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在中宁地区每当进入6月份以后,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普遍发生,并且逐渐加重。中宁县枸杞面积自2002年后不断扩大,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的发生给枸杞生产造成的损失已不容忽视。反之灌水次数减少,地面干燥,不易积水的枸杞园,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较轻或不发生。在枸杞病虫害防治中,按照各种农药使用标准剂量施用农药的田块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轻。老眼留枝量少,老眼果实负载量少的叶片干尖落叶现象轻且晚。

第四节 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叶片干尖现象发生的情况

近年来,在中宁地区每当进入6月份以后,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普遍发生,并且逐渐加重。发病面积最多的时候占到了调查面积的94.02%,其中一龄发病面积4.26%,二龄发病面积16.7%,三龄发病面积33.36%,成龄发病面积39.7%。而且发病时间有逐年提前和延后的倾向。2002年6月1日~10日调查,没有发现叶片干尖现象;2004年6月10日前发生面积不到1%,且普遍较轻;2007年6月10日发生面积达到5%,且较重;2007年6月16日~21日连续6天降雨,6月28日调查60%的面积普遍发生,发病面积中40.5%的面积达到1级,31%的面积达到2级,22%的面积达到3级,6.5%的面积达到4级。7月28日调查70%的叶片全部干枯脱落,新叶又开始长出。中宁县枸杞面积自2002年后不断扩大,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的发生给枸杞生产造成的损失已不容忽视。

从发生症状来看,发病初期叶片从叶尖开始干枯,干枯面积达到二分之一,叶片基本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并开始脱落,果粒变小,果实霉粒加重,优等品率下降。一般情况下由于叶片干枯脱落,失去光合作用能力,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从而使果粒变小,出成率降低,严重影响枸杞产量和质量。干尖落叶现象发生越早,蔓延速度越快,病级指数越高。根据发生迟早或轻重程度一般产量损失在10%~30%左右,最高可达50%。

二、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的原因

(一)气候

5~7月份降雨早,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连续阴雨时间长、湿度大,雨后猛晴,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体的繁殖,造成年度发病早、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灌水不当

5~8月份如果阴雨天气多,降水时间长,此时正遇高温高湿,如果频繁灌水,灌水量加大,特别是雨前雨后灌水,地势低洼,土壤质地粘重,易积水受淹,枸杞根系呼吸受阻,易发生干尖落叶现象。反之灌水次数减少,地面干燥,不易积水的枸杞园,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较轻或不发生。

(三)施肥不当

通过调查,凡每年施有机肥,且数量较多(年施有机肥在4000公斤以上),氮、磷、钾肥搭配合理(100~125:70~85:50~60),每年注意叶片喷施微量元素肥料的,叶片干尖现象发生较轻;凡没有施有机肥或施有机肥数量较少的,偏施氮、磷肥,少施或不施钾肥,又没有注意施用叶面微肥的枸杞园,其枸杞叶片干尖现象发生较严重。

(四)土壤质地及熟化程度对枸杞干尖落叶的影响

一般沙质壤土、轻壤土、壤土地上种植的枸杞,由于熟化程度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能力和供水供肥能力强,养分持续供应,不会造成营养某一时期亏缺,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迟、发生轻、扩展慢,落叶晚或不落叶。新垦地、干沙土、白疆土、黏重的胶泥地上种植的枸杞,由于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瘠薄,营养元素不完全,土壤团粒结构差,保水保肥性能差,在某一时期缺水缺肥,根系生长受阻,抗逆性差,枸杞长势弱,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严重。

(五)病虫害防治对叶片干尖落叶的影响

在枸杞病虫害防治中,按照各种农药使用标准剂量施用农药的田块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轻。用药次数频繁,特别是5月下旬~7月份高温期间一次用药种类多、浓度大、剂量高,又不注意避开高温时间喷药,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落叶现象。统防统治的枸杞园由于管理不到位,喷防人员为了完成一天喷药数量,自行放大喷孔,药液快速流出,缩短喷药时间,使喷放出的药液雾化效果差,造成局部药害落叶。大多数统防队为了节省成本,使用的农药质量差,剂量不够,防治效果差,防治间隔时间长,病虫害反复暴发为害;有的统防公司不使用杀菌剂或使用一些较便宜的杀菌剂,对病害控制力度不够,造成落花落果落叶。

