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护植物的天然避难所

保护植物的天然避难所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开岭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保护植物兰科22种,其他科植物6种;陕西省保护植物12种,共计40种,随着调查工作的继续深入,保护植物还将有望发现;因此我们认为该区域是保护植物的天然避难所或自然标本馆。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如此狭窄的山谷内,有如此多的陕西省保护植物,这在秦岭山区是不多见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5.4.3 保护植物的天然避难所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保护植物兰科22种,其他科植物6种;陕西省保护植物12种,共计40种,随着调查工作的继续深入,保护植物还将有望发现;因此我们认为该区域是保护植物的天然避难所或自然标本馆。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如此狭窄的山谷内,有如此多的陕西省保护植物,这在秦岭山区是不多见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邦杰等.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2]陈邦杰等.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3]任毅.大熊猫栖息地植物.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苔藓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5]刘诗峰,张坚.佛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张满祥.秦岭藓类植物区系特点与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85,5(3):169-174

[7]高谦,张光初.东北苔类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8]辽宁林业土壤研究所.东北藓类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1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横断山区苔藓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12]高谦.中国苔藓志(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3]高谦.中国苔藓志(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4]黎兴江.中国苔藓志(第三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5]吴鹏程.中国苔藓志(第六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6]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7]吴征镒,王荷生.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8]雷明德等.陕西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第三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20]徐养鹏.秦岭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及地理分析.武汉植物研究,1992,10(3):261-264

[21]吴兆洪,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2]郭晓思.秦岭蕨类植物补遗.西北植物学报,1999,19(5):096-102

[23]王玛丽,任毅等.秦岭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5):532-534

[24]陕西省林业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5]塔赫他间.世界植物区系划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6]王玛丽,任毅.佛坪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分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1):57-59

[27]傅书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28]谢寅堂.秦岭蕨类植物资料补编.西北植物学报,1985,5(1):83-94

[29]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植物分类学报,1978,16(3):1-19

[3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1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2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3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0

[3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3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3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四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3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37]牛春山等.陕西树木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8]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一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39]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二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40]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三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41]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四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2]王荷生.华北植物区系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43]石建孝,任毅,狄维忠.大血藤科的分类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94,14(5):99-103

[44]任毅,杨兴中,王学杰等.长青国家级动植物资源.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45]潘晓玲,党荣理,伍光和.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地理与资源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6]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Ⅳ:1-139

[47]吴征镒.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云南植物研究,1979,1(1):1-22

[48]侯宽昭.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49]刘静艳,张宏达.陕西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初步研究.广西植物,1998,18(1):11-18

[50]李战刚,党坤良,李登武.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与研究.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1]应俊生.秦岭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和起源.植物分类学报,1994,32(5):389-410

[52]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53]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54]李景侠,张文辉,杨赵杰.陕西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及保护对策.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3):6-12

[55]狄维忠等.陕西省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植物杂志,1999,(2):4-11

[57]张文辉,许晓波,周建云等.濒危植物秦岭冷杉地理分布和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生物多样性,12(4):419-426

[58]王宗训.中国资源植物利用手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9]戴宝合.野生植物资源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60]董世林.植物资源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

[61]丁恒山.中国药用孢子植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6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3]王义凤.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土产废品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经济植物志(上、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

[65]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油脂植物.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7

[66]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67]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68]刘庆华,刘彦辰.实用植物本草.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9]刘孟军.中国野生果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