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视大学生磨砺教育

重视大学生磨砺教育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旨在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论述大学生磨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大学生经受磨砺素质差的原因,探讨对大学生进行磨砺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着力培养大学生抗磨砺能力,以期提高他们整体素质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从当前的情况看,造成我国青年大学生磨砺素质偏低的根源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重视大学生磨砺教育_青年学术论坛

重视大学生磨砺教育 提高大学生抗挫能力

湖北工业大学 唐良辉 张丽蓉 吴绍辉

作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磨砺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抗磨砺能力是成就一番事业的需要。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许多后来创造出伟业的著名人物,在年轻时代都曾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生活或心灵的磨砺。本文旨在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论述大学生磨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大学生经受磨砺素质差的原因,探讨对大学生进行磨砺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抗磨砺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磨砺教育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根据培养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有目的地提供或创设一些相对艰苦和困难的条件或环境,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意志和能力,促使其心理素质特别是非智力因素获得健康的发展。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学校的特别关注,对他们进行磨砺教育,从一个方面提高他们心理素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93年2月《中国妇女》杂志刊登文章,呼唤“磨砺教育”,1993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与事业发展咨询中心”主任钱焕琦在《扬子晚报》上撰文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磨砺教育”;1994年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袁纯清代表28位政协委员集体呼吁:目前青少年的整体素质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突出的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及意志品格等方面。为此,着力培养大学生抗磨砺能力,以期提高他们整体素质已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从当前的情况看,造成我国青年大学生磨砺素质偏低的根源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其一,应试教育。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始终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加之家庭与社会给学生施加的心理压力和学业负担十分沉重,所以学校和家庭不可能创设足够的机会和适宜的条件帮助学生去磨砺意志,陶冶情操。

其二,溺爱型的家庭养育方式。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有关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对比研究普遍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性格和行为方面问题多,缺点严重。比如自我中心、依赖别人、在同伴中缺乏吸引力、比较自私、缺乏合作精神、比较懒惰、无所顾忌、生活上自理能力差、爱发脾气等等。而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倾向认为,上述这些不良的性格和行为并不仅仅是独生子女所独有,这种不良性格和行为是溺爱型的家庭养育方式造成的。过度溺爱会使孩子形成任性的恶习,对己不克制,对人不尊重;过度保护又使孩子失去亲自动手干事的机会,使孩子胆怯、娇弱、高分低能,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过高的期望值,过于频繁的唠叨督促,使孩子产生厌烦、逆反和焦虑情绪。

其三,偏颇的学习观和教育观。许多人只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学习或教育活动,而把包括实践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不看成是学习或教育活动。实际上,对于一个追求全面发展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年轻人来说,自学、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是缺一不可的。上述每一个方面对青少年身心发展都有其难以替代的价值。

二、因缺乏磨砺锻炼引发的大学生常见的问题

1.心理上的问题 面对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旧体制的转换、日趋激烈的竞争、外来文化的入侵,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更、价值观念的冲突,往往使得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一时无所适从。也正是由于对这种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的不适应,其心理必然感到有一种沉重负担,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超负荷时,就会破坏他们原有的心理定势,就会打破他们曾经为自己虚构的未来和梦想,使理想和现实难以谋合,这样他们的心理挫折便产生了。从而大大限制了他们个人潜能的发挥。若找不到有效的应付方法会导致心理行为系统崩溃,诱发身心疾病。特别是对于仍处在求知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挫折的打击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会对其终身产生不良影响。

2.人际交往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不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生活空间骤然扩大。有位医学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造成的。交友困难,同学、师生关系紧张是大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离开父母,离开亲朋好友,身在异乡的大学生更渴望交往,渴望友谊,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但如何与来自天南地北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素养、以及个性各异的同学结伴友好,有许多学生却不知所措,在同学之中容易产生戒备、多疑、观望、文饰、内隐等心理表现。而这样做必然使交友受到挫折,一旦产生了交友的挫折感受,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虽然生活在集体之中,仍然感受到孤独、不安,从此精神忧郁,心情烦躁,无心学习。