(六)品种与叶片干尖落叶的关系

根据调查,在同一块地上,宁杞1号和4号历年产量比较高,当年花果量又大,叶片干尖落叶现象严重;历年产量低,落花落果严重,经济性状差的一些混杂品种,叶片干尖现象较轻或者不发生。这说明经济性状越好,产量越高,树体负荷越重,树体抗逆性、免疫性下降,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越重。

(七)树龄对叶片干尖发生的影响

根据调查,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随着树龄的增加,单产增加,消耗营养增多,肥力差的地上,树体抗病性下降,叶片干尖落叶现象严重。较肥的土壤上高龄树的干尖落叶现象较轻。

(八)密度对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的影响

栽植密度在300株以上,树龄越大,郁闭度越大,互相遮光严重,通风透光性差,茨园枸杞群体湿度大,病菌滋生蔓延快,叶片干尖落叶现象严重。

(九)修剪对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的影响

通过调查,每年春季修剪轻,保留的老眼枝条多,老眼果多的成龄树七寸枝条发育少,发枝短,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早且重。这是由于老眼枝条过多,前期树体负载量过大,营养跟不上,造成营养亏缺,抗逆性、抗病性差,导致叶片干尖落叶现象提前发生并且严重。老眼留枝量少,老眼果实负载量少的叶片干尖落叶现象轻且晚。一般情况下成龄枸杞老眼留枝量在130~160条/株比较合适。

(十)农药使用对叶片干尖现象的影响

随着枸杞面积的扩大,人力资源的紧缺,枸杞园除草剂的使用面积也进一步扩大。因除草技术的落后,群众不注意除草剂的选择,常把一些内吸传导性的除草剂使用到枸杞园,如草甘磷、莠去津、苯磺隆等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导致叶片干尖落叶现象的发生。还有一些茨农不注意农药的选择,把一些不适合枸杞树喷施的农药如噻嗪酮、噻酮,乳化性能差的农药,不适宜复配的农药进行不合理的配伍,造成药害导致叶片干尖落叶现象的发生。茨农自己防治,有些防治技术掌握好的,善于观察的,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根据枸杞生长情况,补施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及时喷施一些好的杀菌剂,如硫悬浮剂、噻霉酮、多抗霉素、春雷霉素、金力士、世高、纳米欣、丙烷米等控制病害的蔓延,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发生轻或不发生。

三、防治对策

(三)加大抗叶片干尖落叶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力度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两个主栽品种宁杞1号、4号都已种植多年,免疫性下降,抗病性变差,加上炭疽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产量品质要求的提高,肥力状况、栽培技术都已不适应,使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逐年加重,应加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抗干尖落叶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新形势下栽培管理的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力度,加快抗病品种选育推广进程,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改变现有品种结构,改进栽培技术,以减少因叶片干尖落叶给广大茨农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培肥地力,增强树体抗逆抗病能力,减少干尖落叶的发生

枸杞施肥,应根据树龄和目标产量要求,按照枸杞的需肥规律,土壤的保水保肥、供水供肥性能,本着“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创造良好的根系生长发育环境;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保证大量营养元素长期、稳定、持续供应,适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肥料”的原则,采取“少吃多餐,有需即供,深浅远近有别,缓急相协”的措施,保证枸杞整个发育期健康生长。一般情况下,根据树龄,每年亩施各种腐熟有机肥、植物秸秆4000公斤~9000公斤,及商品生物有机复合肥、酵素菌肥、氨基酸液体冲施肥。氮、磷、钾肥的施肥比例为2:1:1或2.5:1.7:1,氮磷钾总量为100~125:70~82.5:50~60,适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微肥总浓度为200~500倍,每15~20天一次,以增强树体的免疫性和抗病性,减少干尖落叶现象的发生。从施肥时间上尽量注意早施基肥。在秋末肥料准备充足的,尽量在冬灌前施入,未完成秋施的应在来年灌头水前施足基肥。追肥分四次施入最好,一定要注意少量多次,以防漏水漏肥,造成肥料流失,影响肥料利用率,造成阶段性缺素症,影响枸杞树体生长,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膨大成熟对养分的需求。具体时间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施肥数量:有机肥、生物有机复合肥、酵素菌肥、根际施的微肥、大量营养元素肥料每次分别施整年度的20%~25%、30%、20%、20%、5%~10%。

