清洗,也是一种污染源。

3 回收的石块也许含有铜元素

若曾经使用含铜元素的药物防治鱼病,回收这种水族箱的石块时,请多加注意。石块很可能已吸收了铜元素,放入水族箱中会释放出对无脊椎动物有害的毒素。所以在使用这种石块之前,用盐水浸泡,然后用铜元素试纸检测。或使用除铜设备清除。

选择低密度、生命状态良好的生态岩石,可附着孔虫、石灰质、管虫、海藻、大海藻和双贝壳类动物。要选择能为珊瑚礁提供生命、可分解海洋生物排泄物的岩石。

2.生态岩石的摆放

摆放生态岩石是一门技术,无师可从,但一条基本原则是选较大的石块放在水族箱的底部,然后再将较小的石块依托着大石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往上摆,在石与石之间,注意留有空隙,方便动物的活动和水的流动。若是一个较小的水族箱,则根据箱的规格大小选择石块。注意不要在有限的水中摆放过多的石块。摆放石块时,要时常退后几步观察水族箱的正面,透过玻璃检查摆放情况。

img62

1 保证摆放的石块稳固

布置石景时,在摆放下一块石块之前,须先检查摆好的石块是否稳固,不会晃动,最好使石块的重心偏向水族箱的背面。如果摆放上的石块不稳固,则应另换一块石块试试。摆放石块犹如在没有图片的情况下作拼图游戏,实践之后就可判断摆放得是否正确。

2 摆放石块的方法

需要提示的是,螃蟹和虾打洞时常常会打翻石块,而且螃蟹、蜗牛在石块中摄取食物时很容易移动石块。现提供几种摆放、固定石块的方法:

①将石块黏在一起。

②用玻璃或蛋壳搭一个隐蔽的架子。

③在石块上打洞,用丙烯酸橡胶棒支撑住石块。

珊瑚

在海水水族箱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珊瑚作为装饰品。一来让仪态万千、色彩鲜艳的海水鱼悠游于珊瑚丛中,营造出更接近于天然珊瑚礁海域的氛围、减少海水鱼的紧迫感;二来将海洋的神秘气息融入生活,同时也为海水鱼增添几分生动的色彩,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珊瑚种类较多,形状多变,其色泽有红、白、绿、蓝、紫等。依据其生活环境,可分为强光带、中光带和微光带的珊瑚。

img63

1 星状珊瑚

圆管形的外部骨架,底部则由钙质网状结构支撑包围整个躯体。珊瑚虫体呈米褐色或棕色,有些种类触手可以卷缩,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流速中等的浅水区,能够集体移动捕食,甚至离开原栖息地。

饲养要求:

温度:20℃~24℃

海水比重:1.022

培养光照:50 000Lx

食性:薄片饵料、液态人工饵料。

2 水珊瑚

珊瑚体呈灌木丛状,白色主干的基部往上分成许多支干,珊瑚虫体生于支干上,色泽橙黄,分布于西太平洋水深8~20米的暖水域中,通常生长在海流适中的海底平台或斜坡上。

饲养要求:

水温:22℃~26℃

海水比重:1.022

培养光照:5 000~10 000Lx

食性:浮游生物、液态人工饵料。

3 万花筒珊瑚

体长5~10厘米,有24只触手,似花朵开放般迷人,颜色多为褐色、灰色、绿色及蓝色。触手中央有锥形的突起。珊瑚虫的骨骼呈圆形或多角形,口杯直径3~5毫米,中柱明显。分布于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喜欢栖息在干枯的珊瑚礁底床上。

饲养要求:

水温:23℃~26℃

海水比重:1.022

培养光照:50 000Lx

食性:捕食浮游生物。

img64

4 手指珊瑚

又名星团指形软珊瑚。群体高度在肉质状直立生长时可达10厘米。群体表面因密布细小的珊瑚虫而呈茸毛状,当珊瑚虫收缩后群体呈灰蓝色。群体基部骨针粗大,可形成珊瑚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饲养要求:水温:20℃~21℃;pH值:8.1~8.4;海水比重:1.020~1.022;培养光照:10 000~20 000Lx。

5 纽扣珊瑚

外形像一颗颗的纽扣,触手较短,一般呈黄色或黄褐色。喜欢群体居住于珊瑚礁海域,只宜与性情温和的小型鱼类或清洁虾共生。分布于印度洋海域。

饲养要求:

