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在限喂期间将淘汰一部分鸡,育成后的鸡受到锻炼,在产蛋期间的死亡率则降低。所以,随着鸡只的长大,应适当调整饲养密度和分群,以保证育成鸡有适当的活动空间,增强鸡的体质,是培育健壮结实育成鸡的一项重要措施。育成期适宜的饲养密度见表5-2。

(1)生长发育持续加快。由于肉种鸡以生产商品肉鸡为目的,属于肉用类型,其种鸡同样具有商品肉鸡前期生长快的遗传倾向,在12周龄以前,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而且易于沉积脂肪。例如,供给充足的饲料营养,将导致育成期的体重过大、过肥,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影响以后的产蛋量和受精率。

(2)消化能力逐渐增强。采食量与日俱增,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等组织处于发育的旺盛时期。同时,性器官和性机能也迅速发育,公鸡在6周龄以后,鸡冠迅速红润,啼鸣,母鸡卵泡逐渐增大,至后期性器官的发育更加迅速,如不加以控制,最早的会在15周龄后即出现初产蛋。因此,在这个阶段,饲养管理的目标在于保证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充分发育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发育,以保证开产后达到较高的生产性能。

(3)限制饲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饲养上要采取限制饲养,使后备鸡的增重接近推荐体重。

①限制饲养的目的和作用。

A.延迟性成熟。通过限制饲喂,后备种鸡的生长速度减慢,体重减轻,使性成熟推迟,一般可使开产日龄推迟10~40天。

B.控制生长发育速度。使体重符合品种标准要求,提高均匀度,防止母鸡过多的脂肪沉积,并使开产后小蛋数量减少。

C.降低产蛋期死亡率。在限制饲喂期间,鸡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非健康和弱残的鸡在群体中处于劣势,最终无法耐受而死亡。这样在限喂期间将淘汰一部分鸡,育成后的鸡受到锻炼,在产蛋期间的死亡率则降低。

D.节省饲料。限制饲喂可节约饲料,降低生产成本,一般可节省10%~15%的饲料。

E.使同群内的种鸡的成熟期基本一致,做到同期开产,同时完成产蛋周期。

②限制饲养的方法。为了控制体重,首先必须进行称重以了解鸡群的体重状况。称重一般从6周龄开始,每两周称重1次,每次随机抽取全群总数的5%或每栋鸡舍抽取100~200只,公、母分开进行称重。称重后与标准体重进行对比,如果鸡体重未达标,则应增加饲喂量,延长采食时间,增加饲料中能量、蛋白质水平,甚至延长育雏料(育雏料中能量、蛋白质含量较高)饲喂周龄直至体重达标为止。

如体重超标,则应进行限制饲喂,限制饲喂一般有3种方法:

A.数量限制。饲料配方不变,减少饲喂数量,不限定采食时间。限制饲喂前计算出鸡的自由采食量,根据超重程度,计算出饲喂数量,喂料量一般低于自由采食量的90%。每天应对饲喂数量准确称量并记载。

B.质量限制。改变饲料配方,降低饲料营养成分含量,使饲料中一些重要营养指标(能量、蛋白质)低于正常水平,即低能量、低蛋白质饲料等。

C.时间限制。每天规定吃料时间,其余时间盖上或吊起料槽或料桶。此方法操作较难。使用料槽时若操作不当,不易控制。

以上3种方法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合并或交叉使用。生产中常见的限制饲喂措施有以下两种。

每天限量、限质饲喂:

限制每天饲喂的饲料量,一天的饲料一次性投给,饲料量一般为自由采食的90%,蛋用鸡采用此法较多。

隔天饲喂:

两天的饲料合在一天喂给,这种方法一次投料较多,弱小的鸡也能吃到应得的份额,有利于提高均匀度,整个鸡群发育较整齐。但一次投料较多,鸡群吃得过饱,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致使饲料利用率变低。肉用种鸡采用此法较多。

③限制饲养注意事项:

A.所有肉用种鸡如超重,千万不要减料,维持原有水平,到下一周该加料时,暂不增加料,达到标准体重为止。

B.转群、免疫、发病、天气突然变冷等应激因素到来时,应在标准水平上增加10%~15%喂量,直到解除应激因素为止。

C.体重不足应加料,通常差1克体重增加1~2克料。

D.限制饲喂前要进行调群、断喙。调群时,将鸡群分为大、中、小3群,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饲喂方法和措施。断喙对于防止啄癖很有帮助,因限饲时鸡群饥饿感增加,会诱使啄癖的出现。

E.槽位不足使用隔日饲喂法,即在一天内投放两天的饲料量,这样可使鸡群生长均匀。

在管理上配合光照制度,使鸡准时开产,提高种蛋的合格率。

(1)逐渐降低饲养密度和适时分群。随着鸡只的不断增长,每只鸡占用的单位面积就越来越大,将影响鸡的正常采食、休息和运动,对鸡的生长发育都有影响。所以,随着鸡只的长大,应适当调整饲养密度和分群,以保证育成鸡有适当的活动空间,增强鸡的体质,是培育健壮结实育成鸡的一项重要措施。育成期适宜的饲养密度见表5-2。

(2)及时淘汰不适于留种的鸡。除在限制饲喂开始淘汰那些生长发育不良,或不符合留种用的鸡之外,在育成期还应经常观察鸡群,将不适于种用的病、残鸡剔除。在开产前1~2周,再进行一次挑选淘汰,对发育不良、畸形、第二性征(冠的大小和颜色等)表现差的、早熟产小蛋的鸡只应该淘汰。

表5-2 每只种鸡所需地面面积(平方厘米)

第一次断喙一般在雏鸡6~9日龄进行,但往往有些切得不当,或者后来又长起来恢复回原状。为减少开产后的啄癖发生,常在13~17周龄对这些鸡进行第二次断喙。这时鸡喙内部的神经、血管很丰富,喙已完全角质化,比较坚硬难切,对鸡的应激较大,也容易引起出血。为减少流血和应激,在断喙前后3天内饲料中加入维生素K(用量50克/吨)。断喙后应加强检查,发现出血者应立即补烙切面,直至不再流血为止。

一般在产蛋前2~4周转入产蛋鸡舍,以利鸡群在开产前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和熟悉新的环境。例如,开产后才搬迁,常会引起输卵管内的鸡蛋破裂,形成腹膜炎,造成死亡或以后不再产蛋;另一方面搬迁的应激会严重影响早期产蛋率的上升,母鸡因不熟悉产蛋箱而随地产蛋的现象增多,种蛋合格率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