(三)合理灌水减少干尖落叶的发生

早灌头水,缓解枯水期造成的枸杞树体生理干旱,增强树体的抗逆性,促进树体早生快发。生育期的其他各次灌水,要按照枸杞的需水规律,结合地域环境、地势高低,土壤质地的保水保肥、供水供肥性能,树龄高低、密度大小、降水多寡合理灌水,在保证枸杞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量,严防大水漫灌。积水时间过长,枸杞园小气候湿度过大,时间过长,加速枸杞黑果病、干尖落叶病等病害的蔓延。一般情况下每月灌水一次,每次约50方左右,注意早、晚灌水,切忌中午高温时期灌水;控制降雨前后灌水,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滴灌、沟灌。人为控制枸杞园湿度,控制病菌滋生蔓延,减少枸杞叶片干尖落叶现象的发生。

(四)选地

种植绿色食品枸杞应选择熟化程度高、有机质含量高、地力肥沃、土壤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供水供肥能力强的沙质壤土、轻壤土及壤土地。避免在新垦没有培肥的干沙土、白疆土、黏重的胶泥土地、低洼积水地上种植枸杞,以免干尖落叶现象的发生,造成产量品质受损,影响经济效益。

(五)合理密植、合理修剪

合理密植,保证枸杞树体正常的光合作用,以免互相遮荫,通风透光不良,造成生理落叶。在修剪上保持合理的留枝量,一般成龄树修剪后留枝量在130~160个/株,老眼果实占到整年度产量的20%~30%比较合理。特别要注意的是修剪轻重与肥水管理相配合,留枝量重,前期施肥要跟上,以防造成缺肥,生理上受到抑制,造成树势早衰落叶,给生产上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六)病虫害防治

1.加强春季封园,减少病源基数。大多数病菌孢子,特别是黑果病病菌孢子存活在枸杞枝条、病果病叶、磷芽上,落在地表15厘米以上的霉变果、枝条、叶片上。首先在上年生产结束后,振落树上的病果病叶,翻入地下15cm以下,病菌孢子就不会萌发;其次是把剪下来的弃枝收集起来集中销毁或粉碎后高温灭菌发酵作为肥料还园;再次是利用石硫合剂150倍对树体、树冠下面地表、埂边进行喷雾封闭;最后是每亩用1公斤高锰酸钾拌土150公斤左右,撒入土壤混匀拍实封闭杀死浅层病菌。

2.加强生育期的保护治疗,推迟干尖落叶发生时间,降低发病程度,减少发病面积。首先,在5月中下旬~9月份,根据枸杞施肥和树体生长情况,每15~20天喷施一次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复合叶肥、尿素200~500倍,磷酸二氢钾200~500倍、微量元素300~500倍(金绿叶、绿叶先锋、绿叶金刚),活化树体生理功能,增强树体免疫力。其次,在5月下旬~6月初喷施保护剂康洁450倍、摩素多维蛋白600~800倍、鑫盛绿源植物保护疫苗600倍,防止病菌侵入细胞膜。再次,用渗透性强的保护性杀菌剂、硫悬浮剂150倍、苯醚甲环唑6000倍、纳米欣600~800倍。最后,是在6月中下旬7月初、8月份每10~15天喷施一次内吸传导性强的治疗性杀菌剂,如噻霉酮600倍、爱苗1000倍、金力士4000倍、世高1500倍、丙烷米2000倍、春雷霉素600倍、多抗霉素600倍、农抗“120”600倍等治疗剂可延长叶片功能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在枸杞病虫害防治中严格选择农药品种,控制农药使用剂量,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农药。首先在病虫害防治中一定要搞清杀虫、杀螨、杀菌剂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的性能及可否互相配伍。不能硬性配伍,造成农药解效,增加毒性,致使嫩枝、叶片灼伤等,导致叶片干尖落叶现象的发生。枸杞对各种农药的致死浓度范围不一,各种杀虫杀螨剂都对病、虫、螨害有一定的致死浓度和安全有效的使用范围,不能随意加大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浓度。有些茨农认为浓度越大越好,却没考虑到危险性随之增加。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标准浓度去操作,并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交替轮换施用农药,以免长期不合理的施用同一种农药,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不彻底或造成药害落叶。其次,建议统防统治各公司在使用农药时品种要对路,剂量要到位,间隔期要合理。不能一味地追求低成本而使用质量差的农药、农药剂量不够或防治间隔时间拉得太长,病虫害不能及时控制造成落花落果落叶。最后,枸杞园除草剂的使用一定要选用安全合理的触杀性、封闭性、选择性除草剂,不能使用对枸杞有残留伤害的内吸传导性除草剂,以防发生除草剂药害落叶或产品质量降低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