水温:22℃~28℃

pH值:8.1~8.4

海水比重:1.020~1.025

培养光照:10 000~30 000Lx

食性:冷冻饵料或干燥饵料。

img65

6 白千手佛珊瑚

身体圆筒形,具有白色透明的细长触角。零散分布在新加坡、菲律宾等沿海5~30米水深且无污染的沙地。通常在夜间活动,有时会和鱼类共生。在水族箱内容易饲养,至少需10厘米厚的砂以便藏身栖息。

饲养要求:

水温:22℃~28℃

海水比重:1.022

培养光照:10 000~30 000Lx

食性:贝类的碎肉,喂食冷冻饵料亦可,每周喂食2次。

7 雏菊珊瑚

体长可达10厘米,体呈半球形,长度多在5~8毫米,最长可达10厘米。多绿色与棕色,滤食有机物质。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

饲养要求:

水温:23℃~26℃

pH值:8.1~8.4

海水比重:1.020~1.025

培养光照:30 000Lx

食性:浮游生物以及共生藻。

8 珍珠脑珊瑚

又名水晶脑珊瑚。骨骼直径约5~7厘米,完全展开时会膨胀3倍以上。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珊瑚礁。夜行性生物,夜间会伸出海葵般的触手摄食。喜单独生长在砂石地面,滤食有机碎屑、鱼类、甲壳类,饲养容易。喂食过量体形会过度膨胀。

饲养要求:

水温:23℃~26℃,

pH值:8.1~8.4

海水比重:1.020~1.025

培养光照:中光-强光(10 000~30 000Lx)

食性:浮游生物。

9 香菇珊瑚

也叫圆盘拟珊瑚海葵,珊瑚体上的触角张开后,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分布于印度洋的热带海域,喜欢与中、大型虾共生。

饲养要求:

水温:22℃~28℃

pH值:8.1~8.4

海水比重:1.020~1.025

培养光照:中光-强光(20 000~50 000Lx)

食性:浮游生物或海藻。

img66

10 太阳花珊瑚

又名红筒星珊瑚,由多个体组成半圆球形的软垫状群体,形似向日葵花。喜欢在阴暗处活动。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和温带水深20米以上的海域,往往栖息于水流畅通的洞穴中。

饲养要求:

水温:23℃~25℃

pH值:8.1~8.4

海水比重:1.020~1.025

培养光照:1 000~2 000Lx

食性:浮游生物或冷冻人工饵料。

img67

11 气泡珊瑚

即珊瑚虫,呈白色或黄色气泡状,白天一颗颗晶莹剔透地展开着,十分迷人。入夜后会伸出一只只像海葵般的触手捕食,具有毒性很强的刺丝胞。喜欢单独生长在中、强光水域,夜间捕食浮游生物、鱼肉、贝类等。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水流沿岸。

饲养要求:

水温:22℃~25℃   pH值:8.1~8.4

海水比重:1.020~1.025

培养光照:20 000~40 000Lx

食性:浮游生物。

img68

12 大花脑珊瑚

呈波纹状,属于大型珊瑚虫个体。颜色丰富多彩,具有灰绿色、红棕色、淡蓝色等色泽。体呈波纹状,似人类的大脑,受到惊吓时会收起波纹状的珊瑚虫体。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大多生活在暗礁的表面,部分生活在水面下40米深的泥沙或卵石地面。

饲养要求:

水温:20℃~23℃

pH值:8.1~8.4

海水比重:1.020~1.025

培养光照:500~1 000Lx

食性:浮游生物。

img69

珊瑚是海里腔肠动物的石灰质骨骼堆积而成的,因而从水族店购买的珊瑚,在其弯曲回旋的沟道中,仍保留着许多生活在上面的微生物的残骸,若将珊瑚直接放入水族箱中,遇水后这些残骸会很快腐烂发臭,进而污染水族箱中的水质,因此必须彻底清洗后才可放入。

清洗珊瑚有以下两种较普通的方法:

1 漂白粉水溶液清洗

在4.5升水中加入2杯漂白粉调配成漂白粉水溶液,将珊瑚在漂白粉水溶液中浸泡消毒1周,然后改用清洁水再浸泡1周,以去除珊瑚上吸附遗留的漂白粉味道。在清洗多次后,若漂白粉异味还不能彻底去除,可以用流动的清洁水冲洗珊瑚,直到无异味为止。