3.学习上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环境不适应,学习方法不适当,学习压力过重,结果使得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激烈竞争中一时处于劣势,许多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和激烈的竞争,终于步入大学殿堂,他们中大部分是中学的佼佼者,心目中充满了对大学校园浪漫又美好的憧憬。然而,现实的大学校园里,群英荟萃,强手如林,有些在中学曾经是学习尖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进入大学以后,不仅这些令人自豪的荣誉称号与己无缘,而且在学习上也由原来的优越地位降到了一半,甚至落到了较差的地步。这种在学习上的巨大落差,必然会导致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有的人可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眼前的现实,努力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而有的人则产生悲观情绪,继而丧失信心,在心里就产生挫折感,在行为上表现为郁郁寡欢,学习积极性不高,整日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考试使得部分学生面临心理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心理失去平衡,怀疑自我,失去信心,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给学生素质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4.经济困难的问题 根据有关部门对学生经济情况的调查显示,高校特困生约占3%~5%(指家庭经济不足以负担学费和维持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者),困难学生约占15%左右(指家庭经济近能够负担学费,不能完全维持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等其他费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人口多,负担重;也有少数来自城市的工薪阶层,他们的父母或下岗,或年迈退休,收入都较低;还有部分特困生生活在特殊家庭,或单亲家庭,或父母长期患病等等。这几年来,虽然许多高校采取了奖、贷、勤、补等种种解困措施来帮助困难的学生,但毕竟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不仅给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实际困难,而且给他们在心理上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花着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产生了负疚感;看到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出手大方,而自己确实囊中羞涩,产生了自卑感;接受学校贷款,担心以后参加工作无力偿还;申请困难补助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参加勤工助学既怕别人看不起,又怕太辛苦,影响学习,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挫折感。

5.就业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和自谋出路的方向转变,这无疑是对学生就业观念的一种强烈冲击和就业现实的严峻挑战。同时存在着大学生的就业愿望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相矛盾的事实。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部分学生对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因而选择不到自己合适的岗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挫折感。

三、对大学生进行磨砺教育提高抗挫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何正确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把一切不利的消极因素降至最低点,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在克服磨砺中奋起呢?笔者结合多年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磨砺教育,提高抗挫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有:

1.创设和利用适度和适量的困难情境进行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真正的大风大浪很难见得到,现在许多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的坏习惯,遇到磨砺便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痛不欲生。对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磨砺情境磨练学生,让他们跨过一些大的障碍,那么今后遇到再大的风浪也不会畏惧而会勇敢面对了。例如,在学习上,可以创造和设置适度的高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题”,使之暴露弱点,激发奋进精神,以免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但要注意的是,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大学生的磨砺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磨砺能使大学生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磨砺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严重的磨砺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当他们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他们。对陷入磨砺情境中不能很好认识而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以防止产生严重后果。

2.根据大学生常见问题引发原因,多层次、广泛开展磨砺教育 我们知道日本和美国都很重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生存和抗磨砺能力的有效办法。日本常有意识的为学生设置活动障碍或组织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生活一段。美国则从小就让孩子学习过独立的生活,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锻炼。日本和美国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独立生存和抗磨砺能力进行培养给我国的磨砺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在我国,尽管组织社会实践、军训等,这些对培养大学生独立生存和抗磨砺能力起了一定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些训练之后并没有相应的环境对其加强和巩固。因而,我国应从目前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在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体育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可对学生进行磨砺教育,采用指导、教育、咨询、疏导等方法,引导大学生自我调节。通过这些实践,把学生带出象牙塔,开阔学生的眼界,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炼、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3.磨砺创新意志 创新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精神,任何缺乏自觉性、坚韧性、勇敢性、自制力的人,都是无法取得创新成就的。发明大王爱迪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极端重要。

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给学生介绍爱迪生、居里夫人、诺贝尔等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废寝忘食、历尽艰辛甚至献出生命才取得辉煌成就的事迹,为他们树立榜样;教给他们“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等磨砺意志的方法,告诉他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明白“挫折孕育着成功”,挫折还能磨砺人的意志等等道理。

4.从家庭的角度改革家长包办孩子一切的教育方式 磨砺教育应当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这将是对抗乃至替代溺爱型家庭养育方式最有效和最理智的方式。有必要树立典型,提供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观念,让家长参与到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队伍中来,让孩子在家庭里学到基本的生存技能,同时培养抗挫能力。有许多孩子都不满意父母的“过度保护”,都非常的想去“闯世界”,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要总是满足他。要在学习、锻炼、劳动、生活以及集体活动中,适当的“制造”一些困难,然后引导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克服,从而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忍耐力和吃苦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平,鲍东明.大中学生抗磨砺教育指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1)

[2]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教育研究,2002(3)

[3]王克.素质的较量.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朱正亮.大学生素质发展概论.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