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川区草地资源的特征

平川区草地资源的特征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严格按照《中国草地分类系统划分标准》对草地类型的划分原则,将平川区天然草地归类划分为5个草地类、36个草地型,占全省草地类型总数的33.3%。平川区的草地类型与省内部分地区相比虽然比较少,但总体上还是具有类型多样的特点。天然草地是国土资源中难以发展粮食生产和林木生产的土地资源。从平川区天然草地分布区的实际情况看,屈吴山、黄家洼山海拔高,≧0℃的年积温低,为无农业区。

一、草地类型过渡性明显

严格按照《中国草地分类系统划分标准》对草地类型的划分原则,将平川区天然草地归类划分为5个草地类、36个草地型,占全省草地类型总数的33.3%。平川区的草地类型与省内部分地区相比虽然比较少,但总体上还是具有类型多样的特点。

形成平川区草地类型多样的主导因素除总体上受地理景观区的控制和影响而形成各具特点的森林、草原、荒漠三大块外,在西——西北、东——东南水平方向上随着经(东经104°26'—105°26')纬(北纬36°19'—37°00')度变化依次分布着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甸草原。在东南地域又因为海拔高度的不同出现了草甸草原。在同一地理景观区内,又受复杂多样的地形变化,季风影响的强弱,水热条件的再分配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呈现出不同草地类型的分异和组合。平川区草地类型正是在水平变化和垂直分异的交织变异条件下形成的。在多样的类型中,还包含着过渡类型、镶嵌复合类型和非地带性隐域类型。

过渡类型主要有:分布在种田乡和黄峤乡之间的温性草原与温性荒漠草原的过渡类型,分布在黄峤乡和共和镇之间的温性荒漠草原与温性草原化荒漠的过渡类型。

镶嵌复合类型分布在种田乡、屈吴山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上,以及其他区域因人为因素干扰而造成。其主要特点:一是受坡向的影响,同一类型在海拔分布上的穿插,二是受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在同一类型带谱中形成不同演替阶段和不同草地型的穿插。

非地带性隐域类型主要有:分布在西格拉滩的优势植物为盐生草的盐化草甸和黄河沿岸低洼积水区的低平地沼化草甸。

二、牧草种类成分多样

着生在天然草地上的植被是生态环境的综合反映体,构成草群的草种则是长期与生态环境相适应而选留的结果。在平川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种类成分复杂而又各具生态适应能力的科、属、种组成,是形成草地牧草种类成分丰富的基础条件。在调查获得的48科、195属、315种草地植物资源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在草地牧草群落组成中作用最大的有禾本科的29属41种,菊科的32属54种,豆科的12属24种,藜科的16属33种,蓼科的3属9种,莎草科的1属1种,蔷薇科的4属10种,唇形科的10属16种,旋花科的4属7种,共9科111属195种。其中以禾本科牧草的经济价值和作用最为突出,在36个草地型中,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组成的草地型有12个,占草地型数的33.3%。禾本科又是重要的伴生种,如针茅属、隐子草属、赖草属等。菊科的蒿属,从分布在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上的冷蒿、铁杆蒿、茵陈蒿到半荒漠草地上的沙蒿、猪毛蒿、油蒿等一年生蒿类植物在以针茅为优势的草地退化地段起着侵占种的作用。莎草科、蓼科的分布虽不及禾本科、菊科那样广泛,但在高山湿润地段,形成以莎草科如苔草、嵩草和蓼科如珠芽蓼等为主要建群种的草地类型。而藜科植物如合头草、珍珠猪毛菜、盐爪爪等,柽柳科的红砂则是在干旱的荒漠环境中组成各种荒漠、半荒漠草地类型的不可替代的建群种。还伴生有麻黄科的斑子麻黄,柽柳科的甘蒙柽柳,还有灌木冬青等。在种田、黄峤等域内草甸草原分布有火绒草、风毛菊、乳白香青等。

三、草地生态环境脆弱

天然草地是国土资源中难以发展粮食生产和林木生产的土地资源。其分布区的农业界温、水分条件、地形及土壤条件必有其一是不具备在正常情况下从事大规模农林业生产活动的地方。以这些限制性条件做标准,判断天然草地分布区对发展农、牧、林业生产和草地资源开发建设的有利或不利影响。

农业界温。种植业布局区划的基本依据之一。从平川区天然草地分布区的实际情况看,屈吴山、黄家洼山海拔高,≧0℃的年积温低,为无农业区。受热量不足的影响,牧草的旺长期仅3~5个月,牲畜的饱青期也只有5个月左右。枯草期长,营养匮乏,是其本质的特点之一。且因热量不足,限制了草地总生物量的提高、再生草的生长和放牧利用次数。

水分条件主要是指以大气降水为水源的水分条件。根据草地分布区年平均降水量估算,在王家山到共和镇草原区年降水量在150mm左右,黄峤、种田、复兴三乡草原区年降水量在180~200mm之间,屈吴山草原区年降水量在400~450mm之间。在干旱区对于牧草生长和栽培来说,土壤旱化和大气干燥同为本质性限制因素,就像种植农作物一样,没有灌溉就没有收成,严重影响牧草的返青生长和产草量的提高。即使屈吴山等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草原区,也受降水年变率大和季节分配不均匀的影响,产草量也不稳定。

地形与土壤条件是决定草地等级的又一个限制性条件。在天然草地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除热量、供水不足两个因素外,在种田、复兴、黄峤等草原区虽具有水分条件相对优越的特点,但却受地形破碎、地面陡峭,土层薄厚差异较大的影响,难以为规模化畜牧业生产提供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