2 煮沸、曝晒杀菌

对于小片的珊瑚,可以放入清洁水中加温煮沸,大约1小时后取出,用自来水整个冲洗一遍,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碎屑,然后在清洁水中浸泡10~12小时,再用水冲洗1次,最后将珊瑚放在太阳下曝晒、杀菌。

TIPS 清洗珊瑚时的注意事项

一是由于有些珊瑚带刺,拿取时最好戴上手套,避免手被刺伤,同时也可免受漂白粉的伤害。

二是对于残存于珊瑚孔隙中的生物残骸,最便捷的清洗方法就是用强劲的水流在室外直接冲洗,但水流不宜过强,否则极易使珊瑚碎裂。

海葵

海葵是珊瑚的近亲,它是由管状中空的气管组成,颜色有红、白、紫、绿等,形状有蝶形,圆形等。广泛分布于海洋中。一般为单体,身体柔软,无骨骼,富肉质,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其实并非海洋植物,而属于海洋动物。口盘中央为口,周围有触手,可用于捕食和自卫。数目从十几个到上千个,一般按6和6的倍数排成多环。触手上有刺细胞,能分泌毒液,因此多数鱼类不敢接近海葵,但小丑鱼例外。

海葵有很强的伸缩能力,遇到危险时,会将身体收缩,排空触手内的水,把口盘和触手全部缩入体内。

多数海葵的基盘用于固着,有时可缓慢移动。多数栖息在浅海和岩岸的水洼或石缝中。海葵可以短距离移动,多生活在强光带。

img70

1 拳头海葵

又名奶嘴海葵。口盘及触手长满了共生藻,触手构造很特殊,顶端通常是气泡型,也会因压缩而成球形或梨形,与小丑鱼共生。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红海一带的珊瑚礁海域,它以群体方式栖息在浅水地带,需要石缝或岩洞固着及藏匿。栖息地不同,共生鱼种类也不同。

饲养要求:

水温:22℃~26℃

pH值:8.1~8.4

海水比重:1.020~1.025

培养光照:50 000Lx

食性:小虾、贝壳海虾、鱼肉。

2 金色瘤葵海葵

别名金海葵,躯体平滑,色泽呈橘色,有12条不太明显的斑纹。最上方1/3的体部呈棕蓝色,并有许多细小的白色乳状肉刺,可用来固定于地面。口盘呈黄褐色,具有许多明显的辐射状纹路;触手细小,呈圆锥形,末端呈紫色。分布于地中海沿岸水深3~12米的海域。单独栖息于沙质或泥质的基底上,部分体壁藏于底质中。

饲养要求:

水温:18℃~24℃

海水比重:1.022

培养光照:50 000Lx

食性:小虾、贝类、鱼肉以及冷冻饵料。

3 紫色海葵

也称为紫点海葵,身体呈黄色,有48条短胖的触角,触角顶端有紫色小肉突。足部呈圆盘状,颜色为橘色,上面有小红点。中间部分则有一明显的环带。分布在地中海沿岸30~50米水深的水域。常生长在深水区域的边缘,喜欢单独生长在软质地的海底或岩洞中。

饲养要求:

水温:18℃~22℃

海水比重:1.022

培养光照:10 000~20 000Lx

食性:人工饲养投喂同公主海葵。

img71

4 彩色地毯海葵

口盘部细小呈球形,其上覆盖着短触手,呈5撮排列在边缘,触手上有刺丝胞。躯体为透明或呈白色、黄色、绿色、紫色的光泽,上面布满突起。嘴部有时直接搭于地面,有时略为离地,口盘部不包括触手其直径就有75厘米长。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红海至日本富士岛间水深4~40米的水域。独自生长于珊瑚礁或软质海底面,与寄居生物及虾类共生。

饲养要求:

水温:22℃~26℃

海水比重:1.022

培养光照:50 000Lx

食性:小虾、贝类、鱼肉及冷冻饵料。如果喂人工饵料,每周至少要喂食2~3次。

img72

5 千手海葵

又名薄膜蜡花海葵,此种海葵会分泌黏液,形成长达数十厘米的深色管鞘,一旦受到侵扰时,便会快速地缩入管鞘中。和一般海葵不同的是,有两种触手位于口盘四周的触手较短;外围触手明显长出许多。触手一般为透明白色,末梢细尖如针,触手质地柔软,可随水波摇曳,体态优美。

食性:主要以水层中的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珊瑚砂

海水水族箱中,珊瑚沙砾是最适合和简便可用的底沙。它们不仅美观,还能帮助维持箱内pH值的恒定,并具有较高的缓冲容量。

珊瑚礁中的沙大部分是由蠕虫和鹦嘴鱼产生的,它们将珊瑚磨碎消化并吸取其中的有机物和海藻。这种消化活动很彻底,最终排出优质沙降落在海床面上。由于海浪冲击,珊瑚碎片慢慢被磨损而生成珊瑚沙砾。实际上,沙砾中生存着大量的生命有机体,如蠕虫、甲壳类动物以及一些微生物,它们使深海中的沙砾保持干净并且富含氧气。同样,这些生命有机体在水族箱中也是很有用处的,它们使沙砾具有了“活性”。

img73

2 置景风格

水族箱的风格类型多种多样。有的如广袤的草原,有的如起伏的山峦,有的如茂密的森林,有的如神秘的峡谷……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有较大差异。根据个人的爱好和房间的布置情况,可选择不同的风格类型。

1 鱼为主,岩石为辅

在水族箱中放入不同形状、大小的岩石,从这端至另一端,布置成山景,如板块型、峰峦型、石林型等,以及悬崖绝壁、洞穴深谷。石在水中色泽如玉,比陆上山石美丽,但它毕竟是没有生命的石头,怪石嶙峋,一片荒漠。只有当一群群五彩缤纷的鱼儿游来,山巅谷底,翩翩嬉戏,才平添大千世界之奥妙神秘。注意石块等饰物应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无可溶性化合物释出。

img74

2 鱼为主,水草为辅

水族箱内不设其他景物,栽些低矮小型水草或放入一些螺贝壳,也可在箱壁外贴水中景图纸作衬托。在这宽旷的水体内,放养1~2种中小型鱼几十尾,选择喜欢集群好游的品种,如红绿灯、斑马鱼等。同一种鱼的个体大小相同,观赏其整齐一致地集体迅游的壮丽场面。也可以只饲养几尾大型鱼类,观赏其遨游风采。

img75

3 水草为主,鱼为辅

在水族箱底铺砂,栽满多种形态的水草,错落有致地布置,优雅美观。水草在光的照射下,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偶见几条小鱼悠然而至,瞬间又隐没于密林深处,犹似一个清幽静谧之仙境。注意水草种类不可太多,矮草在前,高草在后,否则容易杂乱无章。

img76

4 鱼景结合

水族箱内放养多种形态和色彩的鱼,箱底栽水草,设假山、亭、塔等景物。使水族箱呈现繁华景象,如花似锦。鱼与水草兼得。

5 立体式

在室内不靠壁不靠边,前后左右都有光源,光线穿透水族箱,前后都可观赏。这种立体式景观,要有宽大的室内空间,如饭店、别墅的大厅。水族箱底座用水泥、大理石或水磨石砌筑,与地面用料一致,底座较高。水族箱口内侧黏有较宽的玻璃边,放电插座、增氧泵、滤水器等。箱内布景是立体式的,前后两面都可观赏不同景物。选择体色不受逆光影响色彩和亮度的鱼饲养。

3 海水水族箱的清洁

由于鱼类的排泄物会使蓝藻类大量繁殖,会在水族箱的内壁或底部会滋生一层蓝色或褐色的藻类。随着海水的老化以及藻类繁衍的日趋旺盛,仅靠生物过滤系统的作用已远不能达到根除藻类的效果,从而影响了水族箱的观赏效果,需要人工来清洁。

1 缸底置景物

每隔10~15天用专用工具将小型过滤泵捆缚于木柄上,深入缸底将黏附于置景物上的藻类吹散,然后用虹吸管抽出污物,最后依靠过滤系统来清除,效果良好。

img77

2 玻璃缸内外壁

每隔7~10天用专用工具沿玻璃缸内四壁反复擦洗数次,缸外四壁每1~2天擦洗一次,使水族箱洁净明亮,观赏效果更好。

img78

3 珊瑚砂

海水观赏鱼经数月或年余的饲养后,缸底珊瑚砂层中会淤积许多污物,需将其取出清洗后放入缸内。

img79

4 光照调控

光照时间长,水族箱中的藻类繁衍快,为此,应适当减少光照时间,以控制藻类的繁衍速度。

img80

5 投饵量调控

投饵越多,鱼类的排泄物就越多,而排泄物可为藻类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在日常操作中,可视鱼类的肥胖度和水族箱中藻类的繁衍状况,对投饵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